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汽车人】长安人才机制,是如何成型的


得天下英才而用之。长安的人才聚拢和反馈机制都已建立,并形成了良性循环。这对长安不断取得新业绩,起到了更胜从前的促进作用。


文 /《汽车人》张敏


每次来到重庆,都会感觉到这座古老城市焕发的新活力。长安汽车的业绩和企业文化建设都在蒸蒸日上,业内已经探讨过很多次两者到底是如何互相促进发展的。


这可能不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思想总在战略构想之前,而战略又在实施的动作之前,文化则和思想密不可分。虽然确有互相促进的连带关系,但解放思想无疑是走在前面的。


人才是企业成功第一要素


10月初,前大众全球设计负责人克劳斯·齐乔拉(Klaus Zyciora)加盟长安汽车,成为长安史上第一个外籍副总裁。这位拥有辉煌职业生涯的设计大咖加盟,足以印证长安这个平台的吸引力。


长安汽车副总裁 克劳斯·齐乔拉


2021年原华为公司全球技术服务首席技术官韩三楚加入长安汽车,任长安汽车首席软件架构师,他带领团队奠定了长安SDA平台的架构,并衍生出“智脑、智体、智服”三大能力。


百度系高管出身、前L4级自动驾驶卡车公司千挂科技CEO陶吉,也加盟长安,负责长安汽车智能驾驶技术。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长安汽车作为一个汽车制造国企,其魅力肯定不是一夜之间养成的,其中必然有硬件和软件的双重提升。而“软件”则起到引路的作用,即“方法论”是最重要的。


长安汽车人力资源部总经理 吴涛


长安汽车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吴涛表示,向现代企业变革过程中,会自然发现,人才是企业成功的第一要素。


如果说软件定义汽车的话,那么类似地,要相信人才驱动企业发展。吴涛坦言,在计划经济阶段,固然缺少对应市场经济的人才体系化管理体制,而引进技术的阶段,在没有太多市场压力的时候,管理体制很难进化,因为市场形势对技术和管理的要求都不高。


换句话说,市场压力会促进企业现代化,也促进人才管理现代化。在长安连续实施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智能化“北斗天枢”计划,以及全球化的“海纳百川”计划的时候,人才需求,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了。


发展战略促使人才理念变化


长安需要以前汽车行业不熟悉的那些领域的人才。互联网、ICT、3C,越是跨界、复合型人才越受欢迎。因为汽车已经变成更多工程学科交叉的产业。



吴涛称,在2017年之后(也就是“第三次创业“开始的阶段),随着公司发展战略的调整,人才引进结构也相应在发生变化。这个时候,长安自己的技术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新能源、互联网以及子学科智能驾驶、数字化建设的开发需求,导致人才理念发生了变化。


而且,当时人才市场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汽车企业团队供需相对稳定。而2017年之后,招聘的对象从车企扩展到互联网企业、科技公司。长安汽车的人力管理花了很长时间适应了这一变化。吴涛半开玩笑地称:“以前我们抢不到,时代变了,央企的招牌似乎管用了。”


他表示,国内经济从体量到产业结构上的变化,让年轻人对实体经济、对央企国企信心增强了,这是时代因素。



长安强调自己的两个优势:一个是稳定的平台;另一个是公平的竞争机制。


显然,很多年轻人不担心稳定的问题,他们担心国企内部有没有上升空间。


事实上,长安做的相当彻底。不管是专家、中层干部(包含后备)、高管,都要公开竞聘。长安的选拔机制下,经常出现符合报名条件2000多人,竞聘100多个岗位。所有的竞争规则都摆在台面上,遴选过程客观、公正、公开。


这种内外部选拔竞聘,每年都会进行。而集团现在也有80后的干部了,实现了能者上、庸者下,不以年龄划线,而以能力划线。


“三个坚持”


长安在招揽人才的过程中,也发现了技术岗(智能化、数字化)当中,越是接近战略需求的(譬如架构搭建、开发流程搭建)的高级人才,越是炙手可热,难以寻觅到。


全行业都是这个规律,因此长安吸纳到克劳斯·齐乔拉、韩三楚、陶吉等高级人才,一则颇以为傲;二则证明了长安的人才储备、人才管理理念是符合市场要求的;三则证明长安汽车富有活力、前景看好,“平台”的质量在快速改善。



如此,长安汽车围绕“成为世界一流汽车品牌”目标,对人才和团队建设,已经形成一系列长效“方法论”。吴涛将其称为“三个坚持”:坚持以发展同步驱动发展;坚持人才建设必须符合企业战略目标;坚持打造公平竞争平台。


而且,长安遵循市场原则、人才价值原则,不用情怀忽悠人。人才的收入方面,有机制上的突破。一些中长期研发项目,采用核心员工跟投的方式。双方签对赌协议、签军令状,完成了就给约定奖励。


用价值延揽人才、用情感挽留人才、用物质激励人才。在长安发展,只要有能力有干劲,长安保证有更广阔的的发展价值。一句话,只要做出贡献够大,待遇上不设天花板。


全球研发体系搭建成功


长安汽车全球设计中心总经理、品牌公关部总经理米梦冬接受《汽车人》采访时透露,一些高级别人才,都是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亲自挂帅去谈,而且多次去对方那里谈,诚意和气度是很少见的。延揽克劳斯·齐乔拉,米梦冬也参加了朱董的“招贤行动”。


长安汽车全球设计中心总经理、品牌公关部总经理 米梦冬


克劳斯·齐乔拉以前不怎么了解长安,他觉得光是阅读资料,不足以了解这家企业。他亲自访问后注意到,长安这家企业,在研发工作中,哪怕是最基层的员工,都非常有活力。他因此判定,这家企业本身有活力,而且注重给予员工的发展机会。


现在,智能化、新能源化已经成为国内汽车行业的发展主流。很多智能驾驶概念炒的很热,软件建模、感知模块开发人才越发抢手。换言之,人才市场的供需发生了变化。


长安“海纳百川”计划下的国际化进程,首先就要求研发国际化。而国际化需求与国企的队伍建设机制,存在一定制度规则上冲突。需要理顺机制,支撑企业的战略转型。



米梦冬表示,目前长安构建全球研发多中心的任务,基本成形。除了国内的重庆、北京上海、河北、安徽等地,在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伯明翰、美国底特律和德国慕尼黑都建立了研发中心,长安拥有17家科技公司,拥有来自全球30个国家的技术研发人员1.7万余人。


米梦冬说,短短两年,现在长安意大利都灵设计中心人数已经翻倍了,有200多人。而2019年长安正谋求建立全球造型设计中心,现在借助外脑,这个国际化造型设计能力,已经搭建出来了。这1.7万人里面,大概有700人核心专家、70个国家级专家。长安的国际化人才梯队已经搭建,并足以支撑长安的战略行动展开。


在启源A07、CD701项目中,这些国际纵队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化业务拓展,是为了追求新设计体验,目的仍然是打造中国民族品牌。



得天下英才而用之。长安的这套人才储备、人才培养机制,是在第三次创业过程中,执行三大计划当中逐渐形成的。一个不可忽略的条件是,经营业绩和利润,不仅是团队工作成果,也是反哺团队、激励士气的前提。这些年,长安向世界一流品牌迈进当中,不断获得阶段性市场回报,是这一套方法论行之有效的重要因素。


更重要的是,现在长安的人才聚拢和反馈机制都已建立,并形成了良性循环。这对长安不断取得新业绩,起到了更胜从前的促进作用。【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