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大众汽车开启裁员谈判,大众中国准备好了吗?

2020年,大众汽车曾经确立“2024年大众将取代特斯拉,成为电动汽车销量冠军和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的目标。当时,特斯拉CEO马斯克就公开表示——不同意这个预测。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还放下狠话——2025年将超越特斯拉。

如今,距离迪斯的目标时间还没到,大众汽车却宣布将要裁员过冬。

11月27日,大众汽车品牌首席执行官施文韬(Thomas Schaefer)在会议上对员工表示,由于成本过高和生产率下降,导致大众品牌汽车缺乏竞争力。为削减成本,大众汽车计划裁员,以提振公司财务前景。

施文韬表示,目前大众集团正与劳资委员会就大众品牌的人员削减计划进行谈判,通过部分退休或提前退休的协议来实现裁员,具体的裁员计划将于12月6日初步公布。施文韬还表示,对大众而言 2024 年将是艰难的一年,因为多个市场面临沉重的压力且电动车订单不如预期。按以往来看,如果不大幅削减成本就没有足够的资本来运作。

可以看到,面对新能源的冲击,大众“刀刃向内”加剧深化的电动化、智能化变革。而此次的计划裁员动作也被外界解读为是大众集团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提高效率的第一步。

而在应对中国这一重要市场时,大众集团方面表示,在中国设立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日后将进行自主决策,流程上将节省与德国总部的沟通成本。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大众集团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拉尔夫·布兰德施泰特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大众汽车集团将继续投资中国,否则三年后将丧失竞争。”

由此可见,当大众以“反其道而行”的方式面对中国市场,加大了投资、布局力度,这不仅仅是高喊“在中国,为中国”的口号,而是更加深入地贯彻本土化,似有将狼堡“搬入”中国的决心。

汽车行业“新四化”转型的快速发展,让燃油巨头车企的“转身”变得尤为艰难。

在国内市场,大众汽车一直以良好的销量而闻名。而近年来,在欧洲市场,传统的燃油车受到了Stellantis、现代、起亚等品牌的威胁。这些品牌以更廉价的产品抢夺了大众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同时,大众汽车还在新能源领域面临着实力强大的中国品牌的挑战。

大众汽车集团财报显示,今年三季度,大众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88.45亿欧元,同比增长11.6%;汽车交付量为230万辆,同比增长7.0%。但大众集团三季度的销售回报率仅为6.2%,低于“超过10%”的长期目标。同时该公司在第三季度进行的对冲造成了25亿欧元的非现金损失,且这笔损失到今年年底将无法抵消。

如此来看,降本增效已成为大众集团想要在变革时代掌握话语权必须考虑的策略。特别是对于走量的大众品牌,似乎已再难作为销量支持。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奥迪品牌的营业销售回报率为10.9%,斯柯达的盈利能力提高至6.4%,大众商用车为6.0% ,西雅特/Cupra品牌为4.6%,而大众汽车品牌前三季度的营业销售回报率仅为3.4%。

在今年六月,大众品牌便推出了一项新的成本削减计划。按照该计划,大众品牌的目标是将销售回报率提高至6.5%,并在2026年将收益提高约100亿欧元。而此次计划裁员更被外界认为是大众品牌降本增效的一步重棋,旨在提高电动化效率。

而且,另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大众自转型以来保持的重研发投入,没有明显改善利润表现,反而还下降了。

从2016年到2022年,大众累计研发投入已经达到1031.21亿欧元(约8081.08亿元)。

高研发投入但并没有提升业务利润,这背后的原因就不必赘述。

数据显示,2022年大众汽车全球累计销量为456万辆,其中,电动车交付量同比增长23.6%至33万辆。作为对比,特斯拉2022年全球销量为131.43万辆,其中在华销量为43.9万辆,而比亚迪销量为186.35万辆。当前,大众汽车正试图加大投资,从而加快电气化转型步伐,缩小与特斯拉等新一代巨头在电动汽车方面的差距。

这就形成一种悖论,研发和投资的脚步不能停,降本增效又必须得做,这样的情况下,大众决定先裁员再说。

正如业内人士的分析,如今摆在大众面前最艰巨的考验就是电动化转型,对于传统燃油汽车巨头来说,想要实现“大象转身”更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同时也需要依赖其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的表现。

就在几天前,大众中国宣布,大众将在三年内推出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入门级电动车平台。新平台衍生自大众的MEB平台,从2026年起,大众将以该平台为基础,旨在进一步开拓中国的细分市场,开发专门为中国客户需求量身定制的纯电动车型。

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贝瑞德直言:“随着集团推进开发针对中国入门级市场的电动汽车平台,我们将承担更多‘在中国,为中国’的重要开发工作,从而全面融入中国的产业生态,以更快地开发并制造满足中国客户需求的产品。”

大众中国首席技术官韩鸿铭表示:“通过将我们的开发团队和采购团队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让本土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尽早参与到产品开发中,我们正不断提高生产率,并变得更加敏捷、迅速。我们同时利用创新技术,以确保安全性为前提,加快开发、测试和生产流程。有一点是明确的:我们将坚持大众汽车的DNA,坚守对质量和安全的承诺,绝不妥协。”

眼下,大众集团正处于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按照规划,到2030年,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包括大众汽车、奥迪在内的品牌将在华提供超30款纯电动车型。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全球车市发生巨大变革,如今的新能源赛道竞争尤为激烈,大众集团作为全球老牌车企之一,如今不仅面临电动化转型艰难时期,还面临特斯拉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外部冲击,这也意味着留给大众集团“转型”的时间已不多。

卷技术、卷价格、卷配置、卷权益……汽车产业大变革,车企两极分化愈发严重。新能源汽车转型之下,给各家车企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如今连大众集团都开始了裁员过冬,大众中国的压力可想而知。(采写 |汽车有智慧 火焱)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