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臭搞技术的也能扬眉吐气!自我颠覆的小鹏有啥黑科技?

1024因为跟计算机二进制存在紧密联系,使得这一天成了公认的“程序员节”。我身边有不少程序员朋友的公司,在10月24日都会给程序员们特批一天假。

但这一天,汽车品牌中“互联网味”最重的小鹏非但没有放假,反而还加班到了夜里11点多。

这是小鹏全年最重要的一天——1024小鹏汽车科技日。

遥想4年前,小鹏2019年第一届1024还只是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4个城市办的小型线下“科技分享日”。也是从那次开始,每年1024小鹏都会把当年研发的最新科技成果向外界展示。

2019年上线语音交互、官宣全栈智驾全栈自研;2020年推出高速NGP、记忆泊车;2021年迈入800V领域、激光雷达首次上车、飞行汽车初见雏形;2022年城市NGP+全场景语音上线……几乎每一年的1024,都能从小鹏身上看到新的闪光点。

今年小鹏1024到来之前,我是有一些担忧的。因为从去年9月到今年上半年小鹏走的并不顺利,仍然处于G9初上市不利的“余震”中,无论是交付量和利润都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

虽然从这几个月来看,小鹏G6的上市确实把小鹏的销量拉回到了正轨,甚至G9也被一定程度上带了一波热度。但在对于已经花了大量精力“自救”的小鹏来说,想要腾得开手坚持搞前沿技术研发,真的是难上加难。

但事实证明,担忧是多余的。

这是我印象中亮点最丰富的一次小鹏1024,不止汽车智能化方面的进步明显,飞行汽车和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领域,小鹏也有了新的理解和突破。

01. 智驾:放眼全球、削减硬件

这次小鹏1024车主们最关心的,非智驾方面的进展莫属,毕竟这是小鹏的金字招牌。

值得一提的是,智驾部分登台演讲的并不是何小鹏,而是接替吴新宙博士的小鹏智驾新任“一把手”李力耘。

首次登台发言的他,穿上了那件标志性的T恤——(臭)真搞技术的。

对于目前的智能驾驶赛道而言,城市领航辅助功能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分水岭,而小鹏是国内第一家,同时也是为数不多可以实现这一功能的。

能不能做到城市领航辅助,决定了是否处于第一梯队;而功能好不好用,则直接决定了智驾赛道的冠亚军归属。

影响城市领航辅助使用体验的最主要有两点,一是可使用的场景范围够不够大,二是能处理多么复杂的交通场景。

而这次1024,小鹏再次强调了在智驾方面的目标——全国都能开、全程都好开。

从覆盖范围来说,今年11月底开通25城,12月底再开通50城,2024年实现全国主要城市路网全覆盖,高速进军全球市场,NGP和“AI代驾”将同步推进。

从智驾能力上来说,小鹏要打通高速收费站和小区入口,这两个虽然常见但复杂的场景。

最终小鹏希望实现——让全球的用户都能用上能用、好用的智驾。

早期,包括小鹏在内的绝大部分品牌的领航辅助功能,都离不开高精地图的支持:其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别,还可以判断位置高低。用了它既可以减少车端算力需求,又能省去一些高阶算法的开发流程,可谓智驾“天眼”。

可就在高精地图最热的时候,小鹏却率先提出了“去高精地图”这一概念,以至于到了现在,智驾的头部玩家都在努力做不依赖高精地图的领航辅助功能。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高精地图覆盖范围有限,尤其是对于一些偏僻道路或是敏感地区,高精地图时有时无,就会严重影响领航辅助的推广。

砍掉高精地图,必然离不开更成熟的算法,这次1024李力耘就这方面进行了重点解析,也就是小鹏目前的智驾算法XBrain,英文直译叫“小鹏大脑”。

XBrain分为两大部分,一是XNet(网络),和Xplanner(规划者)

其中XNet就是车辆的感知系统算法,包含了“动静态网络+占用网络”。

这么说起来可能有些抽象,简单来说,所谓“网络”可以理解为把智驾摄像头的实时画面、雷达扫描出来的图像等等转化成网格状的小格子,依靠这些小格子在智驾芯片中构建实时的虚拟场景,以此来一定程度上替代掉高精地图的模型。

其效果可能和游戏《我的世界》会比较类似,当然,实际肯定要比这复杂得多。

这样做,是为了让车更容易分辨路上的各种交通元素,汽车、电瓶车、行人、马路牙子、立柱等等,只有把这些交通元素分辨清楚,才能让车知道哪能去,哪不能去。

Xplanner顾名思义,是小鹏智驾系统中负责决策规划的。

目前Xplanner是基于神经网络大模型训练出来的,类似于前段时间爆火的ChatGPT,拥有类似人类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预测能力。

就好比说,对于公交车临时停靠的位置,小鹏在绕行时会时刻提防视野盲区蹿出行人。再比如旁边车道的车存在加塞的可能,小鹏可以通过猜测来预判对方的意图。

光这么说可能有点玄乎,恰好在1024之后,小鹏推送了4.4.0公测版本更新,支持北京的城市NGP了(不过目前还有一个7天“新手村”时间)。

我当天就在手机上操作了一下,把公社那辆G6 OTA了,然后第二天安排公社“郝人一个”试了试。

根据他的主观反馈,新版本智驾系统简直让第一次体验到的他震惊!

