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长安逸达VS日产轩逸 谁更有紧凑型轿车“卷王”气质?

杭州亚运会即将开幕,各国选手也纷纷磨拳擦掌,准备在赛场各显神通。无独有偶,这种激烈的竞争,也一直存在于紧凑级轿车市场。其中,日产轩逸长安逸达都是颇具实力的选手。一个是日产轩逸家族第十五代产品,今年3月刚刚完成升级换代。另一个则是长安汽车的全新车型,直指包括日产轩逸在内的合资紧凑型车。

究竟在硬碰硬的比拼中,谁才是真正的实力担当?下面,我们不妨来一次对比,看看长安逸达2023款蓝鲸NE 1.5T GDI DCT领航型(厂商指导价9.69万元),与售价更高的日产轩逸 2023款1.6L CVT悦享版(指导价12.99万元)相比,到底谁更胜一筹?

比驾控,逸达动力更澎湃充沛

对消费者而言,家轿不仅仅是代步工具,为驾驶者带来乐趣是它们重要的使命之一。逸达采用的蓝鲸新一代NE1.5T发动机,通过多项独创技术,最大功率达125kW、最大扭矩260N·m、WLTC综合工况百公里油耗5.99升,性能与能耗兼顾,带来更加经济的用车生活。

轩逸搭载的HR16第3代智能发动机具备4大智能高效技术,只是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天花板”较低,最终输出的最大功率为99kW、最大扭矩159N·m,与逸达差距较远,好在百公里油耗较低,5.94L的数值与逸达几乎相当,作为通勤车或买菜车比较合适,如果想要速度与激情,则会大感失望。

变速箱方面,逸达匹配的蓝鲸新一代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拥有多项创新技术,换挡平顺响应快。轩逸搭载CVT变速器,驾驶感受平顺,但CVT天生无法承载大扭矩,导致轩逸的起步加速能力较弱。

而且逸达全系采用游艇式电子换挡手柄,造型精致、手感舒适,大大提升驾驭体验。而轩逸2023款1.6L CVT悦享版依然采用机械式换挡手柄,造型过时,换挡行程也较长,相比电子换挡高低立判。

比智能配置,逸达更便捷无忧

如果说动力是逸达与同级合资车抗衡的底气,那在智能对比上,则真正拉开了逸达与轩逸的差距。

在中控这个最明显的智能化硬件方面,逸达2023款蓝鲸NE 1.5T GDI DCT领航型搭载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盘,全系标配同级尺寸最大的13.2英寸高清中控屏,与方向盘前方的屏幕组成交互双屏,科技感给得很足,操作起来也很顺手。

轩逸 2023款1.6L CVT悦享版配备了一个长方形悬浮式多媒体显示屏,尺寸较小,且屏幕右侧区域不方便驾驶者操作;中控下方有三个圆筒式的空调出风口以及物理按键、旋钮,带着比较古早的机械感,线条也很复杂,与当前简约科技的设计潮流脱节。

智能辅助驾驶方面,逸达2023款蓝鲸NE 1.5T GDI DCT领航型给足了驾驶者便利和安全感。长途行车时,车主可以打开IACC集成式自适应巡航系统,车辆就能自动跟着前车行进,遇到走走停停的拥堵路段,系统也不会退出,驾驶者无需反复开启巡航功能;在城市立交桥、大曲率隧道等场景中,系统会控制车辆自动减速过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驾驶负担,并规避了超速、违章等风险。

面对胡同、街巷或老小区停车位等复杂环境,用户可以开启逸达的540°高清全景影像,就能对车身四周及底盘无死角观察,避开车旁的行人、车底的坑洼,安全穿行、停放。

此外,面对日益拥堵的路况和路面上纷杂的电动自行车,逸达的前碰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主动刹车、360°集成式高清行车记录仪等安全配置能在关键时刻提醒或直接介入,避免危险发生,即便是车技尚不娴熟的新手司机,也能驾驶逸达轻松上路,不必紧张。

相比之下,轩逸2023款1.6L CVT悦享版的智能配置表现差强人意,前碰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主动刹车均不具备,不能为老司机提供帮助,更无法为新手司机保驾护航。

当今消费者不仅看重智能驾驶,更在意车辆座舱的科技时尚感及可玩性。逸达车机内置MT8666芯片,拥有2GHZ计算频率以及每秒2万亿次神经算力,算力远超同级,在大算力加持下,各类控制功能的表现很顺畅、不卡顿。比如,逸达的讯飞飞鱼4.0系统功能全面,只要用户说一句“小安,你好”,就能完成开闭车窗/天窗、开启/关闭空调、调节温度、开启导航、播放音乐等功能,驾驶过程中无需分心去手动操作,专心驾驶即可。

