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自主合资,新时代下合资品牌的新活路?

自主品牌崛起之后,合资品牌现在遇到了一些困难,可能是品牌层面的,也可能是销量层面的,市场格局被自主品牌打破、价格体系被“重塑”,合资品牌该怎么办?

于是我们看到了很多合资品牌开始去寻求新的谋生方法,这其中最直接的做法是通过价格进行调节,尤其是2023年进入到下半年之后,从年初开始的降价继续延续,而且主角开始逐渐转移到合资品牌之上。

这其中有官方高调宣布的,也有经销商悄悄进行的,进行降价的合资品牌也是既有销量不好的,也有卖得好甚至之前需要加价的,看来日子没有之前好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还赶上之前金九银十这样一个销量更高的卖车时间段。

但是价格的调整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说,很有可能会对品牌产生一些不可逆的影响,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合资品牌的一些统一动作,也就是成立新合资品牌,这并不是一件多么新奇的事情,这其实就是之前游离在市场边缘的自主合资,那么在现阶段,其是否有了新的发展空间?是否能够帮助合资品牌摆脱现有的一些困境?

自主合资这几年有什么发展?

其实说难听一点,自主合资这几年的发展就是一地鸡毛。应该是在2008年左右,中国汽车市场正在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那个时间段无疑是合资品牌占据了市场的主体,自主品牌正在发展的蓄力阶段,出于担心发展缺乏核心技术,在国家政策的主导下进行了自主合资。

理念、启辰思铭宝骏之诺这些名字放在当下虽然喊起来没那么响亮,但是如果关注汽车市场的人们,一定不会对这些名字陌生,这其实就是那一拨自主合资品牌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牌,涉及到了日系、美系、德系等品牌。

十五年的时间,自主合资发展起来了吗?答案已经摆在面前,能留在市场里面就算是自主合资的胜利了,就不要提发展与壮大。

为什么在政策的推动下却迎来这样一个结局?仔细想想就能想明白,当时还都是以内燃机为主,彼时的核心技术基本上都掌握在外资企业手里,当时的自主品牌可能能做出来但是并不能做好,这就导致当时的自主合资产品都是借用外方品牌的“退役”车型去换个皮,降降配置,进而给到市场一个低价诱惑,所以说自主二字在当时就是摆设,没核心技术、没自主把控。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当时也是想通过这些低价品牌与产品去向下扩充一下市场,将合资体系定在高位,不想让自己放下身段去下探,搞这么一个明显就定位低端的新品牌岂不是合了合资品牌的心意。

面对当时快速发展的国内市场,如何让效益更大,显然不会是针对市场专门去打造本土化车型,而是快速将手里现成的东西转化成可销售的产品,换标老车就是这样进入到市场,半死不活地维持着自主合资在国内市场的存在感。

随着市场快速发展过后,增量专为存量,这个时候产品自身品质开始被消费者更加重视,竞争加剧,自主品牌开始掌握核心技术,新能源路线的出现开辟了新的赛道,这样的背景之下,加快了以老旧燃油车为主体产品的自主合资品牌没落。

仅靠外方品牌背书,却没有创新、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注定会被市场淘汰,不过随着电动化技术的不断推进、合资品牌在这一方面的转型缓慢导致地无法快速跟上市场节奏等问题,自主合资再一次出现在品牌方的眼里,并且被赋予了一些新的意义。

扩展业务变成新时代的求生之道

发展新能源这件事情,经过这么几年的推进,可以证明在脱离外方品牌后我们自己也能够做好,例如近几年自主品牌不断加码混动技术,让混动从普及阶段走进了米上雕花的技术爆发阶段。

再有电动化领域的多方发展,目前国内已经在电动车方面形成了自身比较完整的配套上下游产业链,包括自身的动力电池产业也超越日韩;同时,新能源与智能化的软硬件结合如今国内走到了全球前列,甚至海外车企要寻求国内的合作伙伴来反向合资。

现在合资在国内市场面临的问题其实就是转型慢,并且受制于自身品牌体系,或者说受制于全球化的产品布局,很难在短时间内针对国内市场的快速需求变化去推出一款或者多款面向新能源市场的电动化产品。

又或者说是面对众多自主品牌在新能源产品上不断刷新出的更低价格,合资品牌如果用全球的范围的价格体系在国内定价,那就注定意味着自己的产品与市场渐行渐远,毕竟国内有着太多价格更低,配置参数却更优的产品。

那么眼看着市场摆在这里,现在很多合资品牌插不上手,眼巴巴地看着这部分的市场份额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这怎么行?那么这个时候,之前没有搞起来的自主合资似乎在此看到了发展的机会。

之前的自主合资失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品牌背后缺少坚实有力的推动,就像前面说的,之前自主合资算是被视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增量去做,但是现在则像是必须补齐的一块缺陷。

像之前的启辰基本上就是换壳日产,但是在铺开新能源产品的过程中,东风日产的脚步其实要落后两田,直到今年才在奇骏上应用了混动,但是整体品牌在新能源的覆盖面相对较少,所以现在启辰这个品牌则是要扛起转型的重任,并且要走在品牌的前端。

再有宝骏算是自主合资里面独立程度较高的一个品牌,尤其是今年的悦也引起了比较高的话题,之前宝骏在燃油车上做的文章可能如今都要转移的纯电产品上。这种让自主合资专注电动化其实对于合资品牌来说是有一定的利好,毕竟这就是其目前在中国最缺少的东西。

像东风本田刚刚推出的新能源新品牌灵悉,其实就与之前的自主合资有着明显的不同,如果说之前的自主合资没有脱离出合资品牌的体系,或者以外方品牌为主导,那么以灵悉为首的这种自主合资其实就已经形成了自主独立。

所以在这次发布的概念车上我们几乎看不到什么本田的影子,相反这台车看起来会更像东风,东风这几年其实一直在寻求新能源上面的突破,像岚图、猛士,既有面向中高端的,也有冲击细分市场的,但是从量的转化上还缺少火候,这次通过东风本田这样一个合资品牌去背书,再加上本土化的产品打造理念,也不失为一个新的尝试。

但是在发布会当中,品牌方并未对品牌进行过多的阐述,但是我们可以进行猜测,除了弥补现阶段东风本田在纯电产品上的缺失之外,或许也是考虑到目前日系品牌在电动化上面的整体时间规划,例如2027年左右计划的固态电池,此次在国内推出新的新能源品牌也能与下一代电动产品的推出时间进行了衔接与过渡。

总结

综上来看,未来的合资市场有可能会形成一种新的格局,也就是围绕目前市场当中的传统合资品牌,诞生出一圈围绕于此的新自主合资。

那么新的自主合资的发展方向必然是不能像之前那样不思进取,而是应该像新势力品牌那样,搞出一套属于自己的东西来,尤其是要有自己的创新,可以是技术层面的,也可以是产品理念上的。

毕竟相对那些互联网起家的新势力品牌,自主合资的资源更丰富,对于造车基本上是轻车熟路,而且将产品推向市场的节奏也会更快,而且是否能够做到真自主,这也是自主合资在后续能否活下来、能否给品牌带来效益的关键。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