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碳酸锂触碰10万元“红线”

此前预计的20万、15万等价格关口,如今看来已是乐观。

12月第一天,碳酸锂就给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惊喜,广期所中的碳酸锂2401价格在10.15万元/吨位置,距离十万以下岌岌可危,碳酸锂2403则跌至9.975万元/吨。

按照古代王朝兴衰顺序来说,黄河流域长安洛阳失守,还能退守长江割据江东巴蜀,江东巴蜀若再失守,则……

针对此失衡情况,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下个红线可能会在8万,不过8万能不能守得住,也是悬念。本以为随着产能的逐步消化,供大于求的情况会逐渐缓解,如今来看此情况已经愈发严重,持续时间远远超过预期。

越是下跌,购买者越希望抄底,企业们就会接着选择按兵不动,但越没人买,跌的就越厉害。

锂盐厂商压力增大

中国锂矿较为稀缺,为了上游材料不再受制于人,国内诸多锂矿公司纷纷选择出海,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现在出海淘到的锂矿已经太多了,从物以稀为贵到薄利多销再到清仓狂甩,仅仅用了一年时间。

如今,只有刚需订单或者之前签订的长期送货订单才会正常交易,材料厂代工运行偏多,并且下游需求疲软,电池企业尽管项目扩产多但是放出来的订单少,大量的库存需要消化,外加上电池回收环节的逐渐完善,导致上游环境愈发艰难。

面对此情况,近期十余家企业在投资者平台上进行回应,表示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

但是行业情况是诸多公司追求市场效益的结果,并不是单独的个体行为就能改变,所以面对这个无解的问题,如果没有长期订单和下游刚需订单按时出货,那么大部分公司只能在煎熬中硬抗。

政策方面,广期所在11月最后一天宣布了上调手续费,但是一点点手续费在如今行业激流勇进般的价格下跌中,作用杯水车薪。

从起点锂电近期汇总的三季报来看,上游正极材料和矿产企业的净利润同去年相比已经少的可怜,如果该情况持续发酵,今年的财报会更加难看。

不过,在早期碳酸锂价格暴涨之时,下游的电池企业乃至车企其实并没有获得大规模的盈利,2020年到2022年,电池企业的毛利率多呈现出下降趋势,但是上游的锂矿及锂盐企业则获取了巨大利益,某国外头部锂盐企业,这一点从2022年各大锂矿企业以及正极材料企业的年报就能得知。

有涨就有跌,去年一年赚到了曾经十年未见的高利润,本就是阶段性问题,热度一过自然回归正常。

目前的行业调整期,一方面是各个厂商之间的内卷之争,另一方面来说,原材料的下跌会让产业链的利润分布更加均匀,可以缓解电芯厂以及车企的成本压力,尽管上游不会再有去年那样的暴力,但对于终端来说是好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此情况,大多数的尽管选择按兵不动,但还是有孤勇者,在此时逆流而上。

比如大为股份近期就发出公告,准备投资10亿元来进行碳酸锂项目的扩产,形成规模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产能。

而且供给端也不可能全部停产,就算为保持厂内正常运转也要放量,所以供需求关系何时回到平衡,现在看来还遥遥无期。

花无百日红

此前业内多人对碳酸锂持一种危机感,认为如今的锂矿三国先后将出口门槛提高,澳洲非洲等地的锂矿建设也多有波动,会不会影响国内锂矿供应,现在看来该想法纯属杞人忧天。

今年的精锂矿进口仍然保持在历史高位,前10个月进口三百万吨,同比增长六成,尽管10月份环比有下降,但整体来说依然高涨,尤其澳洲地区前10个月同比增长44%至294.3万吨,与其今年产量增速差不多,也就是说澳洲大部分的锂矿都往中国这边运送。

一方面产能没法消化,一方面还源源不断进来这么多。

不过,拉长时间轴来回顾锂价格的波动,也是三起三落到如今,现在焦虑的人士如果看到曾经的价格波动,似乎也能理解现在的处境。

随着锂电池的普及,锂矿这种东西也在千禧年以来随终端市场的需要开始浮浮沉沉。

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与消费电子变革的浪潮中,锂价格就开始了第一波不稳定。

不过彼时对于锂矿的影响没有达到如此程度,因为消费电子的电池微不足道。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开发,燃油转向电动促进了电池的技术演变,这时锂矿才作为一种主要材料随着行业开始大规模的起落。

2014年,国家开始了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锐的政策,在这之后的两年内,锂价格开始了急剧上升,但第一次浪潮如今看来已经是小小涟漪,因为那几年最高的时期也就不到20万。

这几年也是特斯拉开始成长,国内新能源汽车开始萌芽的时期,那时候松下还稳居动力电池市场龙头老大位置,宁德时代和LG化学还没有成为响彻全球的名字,那时候的马斯克还在嘲讽比亚迪技术的落后。

2018-2019年,对于行业来说是难熬的两年,尽管这时全球经济处于繁荣的末期,没有疫情也没有各种纠纷,但是新能源的缓慢推进也让当时锂矿领域出现第一波产能过剩。

不过到了2020年,随着技术的持续突进,尽管面对疫情肆虐,但消费电子还有新能源获得了第二阶段的发展,碳酸锂作为上游材料梅开三度开启第二轮上升期。

过去两年的辉煌已经不再赘述,高峰时期远远超过了2014-2018四年间,经过今年20万红线、15万红线的预期后,来到了10万红线。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面对此情况,在行业内混迹超过20年的老手应该会看淡此次下跌,但对于新手来说,面对此压力或许有些喘不过气,这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紧密关系,随着技术的进一步突破以及市场风向的转变,碳酸锂在未来只要还是主流应用,就会出现一波一波海浪般的涌动。

标签: 碳酸锂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