此外,逸达还有车内拍照、车外灯光秀、车载KTV等功能,给自驾游、露营增添乐趣,比如雷石车载KTV可实现搜歌、点歌、唱歌、切歌等一系列歌房操作,内置的专业KTV前置效果器会主动优化声线,让人轻松变“麦霸”。

远距离行车容易疲劳,逸达2023款蓝鲸NE 1.5T GDI DCT领航型配备了DMS驾驶员监测系统,人脸识别功能不但能记住驾驶者的驾驶习惯、在上车时主动完成各项功能设置,还能在驾驶者疲劳时第一时间用语音、音乐等方式提醒。考虑到开车时无法回头照看后排的儿童,顶配版逸达搭载了IMS乘客监测系统,驾驶者无需回头,就可以通过中控大屏实时查看后排情况,独自开车带娃也能安心无忧。

轩逸 2023款1.6L CVT悦享版搭载Nissan Connect超智联2.0系统,有常见的语音控制、远程监测、远程控制、车载在线服务、全时在线导航、在线影音娱乐等功能,不过,部分功能存在细节上的缺陷,比如语音控制虽然可以播放音乐、控制导航、接打蓝牙电话,但不具备开闭车窗、控制空调等硬件控制功能,在智能化不断加速的今天,在科技的研发应用上慢了好几拍。

比设计颜值,逸达更新潮时尚

说完硬核实力,我们再看看两车的“软实力”比拼。颜值是一款车的立足之基,也是打动消费者最直观的形式。逸达高宽比为0.78,如跑车般低趴、溜背的体态符合如今的审美潮流。

而中期改款后的轩逸,许多人感觉有了天籁的影子,突出家族化同时,也照顾到购车者对“面子”的需求,不过,接近0.8的高宽比让整车看起来有些厚重。

在细节上,逸达的外观有很强的未来感,尤其是以“L”型符号为源代码勾勒的点阵式格栅,很有记忆点。另外,格栅两侧还有气流通道,视觉元素更丰富的同时,还能帮助整车进一步降低风阻。

轩逸采用大尺寸的倒梯形进气格栅,两侧配V形镀铬装饰,与上扬的大灯组相连,形成一体式设计,让前脸看起来更宽。整体而言,轩逸前脸设计中规中矩,并无明显短板但也少了点新意。

大灯向来是造型的点睛之笔,逸达的数字光标LED前大灯灯组主体使用长条灯带,配合直角光标元素和高性能LED、“单反级”超薄远近光LED透镜,“眼神”更犀利,夜间的照明效果更好。

或许是为了压缩成本,入门款轩逸使用的是卤素大灯,这种灯具的优点是亮度容易调节、对雨雪雾的穿透能力强,但缺点同样明显,那就是照射距离有限,夜间行车的安全性较低。

来到侧面,两台车的区别更加明显。作为全新车型的逸达“生在新时代”,用上了多见于高端新能源车的隐藏式门把手,在同级中属于独一份。隐藏式门把手与车身融为一体,视觉更纯粹,还不会扰乱气流,可以降低风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噪和能耗。为打消用户对隐藏式门把手“弹不出收不回”的担忧,逸达在零下40℃—90℃极限环境下接受了超过10万次的试验,保证隐藏式门把手在雨雪天气、遭遇侧面碰撞时依然能够正常开启。

轩逸使用外拉式门把手,属于十万级紧凑车的常规配置,好处是没有学习成本,但总给人“智能机时代仍然用功能机”的遗憾。

轮毂是车侧的视觉焦点,也是车企爱拿来做文章的部分。逸达2023款蓝鲸NE 1.5T GDI DCT领航型采用17英寸能量律动轮毂,五辐旋转式梯形符号轮辋在转动时如同暴风眼,为全车增加动感。而轩逸使用的是16英寸5幅切削式轮毂,颇有金属质感,力量感给得很足,运动感稍显欠缺。

最后看尾部,逸达依旧做到了极高的辨识度,顶置式鲨鱼鳍LED制动灯采用内腔三层防水结构和14颗直射式发光LED,在雨夜也能让后车清晰识别制动信号。独创的集成式尾标开关,解锁时按压尾标就可以打开后备箱,美观和实用兼具。横向拉宽翘型尾部利用恰到好处的弧面设计,让尾部整体呈现橄榄形态,定风尾翼微微上扬梳理气流,减少空气阻力,将整车油耗降低0.02L。

