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2023,欢迎来到“理比特”宇宙

  • 作者: 品驾
  • 2023-12-08 14:02
  • 525


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比想象中疯狂。

年初,特斯拉掀起的价格战,搅乱了整个行业的动作,所有新能源车企都必须一边疯狂挤压成本,一边寻找制造爆款的机会。

一时间,供应链管理、组织效率、利润率这些经营指标被很多企业重新梳理,新能源行业在激烈竞争中迎接转型。

如果说蔚小理作为初代新势力的符号,并且打开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狂飙的窗口期,那么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真正进入市场化的阶段,2023年,所谓“新势力”也在成为过去式(我们过去写过《“蔚小理”的时代结束了》)。

看看现在的榜单,截至11月,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赚钱的只有三家企业——比亚迪、特斯拉、理想

首先,他们在这一年里的市场增速,远高于其他品牌。

其次,尽管从交付量排名来看,比亚迪、特斯拉、理想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三强格局,其中还有吉利、长安、上汽通用五菱以及广汽埃安等品牌的市场规模高于后来者理想。但是,无论从新能源市场的盈利能力,还是单一细分市场的表现来看,还没有任何一个品牌能够达到“理比特”打造爆款的程度和在细分市场的话语权。

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实际上也在围绕“理比特”的爆款车型展开多维度的竞争。

不仅是细分市场,也包括增程、插混和智能化层面的对标,可以说,理比特加速了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转型。

从“蔚小理”到“理比特”,代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激烈转型中,迎来了又一个三强代表格局,他们也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符号,开启了这个行业的新时代。

“理比特”,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无脑选”

自从我国汽车市场开始发展,总有几款车型作为时代的符号流传下来。

国民家轿发展初期,桑塔纳、捷达和富康被戏称为老三样,代表轿车开始进入私人市场的发展阶段。

自主品牌发展壮大阶段,奇瑞QQ、五菱宏光、哈弗H6,都一度颇具市场分量。

进入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的时期,理比特盘踞在三个重要的细分市场,基本打通了中国用户的所有需求,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现象级的存在。

打造爆款的能力,本身也可以检验市场含金量。

比亚迪收割25万以下刚需市场,并且凭借性价比优势,在多个级别细分市场相比合资燃油车都更具竞争力。

15万以下的新能源爆款市场是比亚迪的。海鸥元PLUS、秦PLUS DM-i等,月销量基本都稳定在2.5万辆,并开始进击3万辆的程度。比如、秦PLUS DM-i冠军版的上市,一举把合资入门级轿车拉下神坛。

“冠军版”,比亚迪拉低价格门槛的杀手锏 图源:网络“冠军版”,比亚迪拉低价格门槛的杀手锏 图源:网络

比亚迪宋PLUS借助DM-i和EV两种动力形式布局,整体的战斗力在15万-20万区间也一直被挑战。

作为智能电动车之王,特斯拉不但品牌势能强大,其在中国市场下沉的速度也非常快,辐射能力强,Model Y车主可以说与苹果手机用户一样,是最难定义的人群,这也让Model Y成为众多电动车车主“盲选”的第一选择。

特斯拉Model Y虽然在今年被众多品牌狙击,但是仍然屹立神坛的车型。今年1月,特斯拉先后将Model 3的起售价降至22.99万元,Model Y后轮驱动版降至25.99万元。

Model Y自此成为25万级智能电动车型的标杆,并以此带动了一波新品市场力提升。

理想在中产30万元家庭用户中占有率极高,在中大型SUV市场已经具备比肩BBA的能力,并且形成了极高的品牌忠诚度。

作为最快实现盈利的新势力理想,它的聪明之处,首先就在于瞄准了特斯拉主力车型没有涉及的高端市场,过去一年来,理想将家庭中的市场定位也发挥到了极致,在30万元以上市场,理想通过不同的车身定位和配置,将31万—46万区间进行了精细地划分。

理想汽车与BBA的交付量越来越接近 图源:理想汽车理想汽车与BBA的交付量越来越接近 图源:理想汽车

可以说,这个阶段的理比特之所以可以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无脑选”,不但相比于同级别燃油车具有极高性价比,在各自细分市场,也是最先跑马圈地,依靠技术优势与产品定义能力,抢先瓜分了“势力范围”。

围观今年火热的市场竞争也不难发现,这几款神车,几乎也是掀起市场竞争的主力车型,很多汽车品牌都有相应对标的产品。

比如,车市标杆Model Y,今年以来围绕这款车型最经常采用的打法就是增配降价,比如小鹏G6 长续航Max版本,标配XNGP,800V高压快充+755公里超长续航,相比Model Y定价最低时还低了5000元,虽然小鹏G6并没有形成碾压Model Y之势,但是打造小鹏G6对于小鹏自身的技术和产品转型,以及对市场竞争的意义,也都提高到了新的层次。

一年过去了,爆款还是爆款,这些车型的地位并未受到根本性的挑战。相反,在爆款车型的刺激下,相应细分市场的基本盘开始变大,从而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率跨入了新的阶段。

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经从1月的24.7%,到10月超过40%。

周期效应叠加的“理比特”

中国车主选车,永远少不了“可靠”这一根本定位。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百花齐放的这个阶段,不断有新势力跑路,留下一脸茫然的车主们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车企能赚钱,本身也是具有可靠性的指标之一。

当市场份额与盈利形成正循环,就会形成周期效应,理比特的势能,也基于此形成。

理比特是最早形成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循环的三家车企。

虽然从市场规模看,三家车企并不在一个量级,从市场分布看,特斯拉的财务表现是基于全球市场,而比亚迪、理想更多是依赖中国市场,但是他们的财务指标,仍然呈现一些共性之处。

