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大嘴视点|2023:中国新能源车市“开‘卷’有益”?

“开卷有益”,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

然而,当时下日趋红火的新能源车领域之各大品牌也纷纷“开‘卷’”时,这是否也同样会成为一件大有裨益之事?……又或者说,它将对谁最为有益?……

无论这个问题的答案如何,目前市面上堪称“主流”的几大新能源品牌都已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前抛出了各自的“王炸”级产品。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曾在2022年9月首次上市时遭遇“非产品力滑铁卢”的小鹏G9再次卷土重来,仅26.39万元的起售价不仅较一年前大幅下调了4.6万元,也让该车成为了目前市面上最便宜的中大型纯电SUV——72小时后,其大定订单数即迅速突破8000辆。

紧随其后,零跑C01超级增程车型亦正式上市。作为一款大中型轿车,它在将增程车型之纯电续航里程大幅拉高至316km的同时,售价区间却仅为14.58-16.98万元——对此,敢问部分续航能力偏“水”的所谓“纯电”车型将作何感想?……

相隔仅一周时间,被各方高度关注+普遍看好的长安启源A07也开启了全域下订,其售价区间仅为15.59-17.69万元。与零跑C01一样,该车同样是一款提供增程版和纯电版两种动力模式可选的中大型轿车,且有着凭借诸多方面创新成为“同级价值标杆”之势。

新一波“开卷”之下,国内车市中大型纯电的价格“门槛”已被拉低至25万元附近;至于中大型新能源轿车的起售价,更是跌破了15万元大关!

给不给力?……吃不吃惊?……

那么,国内诸多新能源品牌为何争先恐后、再次于近期密集“开卷”?……价格剧降之下,谁又将真正从中获益?……对此,《车动力》的各位“大嘴”们早已是不吐不快——

新能源车:为何而“卷”?

——车动力|刘杰

要说2023年的汽车行业热点话题,一定会与“降价”二字紧密相连。

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甚至是摩托车,大家在经过品牌力和产品力的冲锋与竞争后,最终还是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价格之争”。

当然,上述细分市场中“内卷”最为激烈的或许还是新能源车领域。不妨看看那些今年刚刚上市、就直接锁定了“卷王”称号的各色车型,如小鹏G9、深蓝S7宝骏云朵……毫无疑问,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价格够低、产品力强。

对消费者而言,车企“内卷”当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毕竟,花更少的钱就能买到更好的产品。但话说回来,一味降价或许又会滋生另一种消费心理:“追低”。

在这方面,特斯拉就玩儿得比较“花”,其产品价格类似股票、有涨有跌——对此类根据市场整体走势和自身销量状况进行及时调整的做法,只要不是过于离谱,其消费者一般情况下已经不会产生太大失落感。

点击查看图片来源

作为一家互联网时代的造车企业,特斯拉的市场眼光与营销策略确有其独到之处,这无疑也是它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对中国品牌而言,由于特斯拉更早介入了高端新能源车市场,并已经抢占了先机。那么,为了阻止特斯拉最终赢得“比赛”,先提升产品力、再把价格“打下来”显然就是一种更为直接、有效的方法。

点击查看图片来源

不妨试想一下——在电脑操作系统的“战争”中早已大获全胜的微软即使全公司放假一年、完全不更新系统,其市场份额可能受到的影响恐怕也是微乎其微。

所以,诸多中国新能源车品牌当下如此之“卷”的终极目标,或许也正是为了不让特斯拉、或其它某个类似车企成为“新能源车领域中的微软”。

“新能源赛道”:中国品牌已逐渐掌握“规则制定权”

——车动力|邓瑞鹏

无论是此前推出的飞凡F7,还是最近上市的零跑C01、长安启源A07和小鹏G9,都在“性价比”这条路上越发地“放飞自我”。

在笔者看来,我们并不能单纯将其归为“低价竞争”——通过“错位竞争”策略所带来的“低价格+高配置”,才是它们的核心卖点所在。

以零跑C01为例,定位为中大型轿车的它本就拥有极高性价比,刚刚上市的新车型更是直接将增程车的纯电续航里程拉高至300公里以上,其售价却仅为16万元左右。

放眼望去,这样的续航能力在“增程赛道”中已堪称“一览众山小”——所以,即使它售价较低,但其产品实力仍然不容小视。

毫无疑问,这也预示着新能源产品领域的未来竞争将更为激烈。

对中国品牌而言,不想被对手拉开差距就需要迅速跟进——当然,这样的“低价+高配”节奏将对企业研发实力与供应链管理能力等方面都带来不小考验;至于一众合资品牌,显然也将因此而面临更大挑战。

众所周知,与中国品牌在新能源产品领域的“争先恐后”不同,诸多合资品牌的“动作”本就已较为缓慢,其产品对用户的吸引力更是远不如传统燃油车时代。

那么,面对当下的“低配+高价”之全新竞争格局,它们又该如何抉择?……是痛下决心、牺牲部分利润,还是仍然寄希望于曾经的“品牌光环”、继续坚持较高定价?……

通过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车企已在新能源产品领域占据主动,并逐步从曾经的行业“跟随者”转变为“领军者”——在全力掌握“规则制定权”的同时,更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加固着自身的“护城河”。

对广大普通消费者而言,当下的竞争格局无疑是喜闻乐见——其实,也只有通过持续的竞争、甚至“内卷”,才能推动汽车行业不断向前进步。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