轩逸尾部采用熏黑尾灯组,C柱的黑色断裂式设计条显出了设计者的心思。后备厢中央的内凹式牌照框为尾部增添层次感,后包围采用多层设计,排气布局设计为隐藏式,增加尾部的整体感。看得出来,轩逸在尾部设计上着墨较多,只是仍没有跳出家族的稳重风格,在车流中也算不上出众。

比内饰,逸达更科技高级

如果说,外观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那么内饰是用户生活态度和身份的象征。

逸达不仅有面,更有里,内饰设计很简约,没有复杂的线条和多余的点缀,中控台应用软性材质及皮质包裹,全车各处也大面积采用软质包覆,摆脱了十万级车的“塑料感”,不论是视觉还是触觉都更高级,适合追求电车简约科技风的人群。车内色调也很讲究,大面积使用云山绿,配合小面积木纹和亮色装饰件的点缀,给用户视觉上的舒缓与平衡。

相比之下,轩逸2023款1.6L CVT悦享版内饰则比较单调,只提供全黑色内饰,中控台也没有装饰板,而且软质材料的使用仅限上半部分,中控台下半部分则是普通的硬质材料,跟逸达的精装相比,轩逸只能算是简装,风格偏平淡保守。

逸达的“精装”还体现在高格调零压沙发座椅上,超纤材料配合流苏形绗缝、打孔工艺,包裹感、支撑性都不输“日产大沙发”,而且配置更高,不到10万的价格就能提供驾驶席电动调节

轩逸的座椅采用航天零重力理念,能有效缓解长时间驾驶的疲劳感。不过入门版车型采用的织物面料质感欠佳,且全系座椅均未使用绗缝工艺,通风透气能力较弱,夏天久坐易闷汗,且轩逸悦享版的主驾不支持,对于一款售价近13万的车型而言,实属遗憾。

比空间,逸达更宽敞舒适

家庭用户购车的重要需求点,永远离不开“大”。舒适宽敞的空间能力是每一台家轿的重要素养。

逸达用4770*1840*1440mm的车身尺寸以及2765mm的轴距,为前后排乘客留足了空间,尤其是后排腿部和横向空间非常宽裕,而且逸达后排地台高度比轩逸低,后排乘客的脚下阻碍感比较小。另外,逸达0.78的高宽比不但让造型低趴,也降低了驾驶位坐姿,让驾驶者的姿势更舒适,并扩大了驾驶者的头部空间和视野范围。

从尺寸上看,轩逸比逸达小了半圈,长宽分别为4652mm、1815mm,轴距为2712mm,有限的尺寸条件限制了空间,而且轩逸后排地台较高,让本就紧张的后排空间雪上加霜,远途出行时,后排乘客会明显感到不舒适。

在车内天窗方面,轩逸悦享版仅仅是普通尺寸,与逸达的可开启全景大天窗相比,显得过于保守,也让车内看起来不够通透。

买过房子的人都知道,户型对使用面积影响很大,如果户型设计不合理,套内面积就会产生浪费。试想一下,如果车内没有足够放置各种小物件的地方,那么车内空间即便再大,也难免显得杂乱。

逸达设计了镂空式中控台,带来更大的储物空间,随身携带的手包等物品可以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不会额外占用乘坐空间。而轩逸的中控台底部为实心,更像是为了隔离主副驾驶而设计,没有充分考虑空间的有效利用。

后备箱方面,逸达拥有520L行李箱空间,且全系标配自动感应尾门,在限定范围内,可以智控感应开启并达到全开状态,为双手提满东西的车主免去了手动开门的烦忧。而轩逸悦享版的后备箱没有此项配置,如果手里提满购物袋或拿着文件资料,要先把物品放地上再开门,显然不方便。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长安逸达2023款蓝鲸NE 1.5T GDI DCT领航型造型更年轻、更个性,已远超日产轩逸2023款1.6L CVT悦享版,在空间、驾控、智能等方面出于领先地位,称得上是紧凑型轿车中的新晋实力派。

目前,购长安逸达享现金直降至高10000元,7.59万元起。同时享金融礼、置换礼、互联礼三重大礼。贷款购逸达首付低至两成,12-60期灵活选;置换购逸达享至高4000置换补贴;基础流量终身免费,增值流量3年免费(2G/月),终身免费OTA升级。以更实惠的价格入手更卓越的产品,对于消费者而言,在这道选择题上,并不难抉择。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