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花了三年模仿,小米汽车能追上进度吗?

距离雷总宣布下场造车已有3年时间,加之小米汽车曾立下过flag,将在2024年量产,但新车的“剧透”物料实在太少,不少网友质疑是否“难产”。

日前,国内车媒“新出行”CEO贺磊表示,小米汽车将在本月工信部发布的最新一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首发亮相”,将会公开小米第一台车的申报信息,包括长宽高、电机功率等,这也正式宣布小米获得造车资质。

三年时间,汽车市场格局变化太快,威马已落幕,“蔚小理极”头部格局稳固,小米汽车入局是否太晚?

局势变幻,价格优势非独家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华为、百度等传统科技大厂都宣告入局汽车,为何小米汽车的期待声音会更大?

这源于用户对高性价比电车的期待,遥想2011年,初代小米手机凭借1999元的发售价震惊四座,以一己之力拉低智能手机的准入门槛。因此2021年宣布造车之时,很多用户就下定论,觉得小米能够推出“年轻人的第一辆电动汽车”。

但现阶段,小米一贯的性价比路线,早已被其他车企占据。纯电市场,10-20万区间,有零跑、哪吒;20-30万区间,有小鹏、问界、特斯拉;如果首款定价在30万+,便与用户的期待相悖,还要面临极氪蔚来等强势品牌。

三年准备,技术破局是否有底气

那个小米是否能凭借技术破局?

抛开扑朔迷离的各种实车路透、全身照,相对更具可信度的还是前段时间的一组车白车身图,曝光了小米汽车的外形轮廓以及部分车内布局等。

小米汽车高管胡峥楠疑似发文认领,表示:“防不胜防,现在脑壳生痛。要不也直接开卖吧。”

从白车身来看外观设计,并不会得到什么太多有用的信息,实属管中窥豹。但如果去判断车辆结构的话,那么观察白车身将会是最好的办法。

根据白车身能够看出以下几点核心信息:

1、整体采用流线型设计,呈现宽体低趴的细长姿态,预计在空气动力表现方面可能会有亮点。

2、使用超大的全景天窗设计,天窗尾端几乎与后窗玻璃相连,预计天窗会延伸到第二排乘客的头顶后方位置。

3、白车身下方并没有任何加强筋,门槛的宽度也相对较窄,因此新车大概率使用了CTC(Cell to Chassis)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将电池与底盘直接融为一体,共同参与受力和扭转。

4、车身后半部分没有焊点,有着大量的凸起的补强结构,应该是使用了一体压铸工艺,极氪、特斯拉都有应用,可以降低成本、提升刚性、降低重量。

时间往前翻,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及合伙人、总裁卢伟冰等高管均在新疆参与小米汽车路试,胡峥楠在社交媒体上透露了小米汽车的能耗情况,看来对续航颇有自信。

综上来看,小米新车的电池、安全、续航应该会是一大亮点。

吉利技术班底,极氪的对照组

至于小米汽车的亮点表现如何,我觉得参考技术班底,还有点戏的。

上文也提及过,高管胡峥楠现在负责小米汽车相关业务,他是在2021年加入顺为资本,成为投资合伙人,曾在吉利汽车担任研究总院院长等职务,更加稀缺的经验在于,胡峥楠曾负责开发吉利浩瀚SEA智能进化体验架构,是今天的造车新势力绝难买到的经验。

因此,胡峥楠应该有将一些技术反哺给小米。

结合极氪001这辆第1款基于浩瀚架构打造的纯电动车,小米汽车的很多设计思路都能一一找到对应组。

极氪001凭借1032km的超长续航成全球纯电续航冠军,各工况实测平均续航达成率超90%,小米汽车也力争在续航上取得优势;得益于SEA的强大底层能力,极氪实现行业首次电池托底保护,首次在新能源车型上采用车轮承力、脱轮卸力的独门绝技,小米汽车也格外重视电池安全;一体压铸工艺……

这样对比来看,小米汽车称得上是在学习极氪的成功思路。

不过现在汽车圈的技术还是很卷的,技术更迭迅速,极氪的SEA架构也在不断进化。

前段时间,极氪就在一体式压铸技术上就有新突破,发布了全球首创的中段一体式压铸蜻蜓结构,并将在极氪001FR上量产。极氪副总裁赵春林直言:“友商的一体压铸件品质,在极氪根本就出不了厂”。

说到极氪001FR,则是凝结了极氪品牌最新技术的性能怪兽,新车搭载了全球首个量产交付的四碳化硅800V高压系统,四电机综合输出功率最高956kW,最大马力1300匹,零百加速仅2.02秒,ZVC四轮扭矩矢量控制系统……诸多黑科技加持,极氪CEO安聪慧更是放出豪言“友商们,五年内造不出来”。

而这些更迭的技术,或将在即将上线的极氪007上使用,真800V+全系8295芯片+全车一体压铸,小米汽车是否会与它档期相撞?模仿与超越,想必这是值得期待的对决。

结语:作为手机厂家出身的小米,一直被行业所津津乐道的能力在于对供应链的整合,进而取得了“价格屠夫”的美名,但汽车被称为“人类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就在于其涉及太多的行业和学科,从小鹏CEO宣称撤换10位高管,重新整合供应链体系,就不难看出,汽车行业的水,不要太深!小米汽车能否再续性价比传奇,依旧是个未知的问题,最后还有一个罗生门的话题,小米汽车的造车资质迟迟未见定论,也为其上市带来了一丝阴霾,雷总赌上所有声誉的,最后一次创业,任重而道远。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