比如最直观的毛利率。

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理想、特斯拉的毛利率表现都相对稳定,并保持在20%左右的范围。

其中,特斯拉的毛利率略呈下降趋势,比亚迪与理想则小幅增长。

制图:品驾 数据来源:财报公开数据制图:品驾 数据来源:财报公开数据

尽管三个品牌市场规模差距较大,但是,如果从20万以上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来看,今年理想依然突破了来自比亚迪与特斯拉的掌控力,这是很多品牌都难以达到的程度。

今年在2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市场,理想汽车从第一季度超过10%的市场份额,上升到第三季度的15.4%。并且,理想依靠的全部是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型。

此前,品驾还在《为什么比亚迪和理想会成为今年最赚钱的中国车企?》中分析过三家车企的经营效率指标。

从净利润所占营收比重来看,理想第三季度达到了8.1%,与特斯拉相当,超过了比亚迪的6.4%。

作为后来者,理想的经营效率表现是很多新势力和自主品牌都难以比肩的。

理想、比亚迪、特斯拉三季度营收与净利润 数据来源:财报信息整理 制表:品驾理想、比亚迪、特斯拉三季度营收与净利润 数据来源:财报信息整理 制表:品驾

最近,有汽车博主晒出了几家新势力与特斯拉的销售费用占比指标,(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占总营收的比例),其中,理想在今年三季度达到7.3%,已经与特斯拉的5.4%非常接近。

关于这一指标,李想在微博中回应称,理想的营销和传播费用,包含在整体销售和管理费用里。李想甚至表示,理想汽车是中国所有汽车品牌里营销和传播费用率最低的企业,包含主机厂和销售(直营/代理)体系的全部营销和传播费用。

“全球比我们低的应该只有特斯拉。”李想在微博中提到。

如果对比比亚迪来看,比亚迪前三季度的销售费用占比分别为6.67%,6.85%,6%。

制表:品驾 数据来源:财报公开信息制表:品驾 数据来源:财报公开信息

在交付量增长、营收增加的前提下,理比特虽然销售费用有所增长,但并没有提高整个销售费用占比,理想和比亚迪在这一指标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而与理想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蔚来、小鹏,销售费用占比仍然较高,到今年第三季度才有了明显下降趋势。

销售费用占比指标越低,一方面印证了三家车企的营销能力更强,与此同时,品牌的市场口碑对市场的拉动非常高,或者说其产品力已经在市场上形成了足够的认知力。

在价格战激烈的2023年,理比特率先形成自己的品牌溢价,这显得尤为可贵。

“理比特”宇宙稳固吗?

截至11月,理想提前完成30万辆销量目标,顺利达成年度目标。但是,在向月交付5万辆目标迈进的过程,似乎开始有些不顺利。

比亚迪距离年度300万辆也还有32万辆。比亚迪在年终也以新一轮降价手段,来刺激市场以完成年度目标。

乘联会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已经达到52.7万辆,超过了其2020年的全球交付量。但是,时隔7年换代的Model 3似乎并没有骚动市场的神经,与此同时,这款车型的起售价在提高2.8万元的基础上,最近又涨了1500元。或许更重要的原因是,Model 3在中国市场的“平替”已经越来越多了。

图源:特斯拉中国图源:特斯拉中国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经过一番苦战,华为迅速崛起,瞬间以“四界”横跨多个细分市场。

尤其是华为车BU独立后,估值就达到2500亿元,与此同时,华为还在寻求包括四界合作伙伴在内的入股合作,不仅掀起了一股新的合资风潮,华为系汽车的竞争力,对于很多品牌来说,都不容小觑。

而必然的,理想、特斯拉已经开始受到波及。在最近的一周(11.27—12.3日),问界M7的周销量超越了理想L7,12月问界还将上市另一款重磅车型问界M9,这些或许都将对理想现有的L系列造成挤压。

问界M9在广州车展被围观 图源:网络问界M9在广州车展被围观 图源:网络

另一方面,华为的智驾能力,正在成为托举其中高端市场的杀手锏。加上华为四界在接下来的一年,新产品几乎对特斯拉形成围剿,其对特斯拉的冲击力也同样不容小觑。

今年华为刚上市了对标Model 3的智界S7,目前有消息称,华为与奇瑞合作的第二款车将在明年落地,很有可能是对标Model Y。

华为以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不断撞大了资金能力,还能打破单一品牌的新品入市周期,在短时间内就聚集了规模效应,而与此同时,在品牌能力上,华为与理比特任何有一家,都足以比肩,这也是其市场杀伤力最可怕的一点。

相比之下,比亚迪的压力更多来自于自身的增长空间。今年比亚迪在经历连续11个月的高速增长后,市值距离去年6月的万亿大关,已经跌去了4000亿元。

比亚迪从一手颠覆市场格局,并成功打破燃油车时代的市场格局后,它在众多细分市场的优势接下来都将变为挑战。

接下来的更多时间,比亚迪将不再是继续高速增长的超速动作,而是在保持现有市场份额的前提下,改变利润结构,补足竞争短板。

从整个汽车市场发展进程来看,几乎每一次市场的激烈转型后,就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竞争的市场环境。

不过,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转型还没有结束,只要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继续增长,市场空间就会继续存在,市场格局就不会完全稳定。

但是理比特作为率先走上舞台的新联盟,他们既存在发展共性,又同时拥有着各自独特的优势。最重要的是,理比特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重构,是非常有价值的,他们正在告诉整个行业:

当整个汽车市场在向新能源转型形成势不可挡之势时,它就不再仅仅是产品的迭代,它是来自市场、技术、组织能力等多维度的升级。从这些层面,理比特都能提供最好的参照系。

一如理想学习华为,并在第一轮竞争中战胜华为一样。理比特的标杆意义,也在于此。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