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领克嘛,我知道,吉利和富豪搞的嘛,很好的”

领克嘛,我知道,吉利和富豪搞的嘛,很好的。”

看完2023TCR澳门站的比赛,在回酒店的出租车上,司机突如其来的一句话,道出了领克不到6年突破100万辆的实质。

澳门的街头,有随处可见的埃尔法出租车,有各式各样的K-Car,还有代表着汽车发展史的各种欧洲车。漫步其间,我感受着较早国际化和特殊地理因素为这座城市构建起的特殊汽车文化,偶然也能见到以特斯拉蔚来小鹏为代表的新势力新能源汽车,诉说着这座国际都市前卫的视角。唯独,没能在街上见到一辆领克的量产车。

澳门都没啥领克车可开,那为何出租车师傅还能有如此高的评价?


在澳门大赛车博物馆中,一位解说员对于领克的评价给出了答案。因为赛事成绩,也因为他曾深入内地感受过领克的品质。


与内地短暂的赛车发展史不同,澳门勇于把街区变成赛道,街道赛也一直是受到当地人欢迎的重要娱乐项目之一。比赛日的现场,可以看到手拿啤酒欣赏比赛的年轻人,也可以看到拿着“长枪短炮”专注拍摄赛车的大爷大妈们。在他们看来,那些勇于登上赛场探索“让车更快”“让车走得更远”的厂商值得尊敬,达成5年6冠成就、与奥迪车队斗智斗勇的领克,更值得一句“很好”的评价。

澳门的街头几乎没有领克,但丝毫不影响在赛事中取得优秀成绩的领克被铭记。

百万成就的B面,是领先的硬实力

比起只能从辉煌战绩中体会领克实力的澳门人,在我们的身边有更多更鲜活的实例。

今年在珠海举办的Co客大会已经是第六届,而我是结束了广州车展的奔波后,一路跟随一名领克08车主,在一百多公里的路途中聊了很多,其中最关键的话题自然是陪伴着我们的座驾——领克08。


关于这位朋友,个人觉得在车主里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他对领克的评价可以总结为两字:轻松。

我和这位朋友相识多年,曾开着领克05一起走G317进藏。就在今年,新提领克08时间限量版的他再赴新疆,走的是新藏线。

用他的话来说,开领克的时候,灵魂是安宁的、放松的。

这位朋友家在东莞,家族工厂的产业传至他这,一直在稳定盈利的正轨上。他家里有老的宝马5系,因为爱车,陆续购入了赛博坦克MINI保时捷Macan S。而这其中,唯独能进家里车库的,只有保时捷Macan以及领克08。在领克08进车库之前,位置一直属于那台曾陪他进藏的领克05时间限量版。

对他而言,赛博坦克代表户外,满足儿时的机甲梦,保时捷是谈生意时的底气,MINI是乐趣,唯有领克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时光。


在东莞,他与经销商、用户等Co客走在一起,拓展了自己的朋友圈,看到了、感受了生意圈之外的别样生活,也充分放心地享受与领克的自由时光。

无论是G317之旅还是新藏线,领克05、领克08都没有因为车的问题掉过一次链子。即便是在去往珠峰大本营的路上,与一辆国产皮卡发生了偏置碰撞,领克05也用完整的车身结构以及及时弹出的气囊护他与家人的周全。领克售后帮助完成了报警、叫支援的一整套SOP流程,并没有因为事发在珠峰大本营的脚下而受到任何影响。

选择领克05时间限量版,是因为追求个性和潮流,而到了如今的领克08时间限量版,更多是品牌与他所追求的东西产生了共鸣。他在日常代步时多数会选择领克08,因为纯电模式能带来低养车成本和畅快、轻盈的驾控感受。

曾有人问我,领克03星瑞售价很近,领克品牌较吉利品牌,“高端”形象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Co客大会现场每一位用户脸上洋溢的微笑是对品牌理念的认可。或者说,吉利的用户或许绝大多数下单是因为性价比,而领克用户中,因认可品牌理念选择它的人不在少数。

相比这位朋友,还有另一位同行的故事更有专业性。


作为星瑞以及领克03的双料媒体用户,他对二者的总结恰到好处:“领克是新技术的开创者,吉利的产品是受益者。”