刚一坐进车里就会发现,G6车机中控屏上的智驾系统SR显示有了很大变化,点进去之后就可以很直观的看出,智驾系统“眼中”的世界长什么样子。

光是从公司地库开到路面上这一小段路,就能明显发现车能识别到的元素比以前更丰富了,比如减速带、柱子等等。

最让人惊讶的是,出口的闸机都能识别并显示出来,连出场抬杆的动作,也都被车捕捉到并显示出来,这细节实在是太离谱了。

可见,小鹏已经为实现打通高速收费站、小区出入口场景,事先做好了准备。

从停车场出来,进了主干道就可以开启城市NGP了。

这次更新后很明显的一个感觉是,无图NGP的“胆子”变大了。

比如还是拿我们这台G6来说,你可以从不断自动转动调整的方向盘,以及中控SR上不断闪动的系统行进规划路线上看出,系统正在与交通参与者们进行复杂的博弈,而不是单纯的停车等待。

面对有大量违停车辆侵占的城市道路,车辆在执行变道的过程中也会和茫茫多的电动车们进行博弈,找机会完成变道。

对于这种逆行跨双实线加塞的违法车辆,G6也可以做到及时让行避免事故。

更夸张的是,在仪表显示LCC状态下我们经历的一个场景,在一个需要直行的丁字路口,路竟然从单向双车道变成了双向单车道,而原本靠左行的G6,在十字路口完成了向右的变道!当时就震惊到了我。

当然,上面这些场景,都是在望京地区一个小时内遇到的,如果开的时间更长的话,必定会遇到更复杂的场景。

越是偶发的极端事件,存在的危险系数越高,比如路上遭遇前方车辆发生严重事故等等,这些跑几十万公里可能都碰不见一次的场景,系统怎么才能像人一样判断出来,提前躲避危险呢?

光靠小鹏车主每天供应的路侧数据肯定是不够的,这时小鹏就用上了模拟仿真的方法。在虚拟空间中构建极端场景,让智驾系统学习和理解,比如一辆燃烧的车、一块巨大的落石等等,都得上系统能识别出来才行。

说白了就是,没有难题,自己给自己出难题。

截止到2023年,小鹏的仿真里程已经达到了1.22亿公里,核心模拟场景超过1.23万个,专项模拟场景超过3.6万个。这或许就是小鹏NGP低成本高效率“扩城”的关键。

对于未来智驾的发展方向,除了轻地图、全场景以外,小鹏还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点——轻雷达

具体来说就是,在即将发布的旗舰级MPV车型X9上,小鹏已经取消了两颗前向角雷达了,可以大幅降低智驾系统硬件成本,同时NGP的能力还并不会降低。

何小鹏还表示,此前小鹏Pro版和MAX版车型的智驾系统是两套架构,而现在Pro版和MAX版将共用同一套架构,会在G6、G9、P7i三款车型上同步升级。

虽然Pro版相比MAX版,硬件上少了两颗激光雷达和一颗英伟达OrinX芯片,但能力上Pro要尽可能的向MAX看齐。

昨天早上我刷到的一条视频,或许可以证实更新4.4.0版本之后,Pro版本的车型智驾能力确实有很大的提升。

视频中,一辆Pro版的P7i在夜里开启高速NGP遇到临时施工的,已经可以做到识别并压实线绕行了。

过去几年,智能驾驶赛道的一度陷入“军备竞赛”之中,激光雷达2颗不够用4颗,算力一度堆到1000TOPS以上。

都说硬件越冗余,空间越广阔,但现阶段真正能把硬件、算力用明白的又有几个呢?

