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百度x吉利出手,撕裂华为小米的20万元级民用车计划?

打破质疑的最好方式,不是发声,而是给到事实。在高度内卷的中国智能电动车领域,当前的众多混乱认知,正在随着时间被重新梳理。这种混乱,包括在降价潮之中,整个社会层面都无法判断一辆车的价格到底是否到位,而车价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下降,更是有人选择上涨,留下新车主的迷茫。

混乱,还涉及以数码产品模式造车之后,已经购买的人群,会非常高频的遭遇自己过时了的认知。简言之,从新能源整体销量上看,渗透率不断增高的背后,更多是智能电动车的普及,但向上生长冲破束缚已经遭遇了瓶颈。

众人都在用同样的模式,去打造智能驾驶,于是眼前关于NOA的水平高低无人能分辨;

众人都在用同样的模式做智能语音、生态,于是眼前只能去堆叠增加屏幕的数量,水平高低无人能辨。

华为等本土科技巨头级企业的入局,让很多人对现有的同质化发展进一步看衰,依然是同样的模式,只是优化了细节。而小米2024年的入局能否带来改变,这一切对消费者来说,也要画上问号。

乱局背后,答案是什么?其实也并不难懂,谁能在内卷中做到同价位里,方方面面的体验实质性刷新,谁就是新的标杆。于是,它可以像比亚迪或特斯拉那样,手握定价权,甚至市场定义权。

百度x吉利首次出手,小米华为民用车计划将被迫变道?

谁会是结束内卷的那个答案,10月27日上市的极越01,在经历了970天的坚守和探索之后,随着车辆的正式上市,有望成功。这款新车的关键信息如下,从这些信息里,能得到的第一个结论是它在同类技术解决方案里,做到了人有我优。

1.一共推出2个版本:极越01 Max、极越01 Max Performance,售价24.99万元、33.99万元;

2.两个版本均使用高通骁龙8295芯片、双NVIDIA DRIVE Orin芯片,整车基于吉利SEA浩瀚架构;

3.车型级别定义在中大型SUV,车身尺寸长宽高4853mm*1990mm*1611mm,轴距3000mm, Cd=0.249风阻系数;

4.性能上,极越01 MAX Performance为双电机,最大功率400kW,0-100km/h加速为3.8秒,且其带有四驱智能切换,从两驱模式最快0.4秒可切换至四驱,也就提升了日常使用时的续航里程,目前官方数据为100kWh动力电池续航660公里。极越01 MAX为单电机,71.4kWh、100kWh两种容量的动力电池分别对应550公里、720公里续航;

5.上市期间下定的权益部分,整体价值7万元,包括5000元定金抵10000元购车款、全系最高15,000元选配优惠、终身整车/三电质保、终身道路救援、免费家充桩或2年限额免费充电,以及高阶智驾ROBO Drive Max免费订阅6个月、限时终身买断减30000元等权益,邀请他人购车,也有5000元的用户激励。

这一系列关键信息能够体现的结论是,硬件上,极越01在续航、性能、性价比等方面都处于最新的第一梯队中,而且因为低风阻、高集成化的电驱系统,它在使用中的续航水准大概率会有更好的达成率。大尺寸、高性价比的同时,因为8295芯片+双Orin的智能硬件组合,仅从硬件角度,它会领先市面现有车型1年及以上,且与1年之后推出的很多新车持平。权益部分,7万元左右的折价,也处于现行市场的高位。

实际上,很容易看清楚一件事,百度x吉利而来的极越01,其在基础的产品力上呈现出的局面是“一台中型智能电动SUV的价格,但硬件标准处于目前市场的绝对领先,再兼具同尺寸下的高位空间、高位续航、性能等”。

与华为当前赋能的产品相比,它的售价甚至低于增程式低成本的AITO问界M7,而对于明年将推出新车的小米来说,在硬件拉满的状态下,小米能否带来这样的性价比也会是个问号。所以,华为/小米两家主打20万元级亲民市场的智能电动车该如何去做,延续现有的逻辑,显然不够。

智能决胜,不是堆料,而是PK进化

当然了,智能电动车的发展逻辑与传统汽车肯定不同。硬件的领先从不意味着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特斯拉的案例,就是这种结论的有力支撑。从软件角度看, 当下极越01已经在全国开展了较长期的量产版本公测,基于我们对此的体验,它在这一领域能体现出的答案是,“高成长性、高完成度”双高。

先是静态能力部分,3个特点很是明显。一是车外语音控车,录入SIMO的专属声纹后,可以站在车辆附近完成语音控制打开/关闭车门,娱乐/空调系统的控制。有别于此前业内的类似功能需要依靠人脸识别,对车内控制的隐私安全不足、响应效率低,这套系统能做到市面功能全部涵盖的同时,语音控制速度和车内一致,为500ms,且还支持连续语音控制。二是,座舱表现的新高度,尽管并不后排娱乐屏幕,但因为高算力和高硬件的加持,35.6英寸的一体屏能分别进行全屏/双屏/三屏的任意分区体验,退拽缩放等是旗舰手机速率级别,所以车内不同区域的娱乐都能得到满足。包括前排2个乘客可以同时观看视频,可以使用手柄进行3A级别游戏。

而除了娱乐性之外,这套座舱还支持全域全离线语音,几乎涵盖了车辆上能够想到的全部功能。所以往常地下停车场/山区遇到的语音控制失灵,也并不存在。500ms的语音交互速度,和自然人之间的谈话节奏相同,而文心一言大模型的加入,则让车机自身的交互智商来到行业上限。它能推理人所说的话,并不断学习,对自己的交互行为进行优化。比如,简单的一句冷了,车就知道该怎么做,因为还长期的接触之下,车辆已经读懂人的习惯。

