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被看不起却卖得好的增程混动车能在2024年继续“爆款”吗

“增程混动就是落后的技术”,这句话已在传统汽车大佬的口中出现多次。对于这群深耕汽车圈多年的大佬们来说,只要自家产品用上了增程混动就得被钉上“车圈耻辱柱”。而事实就是主推增程混动产品的理想在10月份交付4万台+新车,零跑10月份的新车交付量也顺利冲到18000台+。那么问题来了,“增程混动”这种原本被瞧不起看不上的混动技术,怎么在2023年就成爆款了?   


增不增程?I don’t care!体验至上


如今的消费者好像没那么在乎一台混动车用的是什么形式的动力系统了。


图片


身为汽车行业“搬砖人”,这段时间参加过很多新车的发布会。这些发布会给我的感觉就是发言人总会用很长的时间“炫耀”自家产品在混动、电驱、电控领域的技术怎么怎么先进,在电控电耗方面做到多么牛X。这些技术层面的内容我们是看得蛮爽的,但消费者最后愿不愿意买账就是另一回事了。


图片


可以这么说,现在的汽车买家对一台车究竟用了什么样的混动系统根本不在乎,因为他们看不到。只要他们能在用车的过程中可以清楚的感知到这台车能够带来比传统燃油车更丝滑的用车体验以及更低的用车成本与更好的NVH,那么这台混动车的产品标定就是成功的。所以,在市面上那些聪明的厂家是不会花很长的篇幅去阐述自家产品的机械系统,而是选择在一些看得见的地方“疯狂输出”。


图片


如果用几个词来总结什么叫一台车“看得见的地方”那应该是“冰箱彩电大沙发”。因为冰箱彩电大沙发这类配置是最容易戳中中国家庭需求点的,且同样的预算,传统品牌给不出相似的配置,因此你会发现那些车圈的后来者都选择把重点放在“车内舒享”领域,这也给了那些后来者逆袭的机会且有不少品牌已经成功“上岸”。


图片


看到这里,我们也能得出一个结论。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市面上的增程混动产品确实是香的。一方面,增程混动车全域电驱的特性可以让车辆在市区里呈现纯电车般爽滑的驾驶体验。另一方面,这类产品不存在纯电车上普遍有的长途续航问题,光这两点就足以解除消费者购车时的焦虑。加上类似产品普遍堆满的车内娱乐配置,一般的家庭用户确实很难想到该用什么理由来拒绝这类车型。


增不增程?I don’t care!降本为先!


听说搞增程混动的厂家很怕谈技术,事实就是现在的增程混动是有很多“黑科技”的。


图片


从字面意义上来看,增程混动是以“增程”为主的混动系统。不同于那些带DHT变速器的混动产品,增程混动的增程机or发动机只需要干好一件事就是“增程”。车辆的驱动工作主要由电机完成,这就意味着增程机与车轮长期处于一种解耦的状态。而这种100%电机驱动的工况对于车厂来说简直不能太香。毕竟主流电机工作的延迟都很低,在执行一些驾驶辅助动作时也不需要工程师花费更多调校方面的心思。


图片


聊到电机就不得不扯一扯“槽满率”。在圆线电机时代,槽满率40%基本到顶了,而现在业界普遍采用的扁线电机或者发卡电机的槽满率则来到了70%。更高的槽满率意味着更高的功率密度,在同等输出功率的情况下,扁线电机的尺寸可以做得更小。因此你会看到很多厂家把发动机、发电机、驱动电机同时塞在机舱里的场景。


图片


之所以要花一整段来描述电机,理由也很简单。在增程混动车身上,电机才是承担动力输出的主角。电机功率强弱以及电控系统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这款产品在驾驶方面的表现。也正是因为国内相关产业链的疯狂内卷,我们才可以看到这么多体积小巧功率密度又高的电机产品。可以这么说,是现在的电机成就了增程混动,也是因为这些优秀的电机才促成国内增程混动与其他混动产品爆火的局面。


图片


有一套靠谱的增程器和电机是远远不够的,藏匿于座舱下的电池也很关键。现在主流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轻松突破220瓦时/千克的大关,比起十几年前的动力电池几乎翻了个倍。而能量密度的提升也让厂家们有机会在一台电池安置空间不是特别宽裕的产品上塞下40度以上的电池。即使最后这款车电耗优化得一般般,新车也可以实现接近200公里的纯电模式续航。


图片


聊完了这么多硬核的数据,我们其实已经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市面上增程混动车之所以能火,凭的就是高功率密度电机、高能量密度电池以及高效的电控管理系统。是这些先进的技术才把原本看起来落后的增程混动车送上了台面,才使得增程混动有与当前带直驱功能插混产品一战的实力。


增不增程?I don’t care!能否继续躺赢是关键


既然增程混动车在市场上吃得这么开,那这种状态有没有可能一直延续下去?


图片


答案是肯定的,目前车用的制造成本约800元/千瓦时,按照市面上纯电产品普遍装配的60-80度电池来看,造一台纯电车的电池成本是4.8-6.4万元,更不用说车上的智能交互系统与舒享配置了。加上其他造车所需硬件,最后整车的造价似乎很难和“性价比”拉上关系。就算最后强行定了一个优于竞品的价格售卖新车,也只能得到卖一台亏一台的结果。


图片


有趣的是,增程混动车可以无视上述法则。一台增程混动车只需要装配30-40度甚至更小的电池,加上行业里伸手就来的小排量增程机与电机,一台高性价比的增程混动产品不就“搓”出来了?所以,你会发现那些主打增程混动的厂家倒是能正常盈利,而主推长续航纯电车的厂家反而不赚钱甚至亏钱了。   


图片

△看一张蔚来财报图就知道,造纯电车的厂家想盈利有多难


可能有小伙伴会杠,等全固态电池不香吗?我的回答是,哪怕固态电池可以顺利上车,在成本这座大山面前,厂家也很难给到一个比较有诱惑力的定价。之前有外媒估计,固态电池到2026年才有可能实现800美元/千瓦时的制造成本,比起当前800元/千瓦时的的装车成本,固态电池的降本之路还要走很久。


图片


所以,市面上以增程混动车为基本盘的厂家还是能在新能源这条赛道上继续躺赚,那些占据先发优势的厂家,依然可以靠着自己的成本优势与品牌影响力赚到足够多的利润,配合上成熟老练的配套厂商,增程混动车未来仍有广阔的上升空间。


写在最后


“增程混动”之所以能在2023年疯狂收割用户,靠的不仅是零焦虑出行体验以及全域电驱带来的流畅驾驶感受,还有一箩筐的车内舒适配置,这些舒适配置给到用户的“人文关怀”是前所未有的。而增程混动车的销量爆炸也可以看作是“用户思维”向“工程师思维”发起的一次挑战。正是这种面向用户的造车方式,一些新势力厂家才能完成对传统造车厂在销量上的超越并夺下新能源汽车市场话语权。所以,只要在技术领域保持“常用常新”,只要固态电池一天不大规模量产,增程混动车就能继续跑赢市场。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