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零跑C11 纯电动 新款上市

祭出高超制衡术!零跑牵手Stellantis,各留了一手

如果一桩看似不对等的合作成功落地,只有两个可能,要么是一方让步,要么是各有独门绝活,可互相制衡。

10月26日,中国汽车圈出了件大事——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集团签署全球战略伙伴关系。

两家公司的合作内容包括以下要点:

1. Stellantis集团计划向零跑汽车投资约15亿欧元(约合116亿人民币)以获取零跑汽车约20%的股权,并获得零跑董事会2个正式席位。

这比交易涉及零跑原有重要股东结构变更。曾作为零跑创始股东的大华股份将持有的7.88%股份,以34.93亿港元全部出售给Stellantis,大华股份彻底退出零跑。

自此,零跑的最大单一股东为朱江明(零跑创始人)、傅利泉(大华股份创始人)及二人配偶控制的企业(不包含公司),持股比例为27.46%。Stellantis为第二大单一股东。

2.双方将成立一家名为“零跑国际”的合资企业,Stellantis占股51%,零跑占股49%。该公司的CEO将由Stellantis委任。

同时,双方约定,除了大中华区之外,合资公司拥有独家向全球其它所有市场进行出口、销售以及在当地制造零跑汽车产品的权利。

3. Stellantis集团将借助零跑汽车技术先导的电动车生态系统,来帮助集团实现“Dare Forward 2030”战略规划中的电气化目标,同时Stellantis集团对与合作伙伴探索进一步的协同效应保持开放态度。

按理说,Stellantis集团和零跑汽车完全是两个量级的公司。

Stellantis是全球第五大汽车集团,产品和服务遍布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30多个国家开展制造业务。去年,Stellantis在全球销售新车超过630万辆,净营收1796亿欧元,净利润168亿欧元。

Stellantis完全是跨国巨头。

与之相比,零跑汽车只是中国造车新势力之一,成立于2015年,目前99%的业务都在中国。去年,零跑全年销售新车11.12万辆。今年前三季度,零跑共销售新车8.88万辆。截至目前,零跑仍未盈利。

Stellantis和零跑的体量如此悬殊,可乍一看合作具体内容,还算基本对等。这是因为对于对方所亟需的,双方都留了一手,就能相互制衡。

零跑目前的情况可谓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新技术、新产品到了爆发期,财务状况也在不断转好。

今年7月,零跑发布了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命名“四叶草架构”。该架构用两颗芯片,实现了座舱域、智驾域、动力域、车身域的“四域合一”,可以覆盖A级到C级车的研发。

后来到了9月慕尼黑车展,零跑还带去了首款基于“四叶草”架构研发的新车C10。

值得吹的是,“四叶草”架构完全由零跑自主研发,而零跑在业内的最大标签就是“全域自研”。

根据零跑CEO朱江明介绍,目前在售产品有70%的零部件都由零跑自主研发和制造。带来的好处不仅是掌握核心技术,还能有效降本。

根据零跑3季度财报,公司毛利率首次转正为1.2%,单季销售收入达到56.56亿元,同比增长31.9%。

但零跑也有远忧——中国市场太卷,而平价品牌要发展,必须实现规模效应。

即便零跑能有效控制成本,可要实现销量翻番,甚至翻个几番,在中国要战胜太多强大对手,非常难。

那么出路只有一条,走向全球。

Stellantis别看体量大,状态跟零跑其实差不多。

Stellantis是在2020年末由FCA(菲亚特克莱斯勒)和PSA(标致、雪铁龙等)两家集团合并而来的,当时被称为弱弱联合。

但不得不承认,在降成本上,唐唯实这个人是把好手。到了2021年末,Stellantis的盈亏平衡点就由年销400万辆,降到了300万辆。随即在去年,Stellantis实现了利润新高。

只不过,在当前全球汽车产业集体转向新能源的大趋势下,Stellantis几乎是跨国车企里面,新能源发展得最差的那个。

去年,Stellantis在全球销售电动车仅28.8万辆,占比还不到5%。

今年3月,Stellantis发布“Dare Forward 2030”战略,提出到2030年,在全球销售电动车500万辆。

从现在的不到年销30万辆,只用7年,就到500万辆。如果Stellantis不想想新招,只靠自己的话,基本等同于画饼。

分析到这,相信大家都看明白了。零跑要出海,刚好Stellantis可以有这个资源;Stellantis要转型电动化,零跑也有成本低,兼容性好的新技术。这不正是可取所需嘛。

但是!

对于Stellantis花了15亿欧元,能不能买来零跑的“四叶草”架构,这次合作内容没有明确说,而是模棱两可地以“Stellantis集团将借助零跑汽车技术先导的电动车生态系统”来替代。

大约一周前,彭博社报道,Stellantis入股零跑,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得到“四叶草”架构。

Stellantis旗下有十四个品牌,包括大家熟悉的标致、雪铁龙、菲亚特、玛莎拉蒂、Jeep等,还有不熟悉的道奇、蓝起亚、DS、克莱斯勒。

如果Stellantis能利用“四叶草”架构把这些品牌的产品研发协同起来,节省的成本不可估量,研发速度也能大大加快。

对此,零跑心知肚明。

此次合作后,朱江明和唐唯实接受了对外采访,对于双方合作的具体内容,朱江明是这么说的:“我们与Stellantis的合作更多是利用了他们的 “多品牌”经营理念,用所有的渠道资源,如:金融、保险、服务等各种成熟网络,在14个品牌当中再加载一个零跑品牌。”

看到没,只谈渠道,技术根本就没提。

这是因为零跑一旦转让技术,那么Stellantis势必快速把“四叶草”架构应用到旗下多个品牌。

大家想一想,到时候即便零跑的车也卖到国外,可论品牌认知度、资历,零跑比那14个欧美老牌都差得多。欧美消费者会优先买谁,不用多说。

对此,Stellantis也门清。

但Stellantis也开出了条件——控股合资企业,还是独家享有零跑在海外的业务。

Stellantis的潜台词大概率是,技术我暂时拿不到,但零跑的海外业务怎么运营,在哪制造,怎么定价,得我说了算。零跑只负责提供产品和零部件。

这里面还有个重要的隐情。作为一家欧美资跨国车企,Stellantis主要市场和生产基地都在欧洲和美国。

通过和Stellantis的合作,零跑就有希望能绕过美国IRA,以及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反补贴调查,这样的限制法案,进入欧美市场。而大华股份是被美国制裁的企业,曾被美国被美国列入出口调查实体清单。

所以,零跑要想顺利进入欧美市场,就得在股权和财务上与大华股份完全分割。

自然的,利用零跑迫切进入欧美发达市场的需求,Stellantis便拿到了20%的零跑股份——一个很可能在未来能掀起零跑股权结构巨变的高占比持股。

这个我们将在下回来分解。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