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捷尼赛思G80 新款上市

震惊!入华3年亏损30亿元,单车营销费用竟达71万元?

先确认一下——提到捷尼赛思,是否还有朋友之前尚未听说过?……

作为现代旗下的豪华品牌,捷尼赛思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一直不高。近日,该品牌的中国全员大会传出消息:入华3年来,合计亏损额已达30亿元,当前的“平均单车营销费用”更是高达令人难以置信的71万元!

那么,“烧钱”程度如此离谱的品牌,在中国市场为何却始终处于边缘化?……

IMG_256

其实,捷尼赛思早在2008年与2014年就曾分别以“劳恩斯”和“捷恩斯”之品牌名两次进入过中国市场,但最终均带着遗憾离开。时间来到2021年,捷尼赛思又在上海黄浦江畔用3281架无人机打出“你好,中国”标语,高调宣布自己的再次重返。

IMG_256

然而,该品牌的惨淡现状却与当初的“高调回归”形成了鲜明对比。乘联会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捷尼赛思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仅为1457辆;今年前七个月,其在华销量亦仅有965辆。

以品牌定位来看,捷尼赛思这样的成绩不仅难以与“第一阵营”的“BBA”相提并论,就是雷克萨斯林肯凯迪拉克等二线豪华品牌的表现也要远胜于它。

之所以出现如此尴尬局面,或许与该品牌的“韩系”身份有很大关系。近年来,国内车市的竞争不断加剧,就连曾经能轻松“走量”的现代和起亚品牌之销量也是每况愈下,几乎已成边缘角色——那么,定位“高端”、且售价更高的捷尼赛思又能有多大建树?……

纵观征战国内市场的一众豪华品牌车型,其产品本身对消费者的影响力似乎并不如品牌力有效。再看捷尼赛思,不仅知名度欠缺,在中国市场更是谈不上“用户积累”与“品牌沉淀”。此外,在销量无法取得突破时,其市场号召力更是难以提升,最终只能陷入恶性循环。

在此次捷尼赛思中国的全员大会上,韩方负责人还曾斥责中方员工:3年来竟无一人购买该品牌旗下车型——由此可见,捷尼赛思产品对自家员工都没有任何吸引力,就更别说普通消费者了。

除了品牌方面的原因之外,市场竞争加剧、新能源产品冲击也是造成捷尼赛思在中国市场“碰壁”的重要因素。

回顾近年来的国内车市走势,就连“BBA”这样的传统豪强之市场份额也在逐渐下降——自然而然,相关品牌会在价格方面有所让步,以提升性价比。

面对此等情况,如果捷尼赛思选择跟进,其本就微不足道的市场基盘无疑将更加难以支撑包括销售、运营等费用在内的高昂支出,很可能会导致亏损额进一步扩大。

面对中国市场大量新能源车型的强力冲击,豪华品牌的市占率逐年下滑已是不争之事实。当一众“新势力”品牌凭借全新设计和各种“黑科技”大举进攻时,传统豪华品牌的“护城河”在短时间内就土崩瓦解、不复存在。

当一线品牌都备受挤压时,那些二线豪华品牌的生存环境自然只会更加恶劣——看看在国内市场曾经长期需要加价提车的雷克萨斯,如今又还剩下多少“声量”?……

实际上,捷尼赛思也在积极应对全新的电气化时代,并先后向中国市场推出了多款纯电车型。不过,其品牌存在感实在太低——曾经的传统燃油车时代它就没玩儿明白,现在导入纯电产品似乎也是徒劳。

更何况,连“BBA”这样的传统豪强眼下似乎也尚未找到“新能源赛道”的真正突破口,捷尼赛思想要有所作为的难度就更是可想而知。

【车动力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捷尼赛思此次重返中国市场的表现只能用“溃败”二字形容:糟糕的销量、离谱的亏损、迷茫的未来——这个出生于韩国的豪华品牌必须认真思考:接下来在中国市场到底该怎么玩儿?……

一而再,再而三——面对似乎已无法避免的又一次“折戟沉沙”,捷尼赛思的此次“回归之旅”或许从一开始就并非明智之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