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衰败彻底开始,东风日产,有点惨

“攻无不克,破局制胜”

这句话,被东风日产放在了2023年10月销量快报的海报上。


10月份,东风日产单月销售环比上升,增幅达到了的30%。

单看海报的数据,东风日产在“金九银十”展现出了十分旺盛的增长势头。

其实不然,销量数据背后“暗藏危机”,至于“攻无不克,破局制胜”,更像是东风日产在低谷给自己打气的口号。

或者说,这只是东风日产在自欺欺人。


东风日产的危机,2023年已经越发严重

很多车企,在公布销量成绩时都“报喜不报忧”,东风日产也是如此。

10月份的销量数据中,东风日产只提到了30%的环比增幅,并没有公布实际的数值。

不过我们可以推算,东风日产9月份销售量为61,303辆,按照环比增幅30%来计算,10月份的零售量约为7.96万辆。

这一数据,并不好看。

我们用“同比”的角度:在2020年10月,东风日产销量为11.6万辆;在2021年10月,东风日产销量为9.5万辆;在2022年10月,东风日产销量为8.6万辆。

“同比下降”,才是东风日产近年来的主旋律。


同时,在本次公布的销量快报中,东风日产还提到了“逍客破万,天籁轩逸销量创新高”这一信息。

摸不着头脑的东风日产,仍把这三款燃油车型当做主力产品。


至于曾经的顶流日产奇骏,以及被日产寄予厚望的ARIYA艾睿雅,虽有销量,但都不多。从9月份的数据来看,这两款车基本上已经进入到不温不火的阶段。

ARIYA艾睿雅这款日系纯电动SUV就不用多说了,从丰田本田再到日产,这三大“日系金刚”在进入纯电市场后,都不同程度地遇冷。

就连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制造总部专职副总部长、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建彬也表示:合资企业在新能源的布局上确确实实晚了,没有赶上中国汽车市场的变革。


所以,对于东风日产这样的传统合资品牌而言,目前的重心仍然放在传统能源以及新能源转型方面。但即便如此,东风日产也遭遇了市场转变带来的冲击。

以奇骏为例,这款紧凑级是东风日产曾经的绝对主力车型。但是奇骏在换代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奇骏光环逐渐被掩盖了下去……其实东风日产所面临的困局,不仅仅是奇骏这一大IP的没落,目前的畅销车型,也都渐渐地在失去竞争优势。

三大热销车型的背后,其实隐忧不断

逍客、天籁、轩逸,成为了东风日产在10月份名副其实的“明星车”。

不过,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三款车型在目前虽然仍能保持销量高位,但时代留给它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在十年前,逍客算得上是入门级合资里的头号玩家。凭借着不错的机械素质,再加上合理的价位,收获了不少家用消费者的青睐。而在近期,逍客完成了第三代车型的换代,其实从产品来看,第三代逍客已经有些跟不上节奏了。


全新逍客搭载了与奔驰入门级产品相同的1.3T发动机,以及日产超智驾系统,不过,这些日产所谓大的核心产品力,论驱动效率和智能化程度,国产车基本上可以将其“吊着打”。

当然,从这一角度也可以看出:逍客在10月份销量完成破万,其实不是全新第三代逍客有多么多么火,而是老款逍客的价格足够低。

所以在日产公布的销量数据中,对新老逍客的销量占比进行了模糊化处理。

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天籁和轩逸两款车。


这一代天籁,从TENNA车系更换到了Altima,虽然豪华度不及以前,但有VC-TURBO动力技术的加持,也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而轩逸仍然以高经济性、高舒适的特质,在紧凑级家轿市场混得风生水起。

这两款车,看似“问题不大”,但实际上“危机已至”。

首先在B级轿车市场,第七代天籁(ALTIMA)主要的问题,还是没有新能源。隔壁的英仕派,都已经可以提供e:PHEV插混动力了,而天籁的消费者还在纠结到底是要2.0L自吸、还是2.0T?


