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10-18万价位合资品牌丢失的份额,都归比亚迪了?

从2020年9月到2023年9月,自主品牌在10-18万元这个体量最大的主流市场,月销规模从20万级激增到了40万辆以上,但期间10-18万价位整体市场的规模,仅仅从63万辆增长到70万辆出头。

宏观市场增长有限,自主阵营翻倍增长,毫无疑问是合资阵营承受了损失。实际上,在2020年,合资阵营在主流价位市场的规模要比自主品牌高一倍,但从去年开始,两个阵营的份额就基本持平,并进一步发生逆转。

合资阵营具体发生了什么,我们一个个来看。

大众汽车

在10-18万元主流市场中,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的规模相近,但具体的主销车型有些不同。


一汽大众中,捷达已经变成独立的品牌,宝来承担了入门级三厢轿车的定位,主销区间已经下探到了10万元以下,而定位A+级的速腾,在大幅优惠之后,已经和上汽大众的朗逸有了较大的重叠,同时经典两厢车高尔夫依然保持着一定的销量规模。

上汽大众的扛把子毫无疑问是朗逸,优惠后主销价位其实也下探到了10万元内,但终端售价超过10万的比例依然不小,所以10-18万元市场依然将其计算在内。而定位高于朗逸的凌渡,则是上汽大众在主流价位中另一款轿车主力。

再加上探歌探岳两款SUV,2020年9月,一汽、上汽大众在10-18万元价位的总体销量高达12.1万辆,但是在宏观市场低迷的2021年,大幅下滑到了7.4万辆,跌幅超过大盘,市场份额损失严重。之后的2022年9月,大众品牌在主流价位的份额有所回升,但和高峰期依然有不小的差距。

到了今年9月,朗逸新增了定位更低的朗逸新锐,主攻10万元以内市场,销量从巅峰时的5万辆左右跌破2万辆,一汽大众的速腾、高尔夫、探歌也都没能恢复到2020年的水平。大众品牌在主流价位唯一的新增长点,是上汽大众的ID.3,在大幅降价到12万区间后,月销从此前的2、3千辆增长到了近万辆。

总体来看,大众品牌在主流市场的萎缩已经难以逆转,今年9月销量规模为8万辆出头,在合资阵营中依然排在首位,但和比亚迪相比,已经只有后者的一半多一点。

丰田汽车 

和车型定位有所区分的南北大众不同,南北丰田的车型基本都是一一对应,主力车型只有造型细节的差异。例如卡罗拉之于雷凌,C-HR之于奕泽亚洲狮之于凌尚等等。



2020年9月南北丰田在10-18万元主流市场的销量规模,大约在7.5万辆左右,抛开受宏观市场影响的2021年,其2022、2023年9月相比2020年有所下滑,但最终保持在了6万辆以上,跌幅相比大众品牌要小很多。

但细看车型的话,雷凌、卡罗拉的损失却比大众的主力轿车要更惨重,两款车型分别从2020年9月的2.6万和3.9万辆,下滑到了今年9月的7千和1.4万辆,已经彻底远离轿车销量榜的前列。此外,2020年月销尚有5千辆的C-HR和奕泽,到今年9月双双跌至三位数,彻底边缘化。

庆幸的是,丰田近两年在主流价位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虽然A+级轿车定位的凌尚、亚洲狮销量惨淡,但定位A-级锋兰达和锐放,已经成长为销量主力,如今的销量都已经各自超过了雷凌、卡罗拉。

从销量规模看,丰田过去三年在10-18万价位的跌幅不算大,但销量结构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卡罗拉、雷凌销量大减,核心支柱不再稳固,幸亏有锋兰达、锐放的成功,在新的细分市场获得补偿,但是与此同时,日系阵营的“兄弟品牌”则承受了更多损失。

本田汽车


2020、2021年时,东本、广本加到一起在10-18万元价位的份额,一直要高于南北丰田,当时本田在主流价位的主销车型只有4款,就是东本的思域、XR-V和广本的凌派缤智,尤其是思域,2020年仍然是巅峰期,当年9月上险量达到了2.8万辆,助力本田在10-18万区间的总销量超过8万辆。

经过2021年的市场低迷期,到了2022年,本田主流价位的销量并没有恢复过来,思域已经从月销近3万辆滑落到了1万多辆的水平(这里有广本新增型格带来的影响),凌派、享域两款特供车,也彻底颓靡,更关键的是,XR-V和缤智在换代之后,直接跌到了5、6千的月销规模。这一年9月,东本、广本在主流价位的总销量只有不到3.3万辆,相比2020年几乎遭到了“膝盖斩”。

