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日产的辉煌,从巅峰到失败

日本汽车巨头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堪称一次巨大的警报,标志着日系汽车的败退。过去,日产曾与丰田并列,销量达到每年150多万辆的巅峰。最近的情况却令人担忧。今年上半年,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35.85万辆,同比下滑了24.4%。7月的销量为59507辆,同比下降了43.61%。8月的销量为64905辆,同比下滑了34.8%。而从2022年到2020年,日产的销量也以平均30%左右的速度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日产投入大量资源开发的纯电动车型艾睿雅在中国市场遭遇了惨败,8月的销量仅为106辆。日产在过去三年内销量暴跌了50多万辆,从力压丰田、年销150多万辆的巅峰时期迅速坠落,几乎注定要退回二线品牌阵营。日产的败退速度之快、应对措施之保守、新技术落地之迟缓,几乎成为日本汽车工业整体落后的典型例证。

在中国汽车市场,年销量超过100万辆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如果能够达到这一水平,就有可能被称为“头部车企”,并有可能迅速突破数百万销量,并向全球汽车巨头发起冲击。比如说,像比亚迪吉利这样的中国品牌。而对于那些年销量在100万以下的企业来说,要么是初创的新势力在为生存而奋斗,要么是产品技术有差距,品牌含金量没有得到认可。这些企业面临着漫长的前行之路。

过去,像日产这样的合资品牌从来不用担心这些问题。就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日系汽车在中国市场呈现出断崖式的下滑,其中日产的情况最为危急。根据日产中国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8月中国销量为64905辆,同比下滑了34.8%。1-8月的累计销量为482921辆,同比下降了31.87%。短期销量的波动可能受到许多影响,尤其是近两年黑天鹅事件接连发生,对任何一家车企都是严峻的考验。与日产自身的历史成绩、与竞争对手相比以及与整个行业大环境相比,日产在中国市场的情况已经拉响了"败退"的警报。

从自身的成绩来看,2018年和2019年是日产的巅峰时期,销量超过150万辆。之后的2020年、2021年和2022年,销量分别为145.67万辆、138.15万辆和104.5万辆。在短短的三年内,销量迅速下跌了50万辆,而今年上半年的销量仅为35.85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又下降了24.4%。可以预见,今年日产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趋势极有可能会继续大幅下跌,100万年销量应该会失守。

与此同时,2023年虽然经济大环境没有达到预期的复苏程度,但总体上情况要好于2022年。上半年,中国国内乘用车市场总体销量达到了1100.77万辆,同比去年增长了7.5%。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日产的颓势明显。在这里就不拿比亚迪和理想这些势头正劲的国产品牌来比较了,那样有点不公平。我们以日系的领头大哥丰田为例。尽管丰田的销量也在下跌,新能源车型同样受挫,但上半年丰田通过更新油车车系和优惠等措施,将销量下降幅度控制在6%左右,相比之下,日产的压力要小得多。

日产目前的情况可以总结为自身下坠速度极快,几乎每年砍掉25-30%的绝对销量;与此同时,在整个行业环境转好的情况下,日产自身的情况却恶化得没有得到遏制。

那么,日产是如何从巅峰坠落的呢?

日产败退的第一步,众所周知,是因为"三缸奇骏"。三缸发动机本身带有抖动和噪音的特性,但从技术角度来看,还有许多其他设计手段可以提升用户的体验。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无论你如何美化三缸发动机,除非真的预算有限,否则没有人会选择三缸发动机。三缸发动机不仅干掉了福特最畅销的车型福克斯,也一瞬间杀死了日产最受欢迎的SUV奇骏。三缸奇骏一经上市,不仅引来了一大堆段子,而且用户还发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问题,比如说启动后转速下降等。当日产被迫换回四缸发动机时,奇骏面对的竞争对手已经是像宋PLUS DM-i这样的强大对手了。

现如今,日产已经不再单独公布奇骏车型的销量数据。至于最畅销的轿车轩逸,大家都知道,它主要依靠网约车和出租车市场的支撑。现在轩逸新老款同时在销售,而价格已经下降到8-9万元的老款成为销售主力。对于混动新能源的新款车型来说,其受欢迎程度远远不及实惠且经济的老款轩逸。这也很容易理解,毕竟网约车市场需求量大。另外,轩逸本身的绝对销量也在下降,8月的销量为32894辆,同比去年下降了20%。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很简单,比亚迪秦998的存在使得消费者有了更低的价格、更大的空间、更低的能耗和更高的配置选择。而且现在又降了5000元,已经是秦948了。

那么,日产有没有自救的手段呢?实际上是有的,但总是来得太晚且力度太小。三缸奇骏换回四缸发动机后,日产发现中国SUV市场已经充斥着众多混动车型,如宋DM-i、深蓝LS7、银河L7、枭龙MAX等。这些车型在产品力上远远超过了奇骏。日产也开始走混动路线,推出了e-Power(增程式)车型。日产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积累实在是不够。他们推出了一款电池容量为2千瓦时的增程电动车,纯电续航几乎为零,只能作为充放电的中继站,用来削峰填谷。2千瓦时的电池容量太小,无法支持高压系统,导致充放电功率无法提升。无论是轩逸还是奇骏的e-Power版本,都没有纯电动车绿牌优势,也没有混动车型的动力响应。当然,它们的配置也远不及国产混动车型。而现在,自主品牌在智能化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日产目前的水平还远远无法与大佬们同桌而坐。

奇骏的失利使得日产的局面变得非常依赖轩逸的销量。如果轩逸强劲,日产就强劲;如果轩逸失败,日产就失败。新轩逸无力与自主品牌竞争,而老款燃油轩逸也很快就要走向产品寿命周期的尾声。日产的前景堪忧。

日产的命运可能会和马自达铃木三菱等品牌一样,最终成为一个具有个性化玩车特色的品牌。因为日产的"可玩"属性并不高。除了高门槛的跑车GTR之外,日产实际上没有太多受欢迎的玩车型。而随着国产新能源越野车的崛起,像陆巡途乐这样的车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些车型将越来越边缘化。

总而言之,日产的败退与之前马自达铃木三菱等品牌的败退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典型性。这些品牌长期躺着挣钱,对新技术不再渴求,对用户需求不再敏感,如同梦醒初醒时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而为时已晚。

如果有一天,日产真的退出中国市场,你会感到遗憾吗?

标签: 日产 奇骏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