第三点则是目前业内独有的,吐槽-反馈模式。因为人与人之间天生习惯不同,所以并没有一种智能方案能让每个人都满意,而因为数据与软件方面的优势能力,极越01身上天生带着吐槽模式。在使用中不符合自己的习惯,都可以通过语音进行反馈,之后有专门的解决方案进行适配。

上述的一切,基于8295的高算力打底,背后更是百度在相应能力上的长期储备,所以不论是语音大模型,亦或者是全离线语音,还是吐槽模式,这些都在业内具备着短时间的不可复制性。所以,也就带来了高成长性。换个角度看,这种模式下座舱内的智能服务才能达到真正的千人千面,按每个驾驶员不同的喜好和逻辑,在进化后,车机的逻辑自成一体。

与静态部分同理,智能驾驶方面的不可复制性,就更无需多言。百度在这一领域的积累已不是数据层,而是大量无人驾驶车辆上路之后,L4级自动驾驶安全测试超过7000万公里验证的应用层。那么就在极越01身上,呈现的基础能力已经是很多新势力的上层能力,AI算力508TOPS、11个高清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共计28个智驾传感器之下,它也成为了全球第一个依靠“纯视觉”感知算法能“全程0接管”参与中国复杂道路的智能汽车。BEV+Transformer+OCC的技术路线,既是中国,也是全球中,目前最先进的绝对领先水平。

980元/月,或49900元一次性随车买断(限时19900元买断)的ROBO Drive MAX,其所涵盖的功能包括点到点领航辅助PPA、代客泊车AVP、ROBO Drive这3层全量功能。PPA点到点领航辅助,是导航设置之后,车辆能够智能辅助巡航、避让行人、超车、进出匝道、识别红绿灯斑马线等人类驾驶员能力的覆盖。

AVP代客泊车,除了常见的泊入复杂车位外,还能支持室内室外最远2公里的记忆泊车,以及同层中任意车位到停车场出入口的泊入/泊出。

那么基于上述的表现,答案继续是,它具有它人的不可复制性。业内当前绝大多数的做法都是,车辆推出后的功能不完整,需要在后续OTA升级中才能不断给到智能驾驶的增益,而极越做到的一方面是开箱即用,另一方面则是高速+城区+泊车全方位的高阶融合。

随着今年上海、深圳、杭州三个城市被全量推送ROBO Drive Max功能,全国90%高速高架可应用PPA,2024年全国超过200+城市的城区道路可用PPA,极越的能力也将得到验证,开箱即用的风格预计得到好评。

提前卷翻2024,同样靠全面

在关于智能、平台、性能的表现之外,极越01因为有着好底子,也在安全、充电网络等其他维度有所作为,主打一个智商+情商+身体的表现全面。

安全部分,包括硬件安全、主动安全,以及业界不多提及的信息安全。硬件安全除了常见的5星安全设计标准外,车身通过PHS超高强度热成型钢、高强钢、高强度铝合金的材料复合使用,对碰撞后结构完整性有着独特考量,车身扭转刚度部分,接近40000N·m/Deg,远超当前行业20000-30000N·m/Deg主流水准。

因为车内有超大一体屏,副驾也自主研发了“飞跃式”安全气囊方案,克服35.6英寸大屏和风挡间狭小间隙带来的挑战。因为没有传统门把手,无把手电动感应门配备4颗毫米波雷达,相比超声波雷达探测更精准,对开门杀做了专门的避障处理。另外,电动门装备了独立冗余供电系统,在最严苛的全车断电情况下依然能为车门供电,在碰撞后15s车窗自动下降,以方便救援。4扇车内门板保留了4个机械拉手,作为应急措施,一拉即可解锁。

动力电池部分,是超越国标额外进行十三项电池安全测试,电池包的铠甲防护系统,则采用航空级7系高延伸率和高抗拉强度铝型材,可以更好地防止挤压变形。信息安全体系,采用端到端加密技术,除用户外的其他任何人(包括极越)都无法访问加密数据。

车辆的使用售后部分,极越已经在全国超过20个城市开设40多家线下品牌体验中心,目前在全国运营超30家直营售后门店和超40家授权售后门店,覆盖全国超过30个重点城市。今年底,极越售后服务网络将覆盖超过120个城市。充电网络上,极越当前已经接入了超过30万个优质直流充电桩,覆盖全国300+个城市。同时,极越也在加速建设快充网络,预计今年底将在9个核心城市建成100+极越品牌快充站。

写在最后

从极越01的产品力表现上,很直观的体现好饭不怕晚这种结论。硬件上的大幅度领先,一方面关于百度、吉利两家巨头的深厚储备,另一方面还关于与高通抢发8295的前瞻与配合。软件的能力上,这是绝对的技术护城河,包括车外语音、车内语音、全场景智能驾驶的能力,以其他科技巨头的现有表现看,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追平,但这之中,极越又能实现下一个进化。

这就是,科技圈里常说的先发优势,追赶者除非有着质变级的创新才能反转。所以,这也就给华为、小米包括传统车企的转型留下了一个大问题,一旦极越快速得到市场认可,想要与其竞争,按照当前的造车逻辑来看,是不够的。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极越01的出现,一方面终结了20万元级智能电动车的传统规律,另一方面,也提前卷翻了2024年的市场?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