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规划到了5年后,就是没新车,海外品牌这是怎么了?

  • 作者: EV智行
  • 2023-11-23 09:44
  • 497

广州车展有“人”风光无限,闪耀在聚光灯下;有“人”则默默无闻,充当背景板。在新能源汽车成为当红炸子鸡的年代,大部分自主品牌是风光的,大部分海外品牌则是暗淡的。     

图片

暗淡?这让在燃油车时代风光惯了的海外品牌怎么受得了,当然要奋起直追,带来新的新能源车型或者技术,大秀一把肌肉。只不过,海外品牌新车能够在内卷的自主品牌车型合力围击之下脱颖而出吗?     

有紧迫感但还不够


图片

每一个海外品牌都会感受到紧迫感,新能源汽车的市占率已经超过37%,蚕食掉的当然是海外品牌燃油车的市场份额;新能源车没存在感,燃油车又节节败退,是我我也慌啊!  

图片

本田中国宣布全面进入电动化时代,2027年之后,本田在中国推出的所有车型均为混合动力车型和纯电动车,不再投放新的纯燃油车型;到2035年,本田中国将实现纯电动车销售占比100%。    

图片

日产2024年启动试点固态电池工厂,2028年之前量产上市;未来3年内,日产品牌将向中国市场投放4款本土开发的新能源车型,新车包括轿车和SUV,动力涵盖纯电和混动,首款新车将在2024年投放市场。

图片

就连对电车不怎么感冒的丰田也设立了新品牌——铂智(广汽丰田旗下),将BZ4X换成了铂智4X,还有2款概念车亮相。

诸如此类的新能源计划,在绝大多数海外品牌上都能找到。字里行间都在透露出:现在已经到了不变不行的时候了。

有计划是好的,但还是太慢了,而且目前亮相的车型对于卷上天的自主品牌来说,有点不够看了。

图片

本田终于把在上海车展上亮相的本田e:N系列第二弹概念车量产了,东本叫e:NS2,广本叫e:NP2,两者互为姊妹车型,但外观上并不相同。 

图片

以e:NS2举例,新车动力系统或搭载204马力的电机,电池容量预计68.8kWh,续航里程大概510km左右。

你觉得这个产品力怎么样?套用东本领导的话:不让用户接受花哨的东西和无用的功能。

明显感觉在吐槽自主品牌各种花里胡哨的配置,深层意思旨在凸显本田的操控以及魔术空间。

图片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海外品牌对待纯电动车的举措是保守的,从车型的外观设计、配置、车机等等方面都能看得出来。

高情商的说法:这与它们造车的理念有关,稳妥才是最重要,一旦失败了则影响品牌荣誉。

低情商的说法:当然是因为没有纯电平台,不能快速推出车型;缺乏智能化方面的人才等等。

图片

被自主品牌电车迷了眼的消费者,还会去看中规中矩的海外品牌电车吗?少部分人会,这些人注重驾驶感,看中品牌带来的加成,这些都是海外品牌的优势。

面对这为数不多的优势,也并不是所有海外品牌都能抓得住的,因为海外品牌电车定价还是太高了,消费者为什么不去选择便宜又好用的自主品牌电车呢? 

是时候放下身段  


图片

所以说还是得要肯放下身段,价格到位了,才会有更多的消费者愿意支持海外品牌电动车。大众ID.3,价格降至12万+出头,立马月售近万辆。   

图片

本次广州车展上亮相的大众ID.7系列,比如一汽-大众ID.7 VIZZION,它的车长近5米,CLTC续航642km,这款车还没上市,个人认为20万这个价格相对合理,你说呢!   

图片

再比如宝马i3宝马iX优惠10万+,销量也是蹭蹭往上涨。此次亮相的宝马i5,依旧可以看作是全新一代宝马5系的纯电版,对比宝马3系和宝马i3并没有什么不同。 

图片

不过有意思的是,宝马i5会有一些专属标识,比如前排座椅上会绣上“五”字,凸显身份,以及后排会配备中国用户专属的31英寸的后排大屏。     

从设计以及配置来看,宝马i5明显是跟上潮流了,只要价格不太离谱,还是有一定受众的。

图片

改款后的奔驰EQA以及奔驰EQB也要考虑售价了,毕竟现款已经有7万+的优惠了,新款只是优化了外观、内饰,新增了一些配置,这些东西明显不如实打实的优惠来得香!

绝大多少海外品牌都太骄傲了,我在燃油车时代多么高高在上,凭什么在造价更贵的电车上,反而要定“低价”?唯有时间能够把它们打醒。

消费者启示录    


图片

以前我总是说:不是纯电平台出品的电车不要买。现在这句话已经很少说了,毕竟每个人的需求不同,海外品牌电车在调校、做工等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一个品牌几十年、上百年的积累,还是有点东西的。    

再者,一些新势力品牌暴雷破产,让很多消费者心里蒙上了阴影,谁都担心自己的车成为绝版。所以说,实力雄厚的海外品牌则让这一担忧大大减轻了。  

图片

结合上面的内容,如果海外品牌新能源车有一个漂亮的定价,那么也是可以购买的,只不过在买之前要考虑海外品牌的智能化能不能让你接受,毕竟车机以及智驾层面上,确实是海外品牌的弱势。      

我的建议是多对比,比比同级海外、自主品牌的差距,如果真要买海外品牌新能源,可以等一等,最后肯定是有优惠的。

写在最后   



可以预见,未来3-5年,大多数海外品牌都不会出现太过惊艳的电动车型(能与自主一比)。倒不如在这段时间内抓住这个机会,把驾驶质感、品控、可靠性等等优点灌输给消费者。当然了,前提是要有一个漂亮的价格,有了较多的销量后,才能在未来几年中有与自主品牌新能源一战的实力。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