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自主新能源车已卷出天,BBA的新能源技术还有竞争力吗?

30万以下的新能源车发展如此超前,反观豪华市场,基本被BBA等合资品牌霸占,用户花了更多的钱,却只能买到油改电的技术和一般的配置,中国的混动豪华市场为什么不能与时俱进?

先说结论,中国混动豪华市场为什么要与时俱进?已经领先市场的,难道要倒退回来?只是消费者还在为品牌买单罢了。

中国现在的新能源市场发力明显,占有率和渗透率都非常高,但是如果要说未来10年的发展,这里引出一个个人的观点:所有的消费类产品,一定朝着更高集成度、更简洁的方向发展。由此就可以推导出,未来汽车发展方向:为大电池下的混动车型,既能满足短途纯电出行,又能满足现在中国最流行的户外文化。

之前国内大部分用户买纯电,少部分上混动。但今年我们从2023年9月份的乘联会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不管是产量还是零售、甚至是批发,PHEV也就是我们混动汽车的同比增幅和环比增幅都是最高的,这说明什么?消费者是不想买混动吗?那一个个都是没得选,尤其是豪华轿车领域,混动的可选择性更少,那些老牌的豪华品牌,现如今一个个都是油改电先抢市场,靠着自身的品牌效应收割一波。而我们国产的传统车企,对于消费者而言是一种降级消费,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于豪华品质的要求。所以可以说中国的豪华混动车轿车领域一直处于空白阶段,大部分消费者只为解决刚需,对改善型豪华混动轿车是喜闻乐见的,但真的没有可以选择的车型。

目前市面上有两个原因,导致豪华混动处于真空状态,第一:去做的人太少了,消费者想要买都找不到合适的车型,第二:基本上都是“油改电”混动,哪来的真“混动”。第一点就不做赘述了,因为车企布局可能有偏差,第二点那真的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其实在纯电动汽车诞生以前,基本上每一辆电动汽车,都是以“油改电”为基础的。理由很简单,当时的市场太小了,根本没有任何一家汽车厂商,会为了这么一点小小的销量,而特意打造一个专属的研发平台。“借鉴”了燃油汽车的结构,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将零件共享化,还可以极大地节约成本,缩短研发时间。

但是不久,顾客们就不再买这种油改电的车了。很简单,由于燃料汽车本身的结构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它的引擎空间很大,可以容纳更多的发动机,而不能容纳更多的电池。这样一来,引擎空间就不够大了,如果把电池放到车架上,那它的结构就会发生变化。

但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油改电”的汽车因为空间的原因,无法装载更大的电池,从而影响了汽车的行驶距离。而且由于结构上的巨大变化,燃料平台的重心也发生了变化,让这辆车的操控性变得很差。而“油改电”的车型受限于原本的结构,也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它的空间优势。空间狭小,续航时间短,操控性差,这种车当然没人要。

现在也有品牌在做油改电,德系豪华品牌尤为明显,但销量都不佳,不过这样做的代价也很大,虽然有了这个牌子,但销量并不好。这也就意味着,“油改电”,并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目前满足消费者大部分需求或者所认知的混动车型大部分都是油改电而来,具体品牌就不做赘述,但是肯定肯多人能看出来,所谓“油改电”车型就是在原本燃油车的底盘处加装上电池,这难免会占用掉车辆原有的底盘空间,部分车型甚至不得不抬升车内座椅高度,以至于车辆的头部及腿部空间被被占用,导致车型乘坐舒适性变差。

不少油改电车型的底盘都会凸出一块电池包,电池外露很容易因磕碰、托底而等导致电池损坏甚至自燃,在美观度不足的同时还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而且由于动力总成的差异,燃油车和电动汽车在空间布局上存在差异,车辆的布局和配重不适配将直接影响车辆的操控性能,造成驾驶者的用车体验不良。

所以,总结下来油改电的问题是真不少。

  1. 舒适性差(电池挤压内部空间)
  2. 安全性差(电池布局)
  3. 操控性差(动力总成的前后配比)
  4. 智能性差(燃油车平台采用的是CAN网络总成)
  5. 纯电续航不足(无法深入电池布局,为原始设计买单)