描述或许不是特别准确,毕竟CMA架构也好,发动机、混动技术也好,都是共同研发的,但二者的表现确有差异。


他认为领克03的底盘表现更为紧绷,更具韧性,避震器压缩、回弹都更有力,侧向支撑也有更棒的表现;而星瑞虽然出自同样的平台,但表现出来的却是干巴巴的硬,细碎的滤震也要略逊一筹。

或许星瑞的空间表现更细心,但让他自己开,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领克03。他所描述的,也是我在实际试驾中体验到的。当然,不可否认,这仅是在吉利自家产品内部的比较,是基于我和他在达成“CMA架构为吉利造出了自主品牌该价位最有‘欧味’的轿车”的基础之上。


除了与更多年轻用户接轨的品牌调性,领克成功的背后还有硬实力的支撑,正如出租车师傅所言,是吉利与富豪(沃尔沃)的合作达成了这种技术上的领先,包括但不限于设计、功能、驾控等硬件以及售后、品牌理念等软件。

作为吉利和沃尔沃合作之下最直接的成果,同时也是面向对于功能体验更敏感的年轻用户,相比吉利品牌,领克有更高的工艺标准和更合胃口的设计取向,背后带来的体验差距才是吉利品牌与领克品牌的根本差距,与售价无关。

性能之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们不歌颂苦难,歌颂的是熬过苦难的人。

有人说中国汽车市场没有文化,也有人说中国汽车市场的文化是市井化,是更贴近现实。不论何种,可以确定的是,属于中国汽车产业的文化里,没有意大利超跑的极致驾控,也没有美式肌肉车的“大力出奇迹”,更没有JDM的DIY乐趣,有的只是生活、接地气,与性能毫不相关。

在我的记忆中,探索汽车这种交通工具极限(更快、更远)的路上,似乎从来没有过中国车企的身影,世界赛场上亦是如此。即便是有车企曾经想过要做性能,要做跑车,结果往往是胎死腹中,又或者是没能顶住来自市场和销量的压力。

中国车企中,做越野的不少,唯独做性能者寥寥。其中原因在于,做性能是件费力不讨好,甚至一大笔钱投进去没有任何动静的苦差事。做越野,无非就是如何做更稳定的前后动力分配结构,以坦克和长城皮卡的成功为例,在做成后还可以赋能长城各品牌的产品。至于用户口碑,选些KOL、越野老炮做测试,做宣传,投资相对小,回报大,能达成一本万利的效果。但这些玩法,放在性能车上就不行了。


想要证明性能上的实力,唯有一种手段,就是用场地赛证明自己。车手、车队、工程团队,都是年复一年的长久消耗,且受众产品相对较小,更多集中在追求驾控、极限的性能车爱好者。以领克03系列为例,领克五年六冠的投入,是发动机性能、轻量化设计团队、车辆工程保障团队、车手等全方位的长期投资。而能将赛用技术、理念运用的仅有领克03系列,又或者是吉利银河E8等产品。相较于庞大的越野车及城市SUV市场,赛事的投入只大不小,但收益却小得多。

本身底子就弱,还要面对高投入低回报,这就是走性能取向的世界房车赛事中鲜有中国车企的原因。


如此的大环境之下,领克依然坚持走性能路线,还以五年六冠的成绩成为了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一张技术名片,背后的付出可想而知。

个人认为,中国车企,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打开了局面的中国车企,都应该对领克怀有一份感激之情。因为是它,让我们走向世界的路更简单。

正如前面所说,我们不歌颂苦难,但熬过了苦难的人值得歌颂。为中国企业谋福的领克,值得歌颂。

100万,是新起点

领克01到如今的领克08,遇上中国车市的转折点,领克选择了一条曾无人走通的路,也让我们这些从业者一路见证了领克的不易。

但恰恰是那些困难和挫折,才让我们能变得更强大,于领克而言也是如此。


那些坚持长期主义的高端品牌,一定有一群坚定的用户共同陪伴。达成100万成就的领克,显然也有了“人和”的基础。

新能源的大趋势之下,中国车企在内燃机时代的短板被抹平,大家站上同一起跑线,可谓“天时”。



目前,吉利集团在市场端积极布局智能化、智能驾驶,有着极强的前瞻性以及行动力,明年就将亮相的领克首款新能源轿车——领克07就是最好的证明。同时,以“亲和、高效、专业、愉悦”为特色的领克售后服务品牌“领悦”正式发布,让服务更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可谓“地利”。

对于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领克而言,100万是辉煌,也是更进一步的新起点。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