到了今年9月,思域、型格加到一起的上险量达到3.5万辆,已经超过了2020年思域单车的规模。但是换代后的XR-V和缤智却没能恢复过来,在同价位的份额基本被丰田锋兰达和锐放拿下,此外ZR-V、HR-V两款A-级表现平平,没能带来足够的增量。

整个本田9月份在10-18万元主流价位的销量规模降到了5万辆出头,相当于比亚迪的三分之一,同时也被自主阵营的吉利、长安反超。

日产/马自达/三菱


其实在三年之前,东风日产一家车企在主流价位的规模并不逊于南北丰田和本田, 2020年9月轩逸一款车型的销量就超过了5.7万辆,日产一家的总量达到了8万辆。当然,老款轩逸主销价其实是不到10万元的,但新、老款销量很难区分,这里就都算进10万元以上了。

不过之后的几年,轩逸销量逐渐下滑,如今尽管依然是最畅销的紧凑级轿车之一,但是今年9月份的上险量已经降至不到2.6万辆,只有三年前同期的不到一半。除此之外,此前月销能稳定1万辆以上的逍客,今年9月也仅仅只有8千多辆。

轩逸、逍客的萎缩,意味着日产在主流价位的份额遭到重大损失,今年9月份总量不到3.6万辆,跌速比两田要大得多。

至于马自达三菱,三年前的体量就已经不太乐观,在欧蓝德换代失败后,广汽三菱在近期也最终退出了中国市场。

美系品牌


和日系、德系在近两年才大幅下滑不同,别克雪佛兰福特在很早之前就开始出现萎缩,三个品牌2020年9月在主流价位的规模也就只有2.5万辆左右,经过进一步萎缩后,今年9月下滑到了2万辆出头。

这几年中,君威迈锐宝XL两款有着较大优惠的B级轿车损失严重,不过随着威朗Pro的上市,销量规模较此前的威朗有了大幅提升,然而同时也对10万元以内的英朗产生了很大影响。

至于福特,在10-18万元价位本身就没有什么存在感,只有10万元以内的福睿斯以及中高端价位的蒙迪欧锐际有一定规模。

韩系品牌


现代起亚两个韩系品牌,2020年9月在主流价位的销量还有3万多辆,当时菲斯塔、K3每月还能卖3、4千辆,月销8千辆的领动则是整个韩系阵营的扛把子。

到了今年9月,韩系品牌在主流价位月销能过千的,只剩下了接替领动的伊兰特途胜,总体销量规模则萎缩到了1.3万多辆,按照这个趋势,韩系品牌距离退出中国市场其实也不远了。

总结:自主、合资主次易位,格局逆转仍未停止


今年9月份,全国乘用车总上险量较2020年9月有小幅微跌,但是我们统计的10-18万价位的主流车企/车型中,销量规模却从62.8万辆增长到了70.3万辆,这说明主流价位这个市场,体量依然在扩大,变得更“主流”。

看具体的车企表现,除了开挂式爆发的比亚迪外,自主阵营中吉利、长安、广汽在主流价位的销量,都较3年前有了显著提升,除了诸强之外,可以看到即使在中国品牌阵营也有人止步不前和进一步边缘化。

自主阵营总体的势头,无疑是非常可喜的,主流价位的销量规模从2020年9月的20万辆,激增到今年的43万辆,恰好追平了3年前合资阵营在该价位的销量规模,三年时间实现了地位逆转。

合资阵营里,3年之间的对比,则无一幸免的在主流价位全部遭遇下滑,其中丰田、本田、日产在主流价位的销量均已被吉利、长安反超。

不过,中国品牌在主流价位的依然有进一步的增长潜力,长安深蓝的两款车型都获得了初步成功,吉利银河的混动系列也取得了不错的开局,而比亚迪的新能源谱系依然有未填满的细分市场。

有意思的是,比亚迪今年9月相比三年前同期的销量,增加了近15万辆,而合资阵营三年间损失的销量,则是近16万辆,虽然我们不能说合资阵营丢失的份额都被比亚迪拿走了,但两股势力的涨跌之间,确实形成了对合资阵营颇显残酷的巧合。

而对合资品牌来说更值得焦虑的是,如今强势的自主品牌,已经很少会再拿合资车型作为竞品来对标,反而是老牌合资车企,依然没找到能有效抵御自主阵营攻势的办法。而当合资阵营在主流市场逐渐颓败,那么我们常说的“主流合资品牌”,可能很快就将变得不再“主流”了。


文|冰心皮蛋

图|网络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