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阿维塔智驾的高价值逻辑

近日,阿维塔科技第二款车型阿维塔12上市,一共有3款车型。其中700后驱 30.08万元, 650四驱性能版34.08万元, 650 四驱GT版40.08万元。

     

毫无疑问,智驾依然是重头戏。阿维塔12上市之前,官方还专门为品牌智驾能力专门策划了智驾登珠峰挑战赛来预热,以此来彰显智驾水平。

     

官方数据显示,在总里程超过3,376公里的行程中,阿维塔11(12和11采用同一套智驾系统)智驾里程达到了3072公里,占总里程的91%,平均车速达到62km/h,在保障通行效率的前提下实现0接管。

     

这个表现在整个行业少有人能做到。



一套并不便宜的智驾系统

     

随着高阶智驾普及,行业内卷越发严重。从主机厂到供应商压力层层传导,都在极限压缩成本。智驾功能是车企们降本大刀首选落刀地,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被压缩到5000以内,城市领航辅助被压缩到1万以内,超过这个区间会拉升产品的整体价格。

     

10月,极越上市了国内首个纯视觉方案,官方宣称能够实现点对点辅助驾驶系统,给出了25万的起售价;9月,小鹏G9以26.39万的起步价焕新而来,同样具备城市领航辅助功能。

        

仅从功能上限的角度看,目前各家能够实现的都是城市NOA。在整个行业都在尽可能缩减智驾成本的情况下,阿维塔12的智驾系统采取了高价值的打法策略。

     

这里可以引入一个对比参考。今年4月份的智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大疆车载负责人沈劭劼提出了一个观点:L2+辅助驾驶系统总体成本占整车售价的合理区间是3-5%。

     

注意,这里说的是辅助驾驶的系统成本,并非只是单纯的硬件成本,还包含软件开发,云端大模型训练等综合软件成本,再分摊到每款车,这也是为什么所有车企都在强调规模的原因。规模越大,成本分摊就越小。

     

有消息称,华为这套HI系统的综合成本在2-3万之间(未经官方证实),由于阿维塔12全系标配相同的智能驾驶系统,该功能不对价格差产生影响,对应阿维塔12最低30万的起步价,整个智驾系统占总成本大概在6-10%之间。如果按照40万的价格上限来算,这个比例也在5-7.5%之间。

     

小鹏的智驾系统据说1-2万之间,极越去掉激光雷达的成本会更低。对比下来,阿维塔的这一套智驾系统并不便宜,3颗激光雷达是一个较为惹眼的存在,也是官方宣传的重点。

     

到底要不要激光雷达是业内争论已久的话题,虽然大家都只是争论,但除了特斯拉,没有车企真的在城市领航辅助驾驶方案中甩开激光雷达,但这个桎梏前不久被极越打破,小鹏也在今年的1024上也表示会逐步采取“轻雷达”的方案。甚至有消息称不少自动驾驶公司也在测试通过视觉方案跑通城市NOA方案。   

     

在所有还活跃在用户视野中的品牌中,排除几乎已经“销声匿迹”的极狐阿尔法S HI版,阿维塔是目前搭载激光雷达最多的品牌。此前也传出过长城高端品牌沙龙4颗激光雷达的说法,现在也已经胎死腹中,另外还有百万豪车路特斯ELETRE搭载的4颗激光雷达方案。

     

车型起步价在30万,开通智驾还需要1.5万的买断费。在用户端,阿维塔需要向用户解释清楚一个问题,凭什么接受这套智驾系统。

     

阿维塔智驾系统的高价值逻辑

     

目前市面上存在的智驾方案五花八门,以城市NOA来看,有图无图的(这里的图主要指高精地图),有激光雷达版和无激光雷达版,这使得不同企业的智驾系统也千差万别。

     

阿维塔12一共搭载29个传感器,分别是3颗华为128线激光雷达,3颗毫米波雷达,11颗高清摄像头,12颗超声波雷达。域控官方没有公布详细资料,估计是目前华为上限最高的MDC810,算力400+TOPS。



阿维塔的智驾方案中,3颗激光雷达是用户质疑最多的地方,尤其在有车企交出了视觉方案的前提下,有人疑惑3颗激光雷达到底有没有用,还是车企为了强推高端,在营销上多整花活儿,最终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的把戏。

     

这里需要先梳理出来2个问题:有没有必要上激光雷达?是不是越多越好?