从小鹏减少智驾硬件的这个动作操作来看,小鹏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摸爬滚打,逐渐明白了做智驾究竟需要什么?该如何去发展?而不是一股脑地往上堆硬件,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

不过,即使是现阶段小鹏智驾在国内处于领跑者地位,小鹏也并未骄傲。

就像何小鹏在1024结束后的专访中说的:“如果把无人驾驶比作大学的话,我们才刚小学毕业,达到了初中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2. 飞行与AI,探索未来边界

说完了智驾,再来说说其他方面。

每年小鹏1024最受吃瓜群众们关注的,莫过于飞行汽车了。

虽然去年1024上,小鹏汇天公布了一段“路空一体”飞行汽车试验样车成功试飞的视频,却遭不少网友质疑“技术含量低”,不过是“大疆吊小鹏”。

而今年1024就不一样了,小鹏真的把飞行汽车旅航者X3实车安排到了发布会现场,引得台下一阵欢呼。

讲真,这棱角分明的设计看得见、摸得着,比单纯放视频和渲染图有感觉多了。

不过何小鹏却说,旅航者X3并不是他们第一款要商业化量产的飞行汽车。

因为,对于这种“一体式”的飞行汽车,其螺旋桨展开时扫略区域是比较低的,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具体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何小鹏表示他们还得继续再琢磨琢磨。

从商业化落地的角度出发,小鹏提出了一个叫“分体式飞行汽车”的新概念,起名为——陆地航母。

发布会上的演示视频可以看出,小鹏分体式飞行汽车是由一个酷似MPV的三轴六轮特种车“陆行母舰”,里面装了一个小型载人飞行器构成的。

其中,母舰可乘坐4-5人,配备6×6全轮驱动后轮转向,采用增程式驱动系统,以便随时为飞行器供电。

母舰后备箱打开,可自动释放或回收飞行器,飞行器拥有270°飞行视野,支持电动垂直起降。

有一说一,陆地航母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体式”飞行汽车翼展面积大、飞行距离有限的问题。

相比用于旅游探险看风景,我个人更看好陆地航母在抢险救援领域发光发热,比如200米高楼层起火营救、深山寻人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飞行汽车的安全性,小鹏也在今年做了不少探索,除了单桨失效测试以外,最厉害的当属小鹏首创的多伞救生系统

今年10月,小鹏旅航者X2上成功完成了50米超低空飞行开伞试验,开伞后的落地速度与一个成年人跌倒的速度相当。

毫无疑问,这种安全保障措施,是推动飞行汽车落地过程中实打实的东西。

1024发布会的最后一部分,留给了机器人

2年前的1024,小鹏发布了他们第一款机器人:可骑乘的智能机器马,主要面向的是家里的孩子。

但,明明是 “马”,怎么能管它叫 “人”呢。

于是今年1024,小鹏把4条腿的,砍成了2条腿。

随着荧幕拉开,小鹏PX5人形机器人缓缓走向台前,还摆手跟大家打了个招呼,台下欢呼声再次响彻全场。

懂行的人都知道,双足机器人平稳行走不摔倒其实是件相当难的事。

而后续小鹏放出的测试演示视频,则更加离谱。

比如有人踹机器人一脚,机器人仍然能维持平衡。

遇到杂乱场景一样可以走。

草地和石子路也可以走。

还可以踢足球。

甚至还可以骑平衡车。

小鹏不仅在机器人的“脚”上下了功夫,还在“手”上做了不少研究。

其研发的仿生灵巧手,已经可以做到拿杯子倒水、抽餐巾纸等等诸如此类的精细操作了。

个人认为这东西量产之后,不一定要只装在自家机器人上,还很有可能帮助残障人士改善生活质量。

未来,小鹏还会将NGP、XEEA电子电气架构、XPower、XGPT灵犀大模型、XOS等车上的技术应用在人形机器人上,让其拥有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

要是真能把机器人培育出“人格”和“智慧”,那么赛博朋克时代就真的到来了。

03. 写在最后

一家车企,不仅要把车造好,还要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做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怎么看都像没事闲的不务正业,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外界质疑,有太多的人问过何小鹏到底是怎么想的。

何小鹏给出的回答是,小鹏并不只是一家汽车公司,更是一家AI+制造公司。

做飞行汽车,是为了探索未来出行的可能。

做人形机器人,是探索AI进化过程中的延伸。

在2020年小鹏销量处于高位,股价节节攀升之时,何小鹏曾发布一则全员内部信,其中提到“不要只盯股价短期起落,要在激进快跑中寻找平衡”

即使在小鹏迎来“至暗时刻”,面对资金、销量、社会舆论等等方面的多重压力,小鹏仍然能做到不忘初心,坚持技术驱动,努力探索未来的边界,这或许就是属于“(臭)真搞技术的”倔强。

如今,G6销量的节节攀升,让小鹏重回正轨;牵手大众滴滴,让投资者们重拾信心;而积极的反腐行动,给小鹏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的路很长,而小鹏已然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嘴强王者可能影响舆论,真搞技术才能创造未来。”——何小鹏

标签: 小鹏 小鹏G6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