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带大梁不为硬派越野,底盘共享的新能源车,价格还能低多少?



有过玩四驱车经验的80/90后,小时候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那就是,无论玩的是旋风冲锋、飓风音速还是三角箭,其实它们车壳下面的底盘,往往是可以通用的。而且不要表层的车壳,车辆其实也可以跑。有意思的是,这项技术现在有可能将会用在我们所购买的乘用车上了。这项底盘技术有一个听起来直观的称呼,即“滑板底盘”。对我个人来说,更愿意形容它为“新能源车专属的非承载式车身”。根据不久前宁德时代发布的消息,它们的滑板底盘技术预计将在明年下半年得以量产。而宁德时代也不是唯一声称要量产该技术的业内企业。那么这项技术对消费者而言,会带来怎样的新体验呢?

续航更长、空间更大、出货更快

“滑板底盘”四个字其实已经形象地介绍了这项技术的特点。也就是车辆的底盘就像滑板一样,由一个板状整体与四个车轮组成。当然,这样的形容肯定是不严谨的。所以我才说更倾向于用“新能源车专属的车身”来解释它。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点,即新能源车专属,以及车身。

先从车友们都很熟悉的车身来入手。近来由于硬派越野SUV的火爆,带大梁,也就是所谓车身,也再次受到用户的关注。其实在乘用车领域,车身早就被承载式给打败。毕竟,普通乘用车并没有那么多需要固定在车架上的零部件。前后两个全框式副车架,已经算是刚性出色的代表。甚至即便是有越野需求,眼下的燃油车,也未必一定需要车身结构。

至于新能源乘用车,一开始也是大量借鉴燃油乘用车的制造经验,继承了以车身为主导的设计理念。但是新能源车的底盘,所需要肩负的“使命”,显然要比燃油车更多。比如体积和质量上都占比颇高的动力电池,还有潜在的前后桥可能都需要配备动力系统,以及更坚固的悬架结构等等。甚至还可以前瞻一下,包括线控转向、线控刹车、轮毂电机等技术应用如果落地,也会加重新能源车底盘的负担。

于是,正如燃油车时代,底盘需求多,就采用车身的逻辑一样。新能源车也在谋划从车身,往车身过渡。事实上,这一思考可以追溯到20年前。彼时的通用汽车是以氢燃料作为主题来铺开“滑板底盘”的理念。与此同时,通用当时已经带来了相对朴素的线控逻辑。这说明传统大厂在新能源结构释放想象力之后,立足于用户端的前瞻思考深度,其实并不比所谓造车新势力弱。

但真正身体力行的,一开始还是新势力们,比如RIVIAN特斯拉、宁德时代、悠跑等等。除了束缚更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技术应用已经到了临门一脚的阶段。试想,将高集成度电驱电控系统、无模组电池、底盘电池一体化、一体压铸等技术结合起来看,所谓“滑板底盘”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滑板底盘”完全可以看作是现阶段新能源车一系列技术的整合。于是理所应当地具备长续航、高充电效率等特点。比如宁德时代就宣称自己的滑板底盘技术,续航里程突破了1000km,充电5分钟即可增加续航300km。同时,也为潜在将会落地的各种线控底盘技术,预留了空间。

另外在感知力更明显的地方,由于各种零部件全部下沉至底盘处集成,而车壳部分仅作为覆件存在,甚至理论上可以做到不要车壳也能驾驶。所以采用滑板底盘的车型,其车内乘用空间的利用率,将远高于眼下主流的车身产品。而在用户感知不明显的地方,由于滑板底盘理论上可以将轿车、MPV,甚至皮卡、货车等产品线共用一个底盘。于是车企的开发、生产效率,以及成本控制水平等等,也将会大幅提升。

只适合做大车,安全性也还存疑?

简单来说,滑板底盘技术,无论是对车企还是消费者,从眼下和长期视角来看,都是相当有利的技术推广。但这毕竟是一个20多年还未落地的技术思考,所以也必然面对着难以落地的难题。

从技术特点上来看,滑板底盘首先要面对的量产难点,恐怕就是技术工艺问题。能够一体压铸出底盘部分固然是好,但眼下的技术肯定是达不到这一要求。而且包括驱动部分、电控系统、线控系统,以及动力电池与配套的冷却、泄压等功能集合在一起。这本身就很考验空间利用能力。于是我们可以反向思考,也就是说,滑板底盘反正无法在现阶段真的用一块完整的底板来包裹所有。那就还是以拼接的形式,再通过“封装”构成一个整体。既然如此,这块底盘的尺寸就不如做得更大一些,从而缓解繁多的零部件集成压力。

顺着这个逻辑,还能得到一个额外的收获。由于滑板底盘的边际效应也是其重要的技术优势之一。如果底盘尺寸偏小,你很难在这样一块底盘上兼容合适的、皮卡,甚至是商用车产品线。事实上,滑板底盘的推广方向,本身就是从尺寸较大的商用车领域开始。毕竟,巴士、卡车、货车等等,共用一块底盘似乎并不违和。而要落在乘用车环境中,能够获取到的“最大公约数”,或许就是长轴距的B级车产品线了。而宁德时代官宣的旗下首款应用滑板底盘技术的车型,恰好就是一款B级车(轿车)。

底盘的位置聊得差不多了,最后还得聊点底盘之外的地方。由于几乎所有带功能性的零部件都集成至底盘内,使得车辆的上层变得可有可无。但车壳毕竟是重要的覆件,在安全与舒适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以现在的技术,可以设计出空气动力学极佳的车壳。但在安全性方面,由于改变了车身强化A/B/C柱的框架结构,如果按照燃油车时代车身的设计经验,那么其被动安全性部分的表现,恐怕会存疑。比如Jeep牧马人就曾在多个国家/地区的碰撞测试中“翻车”。但如果一视同仁地将滑板底盘以外的车壳部分,按车身的标准来制造,又会推高整车成本。虽然在智能化的背景下,车辆的主动安全能力不可同日而语,但被动安全同样不可忽视。这部分的技术设定,恐怕还有待车企或供应商的进一步解析。

总之,滑板底盘是新能源车制造技术与智能技术达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碰撞。即便在初级阶段,滑板底盘也能更好地整合现阶段新能源车的绝大多数科技树。更重要的是其在前瞻性和兼容性方面,满足了现阶段人们对于新能源车几乎所有的憧憬,甚至还包括飞行汽车等等。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至少也会收获一台颜值出色、空间越级、续航领先的产品。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