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马自达(第1集):软木工厂起家与k-car!

本篇为马自达(第1集)~

Zoom-Zoom,所有的孩子生来就知道它。只有少数人长大后还记得它。唯独有家汽车公司从未忘记它。

在成人的语言里,它用来表达极端动感带来的愉悦和释放。

然而,事实上,却只有孩子们才真正理解它,他们只是简单地说:“去玩 Zoom-Zoom 吧”。而我们每一天都在实践它。因此,我们才能制造出此时此刻呈现在你眼前的这种汽车。

Zoom-Zoom,今天我们把它从你心中唤醒了吗?

如果你是个马自达的车主或粉丝,一定很熟悉这段话,因为这是马自达用户手册的开篇。在大多数人眼中,马自达是家非常有性格的车企,痴迷于小众技术,销量似乎从来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我们做事就是这样,想买就买,不买上一边去。

但就是这样一家车企,却让爱他的人爱的要死,黑他的人找不到黑点,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黑子都黑不动的品牌,马自达。马自达的历史很长,所以我们还是分成期讲述,各位忍一下。

在今天的口径中,马自达是日本第三家百年车企,但就像很多半路出家的车企一样,马自达的老本行也不是造车,而是玩木头。这一切都要从创始人松田重次郎说起。

1875年松田重次郎出生在广岛,家里兄弟姐妹12个。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13岁开始,松田就跑到大阪,泡在工厂里学习机械知识。很快啊,松田就成了一个连续创业者,先后开黄过四家机械公司,到了1920年,松田在广岛的最后一家公司也倒闭了。而这时,一个叫海塚新八的老乡创立了东洋软木工业公司,但一年后突然一病不起,临终前把企业交给了大阪回来的优秀企业家:松田。这叫什么?托孤啊。

这个东洋软木工业公司,从名字就看得出来,主要是玩木头的,做瓶塞子、软木板之类。从机械到木头,产业降级了属于是。但松田接手后并没有摆烂,公司很快走上了正轨。可惜好景不长,1925年,一场大火把整个工厂烧得一干二净,松田只好另谋生路。

当时的日本是什么状态呢?一战刚刚结束,日本正式成为工业国,是个机械工厂就赚钱。同时,1923年日本刚经历了关东大地震,小半个日本被毁,人们急需重建家园的工具,能拉货能拉人的三轮小货车变得十分受欢迎,而这也是松田再次创业的方向。

说干就干,松田把公司名字改成了东洋工业公司,转型三蹦子。

1931年,松田推出了第一款三轮小货车:Mazda Go,也叫Mazda Type DA。Mazda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了车上,为了方便,下文我直接用马自达代指东洋工业了。

关于马自达这个名字怎么来的,除了读音类似松田的罗马音Matsuda之外,还因为这是西亚神话中一个创造车辆、铁器的文明之神的名字Afura Mazda,松田一看,又是车辆又是铁器,就你了。甚至1984年,干脆把公司名也改成了马自达。而将这位Mazda信奉为唯一真神的教派,叫做琐罗亚斯德教,另一个名字叫做拜火教,是不是一下就熟悉多了?

另外我不负责任的开个脑洞。马自达因木材工厂失火而诞生,跟火有关吧?新能源时代坚持内燃机,跟火有关吧?拜火教徒日常要维护圣火,上班总会赶上早高峰,塞车也很合理。用拜火教真神当名字,有问题吗?没有问题~

扯远了哈,说回Mazda Go。各位细心的可能发现了,它的油箱上除了mazda,还有三菱的logo,这是因为马自达还没有自己的销售网络,属于借着老大哥三菱的店和渠道卖车。

但就算这样,Mazda Go还是凭借着可靠的品质和不错的实用性,迅速成为了日本市场的销冠。在1932年,这款三轮车甚至还卖到过中国,所以到今天还有不少地方管三蹦子叫马自达。

本以为能凭借三蹦子赚几年好钱的松田怎么也没想到,仅仅几年后,马自达将再次卷入一场邪恶的战争,成为武器和载具的供应商。并在最终,吃到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颗蘑菇蛋之一,松田的次子因此而死,松田本人也在7年后寿终正寝。

但因为没有直接参与和策划战争,马自达在战后免于制裁,可以继续造三蹦子为生,并谋划着向四轮车转型。

事实上,早在1940年,马自达就试制过一款四轮乘用车,但因为战争,没有真正投产,只能继续生产各类货车。到了五十年代末,马自达旗下已经拥有了30多款产品,包括那台经典的能拉一吨货的马自达Romper。

但总造货车不是个事,马自达还是眼馋乘用车。因为五十年代中期的日本已经从战争中恢复了过来,人们对汽车的需求疯狂爆发。

日本政府也为这一时期的汽车划分了类型:轻自动车、小型自动车、普通自动车、特殊自动车,这个轻自动车就是著名的k-car,比摩托大,比正经轿车小,老百姓使把劲就能买得起,同时车企生产这种车还能享受巨大的税收优惠,所以从那时起,k-car就在日本遍地开花。

1951年开始,K-car的法规标准是长不超过3m,宽不超过1.3m,发动机排量不超过360cc。所以那时候的k-car名字都是xxx360,比如最著名的斯巴鲁360,再比如马自达的第一款量产乘用车:R360 COUPE。

这是一款今天看来也非常可爱的小车,浑身上下的曲线多少有点魂动设计的影子。同时,在那个不怎么考虑车辆安全性的年代,这台小车玩了命的偷重量,发动机和发动机盖是轻合金的,车身没有框架,所以整台车只有380公斤,自然很省油。而且不同于当时绝大多数k-car,R360采用了四轮扭力梁独立悬挂,所以这是一台空间不算小的双门四座车型,虽然后排只能坐孩子,但有总好过没有。

最重要的是,这样一款省油而且空间还不小的小车只卖30万日元,而当时日本普通工人的工资基本都有1万多一个月,所以R360在日本直接卖爆,巅峰时期甚至占到k-car年销量的64.8%。

有了爆款R360后,马自达趁热打铁,向小型和普通型自动车转型,陆续推出了Carol、Familia、由乔治亚罗设计的Luce以及几款小客车小货车,马上就要彻底在日本四轮车市场站稳脚跟。可惜好景再次不长,马自达再次遭遇降维打击。

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市场不断扩大,为了保护国内脆弱的汽车工业不被欧美冲垮,日本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就包括鼓励车企兼并重组,最后只留下三个左右的汽车集团,以此提高日本汽车的国际竞争力,组团跟欧美车企打架去。

很不幸,马自达以及当时的本田都属于被优化的对象,还有可能拿不到N+1,如果不想被优化,就得拿出点黑科技。于是,本田玩起了F1发动机,马自达则玩起了转子发动机。

接下来的故事移步马自达(第2集)~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