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6年换了两辆新能源车,感触颇多,下一辆车再也不想开纯电动车了

第一批入手新能源汽车的车主,8年过去了,经历过各种用车场景后,可以说一辆新能源汽车的优缺点都了解得很清楚了,如今很多车主也都换了新车,想知道有多少车主第二辆车还愿意选新能源车

先说说我自己,2016年入手的北汽EV160,那时候纯属尝鲜,过了新鲜期慢慢就变成了一辆“买菜车”,虽然也具备一辆家用车的基本素质,但相比这几年的纯电动汽车,差距太明显,甚至不能当作例子来说。

到了2020年,很多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已经超过500千米,从外观、内饰、空间、功能、智能化、绿牌等方面来看,其优势也远超同级燃油车,觉得时机差不多了,于是入手了第二辆,这或许才称得上“纯电动汽车”。

如今经历过各种场景,它的优劣势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优势很明显,说过很多了,在这里我想说几个只有买了新能源汽车的人才明白的道理。

开纯电动汽车总感觉缺了几分“安全感”。

其一、里程焦虑以及充电的辛酸,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虽然这几年很多车型,续航已经超过了500千米,甚至有的续航超过800千米,从20%快充至80%,有的也只需半个小时左右,但说实话,依旧无法消除里程焦虑。

很多人并没有买车位,只能租车位,这种情况下,物业普遍都不会让其安装私人充电桩,那只能到外面公用电桩充电,离家近还好说,离得远的话,充一次电少说也要花费2个小时以上,且电费也是家用桩的两倍以上,确实费时、费心。

但是算算账,汽车哪怕是公用充电桩,1度电1.5元,算下来,1公里花费也就两毛钱左右,相比燃油车,充电这点事还是可以忍受,不能忍受的还在于节假日。

有些家庭只有一辆车,还是车,逢年过节难免要回老家,偶尔自驾游,上了高速,进了服务区,这时候才发现很多车主都在排队等充电,很多服务区快充桩只有几个,每位车主充电一小时,等排到自己,两三个小时就过去了,为了抢车位充电,甚至有的车主还大打出。

有时候不小心错过了高速服务区,恰好剩余电量也不多,尤其当剩余电量不足20%,就问你慌不慌,那一刻,还敢说没有里程焦虑吗?曾经经历过一次,每隔一会儿就要看一眼里程表,担心趴窝在高速路上。

为了省电,即便是零下几度的天气,也不敢开空调、不敢跑快,只能走慢车道,别提有多辛酸了,经历过一次之后,再也不想开车上高速了。

其二、没有备胎的苦恼。

除了里程焦虑的问题,汽车普遍都没有备胎,原因多少有些牵强,为了能节省更多空间以及减轻重量,汽车的电池安装在底盘上,直接延伸到后备厢下面,这样一来,就没法像燃油车那样留出空间放置备胎。

看起来少一个备胎,确实有些好处,经常在城区开车,有没有备胎真无所谓,但如果出了城区,不小心轮胎被扎了,还超出了保险救援拖车的服务范围,这时候只能自费叫拖车,看到拖车的费用后,心疼吧。

其三、隐藏式能把手、无边框车门,科技感满满,但很“鸡肋”。

偏北方地方,冬季低温天气,经常有雨雪、冰霜,第二天早上起来准备开车,才发现车门把手被冻住了,根本弹不出来,折腾半天,费心、费时,隐藏式门把手看起来确实科技感很强,但实际上也有它的弊端。

假如遇到交通事故,动力电池激烈挤压后受损,轻则短路,情况严重还可能起火,如果车内人受伤无法主动打开车门,外面的人又因门把手隐藏起来,不好开门,可能会因此耽搁救援。

至于无边框车门,优势很明显,但缺点才是痛点,对密封、隔音等有一定技术要求,造车成本以及维护成本增加。

其四、全车无一个实体按键,看着高大上,实际多有不便。

开惯几年前的燃油车,当你第一次进入新能源汽车,发现全车居然都没有实体按键,只有一块大屏,看着很大气,但实际操作起来并没有那么方便,虽说可以语音控制,但也不是万能的,各家AI技术参差不齐,总有识别误差。

如果想要通过大屏手动设置某个功能或者在紧急情况下要打开某个功能,还得转移注意力,对驾驶安全多少会有影响,当然了,开习惯了也还好。

充电省钱,但综合用车成本并不见得比燃油车划算。

详细算算经济账,发现很多事情和想象的并不一样,充电确实省钱,使用家用充电桩,1公里还不到1毛钱,使用公用充电桩也就2毛钱左右,出行成本确实很低。

同样开10万公里,汽车差不多比同级燃油车省了6万以上,但是,现在的新能源车,溢价高,同级相比,车普遍都在15万以上,相当于新车比油车贵了几万。

开了几年以后,二手车保值率降幅较大,可能比同级燃油车少卖20%以上,每年保费再多1000+,还不算后期维修、电池等方面的问题,就这几项对比下来,汽车的综合用车成本不见得比油车低。

当然了,以上主要是说了新能源汽车目前阶段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但相比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其实很明显,动力、外观、功能、不限号、不限牌、智能化等方面都比同级燃油车有优势,至于该怎么选,还是要根据个人喜好、用车场景来看,既要看到优势,也要能接受它的不足。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