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日本三菱,对中国市场毫不在乎么?

知嘹汽车/张轩墨

前段时间,广汽三菱退出中国的致全员信火遍全网。信中写到,由于公司在华销售并不理想,三菱汽车正式决定退出中国的整车生产,并出售合资公司广汽三菱的股份。待库存车耗尽后,将结束销售。国产的完全退出,意味着我们以后想买三菱汽车就只有平行进口的渠道了。

有网友说,如果不是这封公开信,他们早就忘记了三菱的存在。也有网友说,什么车企离开了中国市场都走不通。诚然,我国消费者群体庞大,消费能力也强,对于一些只依赖汽车产品销售生存的企业来说确实很重要。但像日本三菱这样产业错综复杂的庞然大物来说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1873年,日本商人岩崎弥太郎创办了“九十九商会”,也就是三菱的前身。早期,三菱主要以航运为主,多帮其他工坊运送货物到海外,利润微薄。赶上明治时代,三菱迅速崛起,旗下产业大量扩张,由单一的航运变成了集矿产、重工、贸易、军工、房地产等等于一体的巨无霸,一举跃居为当时日本的主要财阀。

1917年,嗅到燃油车风口的三菱再次打起精神,率先推出了日本首部量产型汽车三菱A型车。新车一经面世便引起了轰动,迅速积累了一批忠实的消费者。凭借着起步较早的领先优势,加上三菱对汽车业务的大力支持,三菱先后发明了日本第一台柴油引擎、第一辆柴油货车、第一辆大型巴士、第一辆四轮驱动原型车等成就,在整个日本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到70年代,三菱汽车正式从母公司三菱重工脱离,成为独立企业。彼时,其已经是日本最重要的汽车品牌之一,在民用车、性能车、豪华车等细分赛道均有所布局。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汽车产品进一步普及,国内赛道逐渐拥挤,本田丰田日产三巨头纷纷崛起夺走了一部分用户。

为了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三菱将目光瞄向了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它同一些中小企业合作,输送成熟的技术,由此也演变出了不少经典车型。像80年代炙手可热的一汽解放第三代车型CA150平头柴,就是搭载了三菱的独家卡车技术。除此之外,三菱还跟中国东安、中国航天合资建立了两家发动机企业,引入4G、4A两个鼻祖级系列发动机,巅峰时拿下了全国近九成的发动机舱市场。

除了技术输出外,三菱也给中国市场带来了大量成品车。最开始是通过和东南汽车合资,在福建搭建生产基地,源源不断出厂富利卡得利卡菱帅等车型,这种兼具便宜、结实、耐用多种优点于一身的产品在当时的国内市场可谓是降维打击。短短五年间,三菱的合作遍地开花,成了无数车企竞相追求的理想选项。

进入21世纪,搭上广汽的快车,三菱取得了国产生涯中的最佳成绩,2017、2018、2019三年销量超过10万辆。然而,伴随着造车新势力的步步紧逼以及新能源浪潮愈发汹涌,三菱渐渐落后于时代。就在本田、丰田、日产急着低头寻找纯电入局路径时,三菱仍然在燃油车领域不肯退去。这样的执迷不悟,也为三菱的结局埋下伏笔。

回顾三菱在华历史,由盛转衰仅仅在一瞬之间,不思进取、吃老本成为了三菱为其他车企敲响的警钟。不过,相比新势力,三菱汽车发展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多年来深入各个国家市场,像东南亚、非洲等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中,还是有很多消费者愿意为之买单的。作为现如今日本第六大汽车制造商、世界第十五大汽车制造商,即便没有母公司的输血,也完全不会出现“活不下去”的情况。大家认为三菱这样的状态还能支撑多久呢?欢迎在评论区里留下你的看法。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