     

答案是肯定的,但二者都有一个前提。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有必要上激光雷达的前提是针对国内数据积累不足的车企,视觉感知的逻辑是认识才会反馈,这就需要车企无限扩充“白名单”,特斯拉坚持纯视觉的逻辑是它有大量的数据积累,大部分车企都还达不到这样的数据积累,只能通过激光雷达来弥补这方面的缺失。

     

特斯拉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卖出 100 多万台车,有数据显示,目前Autopilot 累积使用里程已经超过 90 亿英里。这个数据国内任何一家车企都望尘莫及。

     

这只是其一,另一方面。庞大的数据就要牵扯到处理运算,车企如果要自建数据中心,一颗英伟达H100的价格是3.5 万美元,差不多是20万人民币,特斯拉的智算中心仅训练芯片投入就需要上万片,还有数据运维,数据上传,云端训练,车端部署等一系列问题,背后是一本复杂的商业帐。后面我们会系统性对这个问题进行梳理。当然,并不是说激光雷达融合方案就不需要数据存储,只是这个压力相较于纯视觉要小得多。   

     

关于激光雷达在智驾系统中的作用,前一阵圈内热议的AEB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现在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方案主要基于视觉或者“毫米波+视觉”的组合方案,由于各个传感器都有自身缺陷,这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导致感知精度没有那么高,这给系统触发AEB带来一定的挑战。阈值设定太高,可能会漏检,带来风险隐患;阈值设置太低,可能引发误触发。

     

激光雷达的加入本质上是提升感知精度,从而在决策上减少误触发或者不识别的情况。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即便激光雷达一定要用,那为啥大部分车企都用1颗,而阿维塔要用3颗,这么贵的成本,最终不还是消费者买单。

     

这个逻辑和第一个差不多,目前乘用车激光雷达大部分采用半固态(除了Robotaxi采取固态),前视水平辐射范围一般120°左右,阿维塔的3颗激光雷达分别在正前方和左右两侧,水平辐射范围是360°。

     

这里还有一个小细节,阿维塔的3颗激光雷达都采用华为128线产品,理论上为了降低成本侧向都是补盲雷达居多。这里有3种可能的假设,一是华为没有补盲雷达,华为目前量产的仅有2颗激光雷达,分别是96线和128线,未来还有升级的192线;二是单纯的出于感知精度考虑;三是为了统一硬件配置,以便后期更好的数据利用。   

     

这时候再来看,阿维塔的3颗激光雷达到底干了多少活。阿维塔AEB功能背后就是华为的GOD网络。GOD网络全称General Obstacle Detection,即“通用障碍物检测”,它的核心逻辑是通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多传感的融合感知,无限拓宽GAEB的“白名单”上限:如土堆,躺着的行人、侧翻车辆、掉落的大纸箱、落石、倒地大树等,将该技术应用融入到AEB功能中,在车辆产生碰撞风险前及时采取自动紧急制动。

     

华为领导称,目前激光雷达整个行业才刚开始。比如小目标物体检测,如果要做到L3、L4级别,可能需要在高速路检测到很小的东西,现在激光雷达在这块差距还比较大,现在做的可能都是30-50厘米。如果真正要做到无人的话可能要做到很小的物体,很依赖激光雷达来做这个事情。

     

这也就意味着,随着激光雷达潜力不断挖掘,智驾功能OTA也会相应的升级,可以期待一下有没有可能在城区实现自动识别交警手势的功能。

     

这里还需要再强调一个技术细节,GOD网络技术采用的是前融合方案,所有数据全部丢入系统中,以获得更多的原始信息,相信系统的能力。业内大部分的做法是后融合,也就是传感器自身先做一道信息处理,然后再彼此融合,这样就会天然漏掉很多原始信息,造成一定的误差。   

     

AEB只是其中之一,阿维塔的3颗激光雷达会对智驾全体系能力进行加持。

     


智驾系统成本不便宜,但钱花的值不值,要看账怎么算。很多车企为了节约成本,在智驾上做减法,用一些低配置的方案搞出来相关功能,达到能用的程度。

     

阿维塔认为这样的做法并不合适:智驾功能要么不上,上了就一定要到达好用的程度。因为车上既然部署了智能相关的软硬件,最终都会反应在价格上,如果用户花了钱又享受不到好的功能服务,让人不敢用或不想用,这样反而是真的割韭菜。甚至可以以此给行业立一个flag,所有用户不敢用或者不想用的智驾功能都是割韭菜。   

     

所以,智驾怎么选,还是要看用户有多爱,功能有多好。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