所以消费者花了更多的钱,买到了豪华品牌油改电的技术和一般的配置,所以你问我为什么不与时俱进?中国为什么要倒退去跟竞争?比谁更差吗?大家只是习惯了30万左右去看BBA,并不是习惯了妥协消费。

所以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符合中国用户的产品应该是什么样的?一款豪华混动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就上面的前6位里,我们有得选吗?大家都在从众,却不知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

从上文中我们就说了,未来的消费者更青睐于更高集成度、更简洁的方向发展,这个意思很简单,就是既能满足短途,又能胜任长途,所以拥有大电池的混动车型,成为了最优解。原本非插电的油电混动,做低油耗的关键在于发动机技术,和系统是否能灵活调整以最大化利用汽油燃烧后产生的能量。而随着三电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成本的逐年降低,插电混动PHEV在混动领域也愈发凸显出其竞争力。毕竟,用户很难拒绝一台日常使用像纯电一样低成本,关键时刻又能加油的车。

所以电池绝对不能小,当前的30万级行政轿车市场依旧被传统的豪华品牌三款车型占据,但随着消费者愈发看重实际用车体验,品牌影响力慢慢被淡化,豪华品牌的PHEV车型电动化体验差,续航较短,因此许多消费者没有充电的习惯,频繁充电问题没有解决,插混当油车开,动力和油耗都存在问题。但其实这些问题,我们国产混动就能够轻松解决,而且在配置上更加丰富,之前纯电C级轿车里岚图追光的配置就比那些盒子纯电高很多很多,那么这一次的混动应该也不会差,并且根据之前的价格推算,这一次岚图追光PHEV价格应该也在30万左右。想一想,30万就能拥有既保留了车独有的平顺性,又融合了传统插电混动技术的驱动逻辑,并且从网上信息看到,43Kwh的大电池,超长的纯电续航,说明混动豪华C级轿车是国产品牌更了解国内消费者。

反观那些豪华品牌又在做些什么呢?

目前,BBA品牌的C级PHEV轿车纯电续航分别为44km、95km、101km,配置甚至不如同级油车,但是我想说,靠品牌吃饭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消费者在不断的成长觉醒,尤其是在新品牌不断突出重围的今天,想靠过去的品牌红利吃饭,有点儿异想天开了。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1-4月,中国品牌PHEV销量54.8万辆,纯电销量96.1万辆,前者是后者的57%;而同期主流合资PHEV销量2.23万辆,纯电销量7.75万辆,前者是后者的28.8%。即便不考虑绝对量,就算按照相对比例,合资的PHEV发展也落后于中国品牌。

在国货当自强的今天,国内豪华品牌一直在用能力证明国外月亮并不圆,这条路艰难,但没有放弃。需要用时间被用户看到认可。

如今的宏观经济形势,大家都清楚,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行业的从业者收入锐减,再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下,消费升级就成为了一个伪命题,不消费降价就不错了。更多消费者会选择捂紧钱包、减少大笔消费,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这样的情况下,豪华品牌的销量下滑,其实是经济大环境的反映。

而豪华品牌车型普遍在新能源领域做得不算好,BBA至今为止推出的还是油改电车型,在混动领域更是毫无竞争力,豪华汽车品牌未来可能会从增量市场进入到存量市场,传统豪华品牌的竞争会愈发激烈,或者说,豪华汽车品牌的市场格局面临洗牌。在这样的趋势下,我们需要的不是越卖越贵的汽车品牌,而是脚踏实地、用心地钻研用户实际需求,打造用户真正需要的汽车产品的汽车品牌。而就目前而言,像下沉品牌例如比亚迪汉和豪华品牌例如岚图追光PHEV,都算是市场的鲶鱼,通过自身硬实力,搅动市场,在不同的层次去平替这些假混动,未来不管你是BBA还是更加豪华的品牌,哪怕是劳斯莱斯,在新能源时代都并非不可取代。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