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人汽」笑看风云2023 ①:谁的主场,谁的话语权

  • 作者: 人汽
  • 2023-11-18 22:32
  • 629

图片

编者: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趋势转变和时代翻篇总是伴随着风高浪急,回首2023年的中国汽车,就是身处这样一个时过境迁、波谲云诡的历史转折点。


之于无心者,这意味着险象环生;之于有备者,则预示着机遇潜藏。


广州车展期间,人汽传媒推出系列专题文章,力图在险象环生中找出潜藏的机遇。


作者:谢人杰

有没有一种可能,除了中国,剩下的世界才是正常的?

城头变幻大王旗,优先从话语权的更迭开始。

尤其在11月9日这天,这一天从上午10:27开始,何小鹏先登场表示AEB这事认输,“感谢老余的大度”。创始人是品牌IP的一大特点:必须扛旗、必要时亲自下场撕。有时候,没想好没B方案也可以下场,黑粉也是粉。

到了晚上,打锣开戏。比亚迪方程豹北京上市,华为和奇瑞联合出品的智界S7在深圳上市,同台,华为智慧出行解决方案发布。唯一让老余的胜利添了点堵的,是“鸿蒙智行”系列商标被驳回待复审。

图片

同一晚在京还有另一场,奇瑞发布风云系列A9、T11,这是风云系列复归的标志。

如果算上第二天的理想MEGA阿维塔12……

2023年里,汽车媒体从业者们很容易顾此失彼。


地缘形势变化助力

与中系品牌风起云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合资这边鸦雀无声。

其实也是有的,沃尔沃起亚,本月也都有新车发布计划。很遗憾没有流量。

不是合资不会广告投放,也不是合资不会拉流量,合资现在宣传上似乎刻意低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模样。

图片

现在社交媒体上,舆论已经形成一面倒的局面。只要挟大义在手,对方就算抵抗,也是零星冷枪,很快就溃散了。这个过程中,看不出形成抵抗阵线。逆风局难打,向来如此。但是难打到这个份儿上,合资没想到。

在合资鼎盛的2015-2017年,新势力尚未崛起,自主看似仍有抵抗之力。美国对华为5年的打压,眼瞅着溃坝在即。连访华被Mate60糊一脸的、打压华为的战场指挥官雷蒙多,回答议员质询时都表示,“我们将继续不遗余力使用所有工具。您如果有可操作建议,随时向我的团队提出。”意思很明显,no can no BB。

舆论圈的整体调性转向是非常明显的,夏天的老余和秋天的老余,不是一个精神头;如今中系声浪,已经到了顺我者昌的地步。

合资这会儿如有大病,大可以巴巴地赶过去站对面。低调绝对是最佳选择。

图片

现在合资企业高管,轻易不会为自家品牌发声。站什么岗位吆喝什么,这是天经地义。但是雷区的雷太多,多说多错,一不留神就被打成买办。前有陈董,后有杨总。

这种情况下,投个需求,拉个流量,都得小心翼翼。合资什么时候这么憋屈过。中美关系的红利当初没怎么吃到,打倒是挨了。


没投资就没话语权

其实,也不能全怪地缘政治,甚至主要不能怪这个。汽车圈里,和别的科技或者工业产业一样,主要不是营销的锅。菜是原罪。谁让你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不思进取呢。

今年夏天,某合资品牌上市新款车,这本来是小改款常规操作。宣传的重点放在真皮方向盘、真皮座椅、真皮档把、前排座椅电动可调、后排座椅6:4可倒。“五大杀手锏”肯定是好事者取的,但传播穿透力很强,一下子就给该车定调了:上个时代的活化石。

在外人看来,这是中国市场跑太快的缘故。五大杀手锏放在北美,一点毛病都没有,客户虽然未必买账,但作为卖点宣传不会被打脸到这个地步。

图片

新能源就是个引子,或者说是个载具。重点是重塑汽车的研发方向、改造供应链,改变汽车产品本身,顺便也让大家看看,能适应新形势的企业长什么样。革命者必须也是自我革命者。

这个过程发生的太快,铺垫两三年,真正大转变也就三年时间,大象们显得尤为笨拙。他们喊着转型,但有多少声音传递到跨国集团的总部?总部当然知道中国市场形势严峻,但人家的视角是全球市场。

从全球角度,人家卖的好好的,供不应求还得涨价。凭什么将就中国把整个企业架构、技术资产全给颠覆了?就算车型,中国区高管说总部车型拿过来不好使,那就别要了。旧款缝缝补补吧(本来节奏也是如此)。至于研发前置,这个需要下大的投资决心。

要是中国市场在全球业务当中占比超过1/3,那就不一样了,看德国人动作就知道,真急了。除了德国人,现在还有哪个跨国车企在中国迅猛地增加投资、加大赌注的。

说到底是钱的事,钱是人的胆,也是企业的底气。没有投资,就没有新产品、新供应链。

图片

最近,博世在本土给奔驰供应48V电池出现了短缺,奔驰因此在本土减产10%。而大众则因为电动机采购出了点问题,本土电动车生产线暂时停产。

这要放在中国,采购副总一直到库房管理员这条线,可以一撸到底了。这都哪跟哪儿啊,这俩玩意都是烂大街的货色。开车在武汉经开区兜一圈,都能下一堆订单,而且一周内就能批量供货。货架产品更是马上就能拉到厂里。平替供应商如果少于5家,都算失职。


中国例外论

有没有一种可能,除了中国,剩下的世界才是正常的?

只要看现在新能源车上的核心卖点,中央算力、环网架构、人机共驾、跨平台中间件(OS)、无图NCA、SiC+800V、4C电池、电磁悬挂+空悬、大模型训练+端到端转移……有不少是外国智力提出来的概念,但落实到量产车上,而且系统整合好,价格打到30万以下,无一例外都是中国品牌。合资拿什么争?最近有什么量产技术是跨国先发?

图片

这样一来,逻辑链条就清晰了。没投入就没技术没新品,没有拿手好戏,宣传上就没的传播。现在看到的新车新技术,都是两年前就规划定型好的内容,而起始投入则要追溯到3、4年前,从概念到实用技术要追溯到5年前。

既然反映的是5年前的投资,那么可以推知,如果现在不投资当前最前沿的技术,5年后就会落后两代。现在不投资,5年后没得讲。

而以前没投资,现在怎么才能投到最前沿,斯特兰蒂斯和大众告诉我们了,买。买了不一定能跟上,有个消化的问题。不买靠自研是完定了,因为跨国总部那里,根本没有形成技术集群、供应商集群。跟臭棋篓子下棋,越下越臭。

图片

如果战场上,拿有代差的武器和体系来打,谁都知道会发生单方面的屠戮。现在汽车圈已经有点这种迹象。舆论风头,只是战报。当然战报可以作假,问题是如果受众不信就会构成反噬,会加倍摧毁品牌美誉度。眼下苟一苟是明智的,前提是后面能加大投入追回来。如果只是拖时间,那么苟不如投。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