至于轩逸,虽然有e-POWER电驱版本,但无法安装新能源牌照,与中国市场的大趋势项背。在秦PLUS DM-i、长安启源A05等一众新能源家轿的围攻之下,轩逸的发展思路其实也已经同中国市场相悖。

在今年6月16日,东风日产的20周年庆典上,东风汽车集团副总经理陈昊激情澎湃地说到:

“那些年,一群倔强而优秀的人,坚信我命由我不由天。我们疯狂的努力,玩命的拼搏,再次创造奇迹,再次把东风日产的大旗牢牢树立在中国汽车版图的正中央。”


可以看出,东风集团是很希望东风日产能够重新振作。但是,想要重回巅峰,谈何容易?

东风日产,面临着怎样的困局?

在燃油时代,东风日产的的确确取得了极为出色的成绩。

但是在今天这个时代交替之际,东风日产面临着两大层面的困局。

第一层,产品维度的困局。

目前,东风日产产品线,已经开启了全面向下的模式,没有一款高端车型来支撑品牌向上。


遥想新世纪初期,日产品牌进入中国的阶段,是以高端形象示人的。

除了公爵这种经典车型外,日产风雅风度蓝鸟以及后来的天籁公爵王,这些车型都以极度舒适、高端豪华的格调,让日产品牌在中国留下了圆润且饱满的品牌形象。


但是在今天呢?东风日产已经失去了后驱轿车的产品线。就连英菲尼迪品牌内部,与奔驰C级采用相同动力系统的Q50L也多年未换代,无法同凯迪拉克CT5等车型相提并论。


日产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词:“技术日产,人·车·生活”。

笔者在这里想要说的是,日产的生活格调,不仅仅是轩逸、逍客等普通入门车型带来的普通生活,更是风度、风雅等车型带来的精致生活。

现阶段的东风日产,急需通过一些高端车型来重塑自身的品牌形象。诸如全新Nissan Z跑车Titan皮卡、Pathfinder中大型,就是日产在中国重新树立新形象的一个契机。它们不管是由东风日产国产化引入中国,还是由东风日产官方进口,其实都有利于提升品牌的形象。


在第二个层面,我们就要聊到技术的问题了。

我们说了很多年的“技术日产”,诸如VC-TURBO技术,为涡轮增压发动机带来了性能与燃油经济性的均衡、e-POWER超混电驱和闪充闪放技术,也带来了高效的电驱混动体验,当然日产的真圆发动机工艺、蚌壳式座椅设计,也都能体现出日产的技术实力。

不过,这些技术真的适合中国消费者、适合中国市场吗?

在目前整个汽车行业内,主流的发展趋势都是新能源化、智能化。而这偏偏也是日产的薄弱环节所在。


比如在新能源领域,日产虽然手握闪充闪放技术、e-POWER超混电驱技术和安全性较高的电池管理技术。但是,它们实际落地在产品之后,却并不符合消费者的口味。


就拿e-POWER超混电驱技术来说,它相当于“没有大容量驱动电池的增程式技术”。而且基于闪充闪放和高效率的增程器,其技术含量比理想等品牌的普通技术要高不少。

但是,它几乎没有纯电续航里程,也无法上绿牌从而享受不到政策上的优惠,所以从市场的实用性角度而言,e-POWER难以成为新能源时代的主流。


至于AIRYA艾睿雅,它的三电虽然安全、续航达成率很高而且e-4ORCE电动四驱技术也足够强悍,但它并没有高阶智驾系统,没有激光雷达这样的先进感知元件,其市场销量也难以实现突破。


所以总的来说,日产目前的技术路线,并不适合中国。

当然,这也不仅仅是日产一个厂商的问题,整个日系品牌的发展思维,都存在如此问题。

举个例子,在日本,电价甚至堪比油价。所以包含日产在内的日系品牌,都追求更高的燃油效率,与中国市场整体的电气化发展思路并不相同。

其实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差异化问题,东风日产在技术领域,其实也比较犯难。想要大力发展电气化技术,奈何整个日系的发展主流,都与之相悖。就连东风日产旗下的启辰品牌,要想发展插混车型,也需要借力东风……

结语:

所以,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事实:日系汽车,并不是那么愿意去用大力气发展电力驱动技术。从东风日产到南北本田、南北丰田,可以说都面临着如此的困境。最终,由于两种思路的差异性,包含东风日产在内的日系合资,也终将难逃衰败的命运。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