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对话廉玉波 比亚迪:以前瞻性技术创新破解“卡脖子”难题

编前:全球率先停产燃油车转型新能源,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越特斯拉位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超500万辆的首个自主品牌……诞生只有28年的比亚迪,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头羊,并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一系列核心技术上拥有诸多领先业界的研发成果,创造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奇迹。

近日,比亚迪集团首席科学家、汽车总工程师、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接受了《中国汽车报》的专访,揭示了比亚迪抢抓产业变革机遇、大力推动技术创新的特色“秘籍”,解读了比亚迪以技术和产品优势赢得市场、树立行业标杆的成功经验。

“技术创新是比亚迪的基因,也是核心竞争力;人才则是比亚迪的技术基石。”

  《中国汽车报》:“掌握核心技术”是比亚迪领先行业的法宝之一。财报显示,自2018年到2022年,比亚迪的研发经费持续增长,2022年投入达202.23亿元。在“掌握核心技术”及把握“灵魂”技术上,比亚迪做对了什么?

廉玉波:比亚迪始终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技术创新是比亚迪的基因,也是核心竞争力;人才则是比亚迪的技术基石。成立20多年来,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比亚迪累计投入了上千亿元的研发资金,目前拥有11个技术研究院、超9万人的研发团队,建立了自己的“技术鱼池”,掌握了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并适时推出了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等颠覆性技术。今年,比亚迪更是发布了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等重磅技术,引领行业发展新方向。

比亚迪之所以能掌握众多核心技术,有几个因素。

首先,得益于企业领导层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企业发展战略的难点,不是“以过去推导未来”,而是要“以未来推导现在”,从技术发展的逻辑出发,提前布局,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其次,得益于公司坚定不移的战略定力。比亚迪始终坚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初心,坚定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从未动摇。近十多年持续投入研发的过程中,一直在燃油车的生存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不断寻找均衡,一边研究燃油车基础技术从0到1,一边投入新能源汽车研发从1到2,并进行全产业链和全市场布局。经过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坚持,比亚迪筑起了自己的技术“鱼池”,研发了众多“黑科技”,一旦市场需要,就可以立即应用这些技术,将产品推向市场。

有了领先的技术和前瞻的战略作为支撑,比亚迪的产业布局和产品投放才有机会做到超前和领先。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创新的发展模式和高效的执行能力,比亚迪获得了全面发展,在核心技术和产业链培养上,逐步做到了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并在汽车、新能源、电子和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汽车报》:比亚迪在整车及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上先后推出了若干“颠覆性技术”,这些是怎样产生的?比亚迪构建了怎样的研发体系?如何理解“颠覆性技术”的内涵?

  廉玉波:比亚迪建立的主要研发机构覆盖了汽车、材料、电子、电池、新能源、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全面支撑集团四大产业协同发展。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主要负责整车设计与开发、造型设计、相关零部件设计与开发、检测验证等业务,已成功研发王朝系列的秦、唐、宋、元、汉,海洋系列及腾势、仰望品牌等多款车型,覆盖轿车、SUVMPV领域。

比亚迪推出的刀片电池解决了高安全性与长续驶的矛盾,DM-i超级混动解决了用户油耗、动力、续驶的痛点,e平台3.0提供了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基础解决方案,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与整车融合设计的系统性创新方案。今年推出的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易四方、双枪超充等技术都是解决当下痛点、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的颠覆性技术。

颠覆性技术的推出,是企业实力的最佳体现。市场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更是技术的竞争。“掌握核心技术”说者容易做者难,需要企业完备的研发体系支撑。一流的技术创新能力,来源于一流的研发团队和融合创新机制。人才是比亚迪实现发展战略的“长矛”,公司注重人才培养,拥有一支高层次、多元化、国际化的人才队伍,构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架构,具有跨学科高阶思维、能解决多学科交叉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基于全产业链布局、高效的上下游协同,比亚迪实现了跨系统、跨学科、跨行业的全链条融合创新,从而能不断孵化出行业领先的技术成果。

  “比亚迪之所以能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做到持续引领创新,根本在于通过掌握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核心技术,走出了一条从自主创新到全面开放创新的特色之路。”

《中国汽车报》:此前比亚迪曾表示,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保持在电动化技术上持续领先和颠覆性迭代,不断地向技术“鱼池”增加新技术,关键时候“捞一条出来”。那么,比亚迪是怎样进行技术储备的?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新技术适时推向市场?

  廉玉波:比亚迪通过多年的垂直整合,逐步掌握了车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及芯片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实现了创新链标杆引领和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不再被“卡脖子”,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产业链布局,以及产业相互支撑协同发展。围绕产业链,比亚迪积极布局创新链,建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比亚迪坚持全面创新布局,打造了整车全产业链研发制造能力,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及专用车等领域。经过多年发展,比亚迪具备了从零部件、关键系统,再到整车的集成创新能力,储备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并推出了诸多创新性产品。

从品牌看,公司已形成比亚迪(含王朝、海洋)品牌、腾势品牌、仰望品牌、方程豹品牌的全新品牌矩阵,产品覆盖从家用到豪华、从大众到个性化等不同细分领域,满足用户多方位、全场景用车需求,技术储备满足公司多品牌、差异化产品战略。

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中国品牌在电动化基础架构及技术上的一定优势已经形成,智能化也正当时。汽车基础尤其结构的智能化、整车的智能化技术将是重点。比亚迪将继续保持在电动化进程中长期实践形成的技术定力、技术理解力和技术创新力,在智能化浪潮下,激流勇进,守正创新,引领智能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

  《中国汽车报》: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新技术层出不穷,对于企业而言,提高创新效率与速度非常关键,但技术研发需要较长周期以及战略性规划。比亚迪是如何在技术创新方面保持持续引领的?又是如何平衡好节奏并适时推出市场所需技术的?

廉玉波:技术首先为战略服务,其次才为产品服务。早在十多年前,比亚迪就通过技术研发“预判”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正是以领先的技术和前瞻的战略作为支撑,比亚迪的产业布局和产品投放,才有机会做到超前和领先。比亚迪制定的一系列战略,都是基于对技术的深入理解。通过对技术的深度研究,会把行业看得更远、更深,判断得更科学,制定战略也更精准。

在技术布局上,比亚迪秉承推出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战略,不断丰富自己的技术鱼池,这也是比亚迪的技术护城河。在研发上投入较多,并在合适的时候推出符合市场需要的技术和产品,不激进不冒进。

比亚迪之所以能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做到持续引领创新,保持技术和产品的竞争力,根本在于通过掌握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核心技术,走出了一条从自主创新到全面开放创新的特色之路。而技术创新的背后,是长年累月、十多年如一日的研发投入,以及内部持续创新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创新环境。比亚迪的数万名工程师夜以继日地研究中国乃至全球市场所需的技术发展方向。比亚迪全球累计提交专利申请约4万件,其中已获得授权专利约2.8万件。未来,比亚迪将继续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坚持“创新、绿色”新发展理念,推出更多市场需要的技术和产品。

  “颠覆性技术密集推出,产品也会持续火爆,这正是比亚迪在技术创新领域精准判断并推出搭载超出市场预期技术产品的结果。”

《中国汽车报》:比亚迪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顶流”,并且几乎在每个细分领域都推出了爆款车型。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智造”,技术创新的立足点应该还是市场终端的消费者。从研发角度看,比亚迪是如何赢得消费者的?

廉玉波:新能源汽车是主流发展趋势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方向不会动摇,谁在新能源技术上占领先机,谁就会在未来的市场上拥有更好的表现。比亚迪一直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并赢得市场,产品如此,技术亦如此。比亚迪的技术创新初衷,来源于技术痛点、产品痛点、需求痛点,来源于比亚迪对技术的持续深耕和深度理解。

比亚迪持续推出众多解决当下市场痛点的技术,通过技术为产品进行深度赋能,通过技术价值的传递,增强用户对技术的感知,从而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同感与认可度,让技术成为用户与产品之间不可或缺的“粘合剂”。

缺乏技术支撑的产品,无法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也不会赢得用户的信任。从用户角度看,脱离市场需求的技术不过是昙花一现,比亚迪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度理解,以最大化满足用户用车需求、完善用户用车场景为导向,实现技术与用户需求的精准匹配。

颠覆性技术密集推出,产品也会持续火爆,这正是比亚迪在技术创新领域精准判断并推出搭载超出市场预期技术产品的结果,由此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量实现第一个100万辆用了13年,到第200万辆用了1年,到第300万辆用了半年,再到第500万辆仅用了9个月。比亚迪能够做到研发储备快于市场又不脱离市场,用市场表现进一步印证了自己推出的产品正是市场所需要的产品。

  《中国汽车报》: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最具挑战性的技术创新两大细分领域是动力电池和自动驾驶。比亚迪在动力电池技术创新方面有哪些新进展?

廉玉波: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能量来源,电池长续驶和高安全性都是基本要求,而高能量密度与高安全性需求极为矛盾。比亚迪以电池起家,因此是全球最懂电池的整车企业,也是整车企业中最懂电池的高科技公司。从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到刀片电池,再到CTB电池车身一体化这种极其复杂的系统级创新,比亚迪每一步都很从容。这正是比亚迪从技术创新逻辑出发,提前精准预判技术路线,为行业技术纠偏的成果。

比亚迪从2002年开始研发,2005年首款动力电池量产,2008年首次搭载于车型上。20多年的坚持和积累,让比亚迪具备了进行电池领域重大技术创新的基础能力。比亚迪刀片电池通过结构创新成为电池界全能型“六边形选手”,是行业内动力电池的优秀代表和最佳解决方案,引领全球电池路线重回安全正道。比亚迪在电池领域的技术储备远不止于此,未来也会有更多技术推出。

2018年,比亚迪史无前例地对外开放车辆341个传感器和66项控制权,成为全球第一家开放汽车硬件体系的整车供应商,为整车智能化提供了可能。在智能化上,比亚迪技术研发重点聚焦于车身基础控制执行机构的颠覆性创新上,推出了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iCVC智能矢量控制系统、iADC智能漂移控制系统等融合控制技术。未来,比亚迪会持续推出更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真正实现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