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如何理解蔚来的长期主义大饼?

文|Karakush


昨天,蔚来发布了公司史上最不务正业的副产品,蔚来手机——


“一部为蔚来车主而生的手机”。


发布会结束,我们就搞到一台热乎的黑色旗舰版,打算放在自己的车上试试专门而生的车手互联功能:

结果发现支持车控的车机版本还没有推送到车,在今晚9月22日才开始推送,也因此试了个寂寞(不过可以给非车主用户、以及蔚来Aspen、Alder平台用户做个参考)。到9月28日大货正式交付市场,应该都更新到位了,能得到完整的体验。


从展示来说,车手互联的程度看齐乃至小小超过目前互联圈的顶流华为/鸿蒙。


除了基于UBW技术无感开门,同样丝滑的无缝流转,以及投屏平行操作,Nio Phone还能进行车内功能控制,把过去几年好不容易从车里去掉的按键再做到手机上。且不问为什么,反正是多一项技能,看阁下如何应对。



图片


机子层面,拉到目前世面上安卓最顶硬件,无愧6499-7499元的旗舰质素,却也没有太多震撼惊喜。虽然专业口碑平平无奇,但是订单似乎爆得不行,现在下订等待时间最长的EP顶配要排到11月30日发货。


饶是如此。很多业界人士、蔚来车主,看罢仍旧表示担忧:主营业务适才晃晃悠悠站上两万,你蔚为什么不认真卖车?


尤其手机业务,自去年立项,所收获的外界臭鸡蛋远大于鲜花与掌声。


手机这笔账,竟然还挺清楚


往大了说,手机厂都在艰苦跨界下海造车,蔚来却凭借一己之力——绵薄的财力和零基础的实力,逆行潮水的方向,平地组团自研造手机;往小了说,如果按照超级车钥匙的逻辑分明有更便宜的做法,比如整个联名专属。


对此,李斌是这么算的:


往大了说,蔚来确实没有意愿,并且在这个阶段也没有资源或精力,参与手机行业的竞争;而往小了说,手机其实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困难。


图片


首先,手机研发花不了这么多钱。


今天做一款旗舰手机,门槛不高。手机行业的竞争难度和压力在于卖而非造,李斌认为,一个手机公司既是渠道运营商,要管理多渠道,本身也是互联网服务渠道,要靠服务赚钱。竞争很复杂,但是创新很少。蔚来不参与大面竞争,也便不会涉及硬核费钱的环节。


同时,蔚来模式本身不重,目前手机研发团队约有600人,主要都是软件相关,并且规模不会进一步扩大,毕竟蔚来只出这一款手机。而制造则交给蓝思科技代工。


其次,手机业务可以憧憬毛利,这取决于汽车销量。李斌随口比方,假设500万车主有一半愿意买手机,每三年买一次,手机就是有毛利的、可持续的业务。具体的盈亏平衡点,可能需要在第三代产品后才能达到。


非车主用户显然将加快这一进程。不过按蔚来参与赛道的层面来说,就得看手机产品本身的使用满意度。


其三,则是从长期主义出发,从公司体系效率出发,从用户利益出发,手机是解决全生命周期体验所做的有意义、有价值的创新。


不过这也是目前最有争议的话题。无论长期主义、还是体系效率,正义却含糊,很难在当下拿出可量化的衡量标准,外界只能看到巨大的投入和不成正比的业绩干着急,眼望春天、却倒在冬天,怎么办呢?


而类似手机这样,需要长期、体系性去看待的业务,蔚来非常多。


昨天创新科技日,蔚来用三个小时的汇报,梳理了自2015年开始搭建的技术框架,涉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慧能源、全景互联、整车全域操作系统、车辆工程、芯片和车载智能硬件、电池系统、电驱及高压系统、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全球数字运营等12个板块。


图片


其中有些业务,是已经得到回报“验证”的,比如自研芯片。


作为与手机费解程度并驾齐驱的业务,在昨天却拿出靠谱的商业模型。它的第一个产品、激光雷达主控芯片“杨戬”,是团队“小试牛刀”的成果,相较于之前的主控,不仅性能提升、功耗降低,更重要的是成本,每颗能省大几百。


李斌直言,这是一笔挺划算的投资。研发基本一年左右回本。


不过更多投资回报并不直观。并且业务庞大、自研,使得蔚来研发投入始终高企。目前,蔚来的研发是每个季度保持营收20%、也就是30亿元左右的投入。某种程度上这也导致蔚来亏损始终严峻,超纲投入的两个大头,一个是基建、一个是研发。


李斌说,这个投入规模还是在可以承受范围之内的,也是参与下一阶段智能电动汽车竞争的一个基本保障。


但是下一阶段到底多远,长期主义到底多长?它是穿透时间的神预测,还是短期问题的遮羞布?是值得讨论的。


图片


三分在坚持、七分靠眼光


很多朋友对于长期主义有个误解,就觉得是坚持不懈,直到“总有一天”天道酬勤。


它当然需要坚持。蔚来从2015年创办开始,创始团队就立志要做一个全球有领先研发能力、技术能力的公司。持续投入到现在,才在全球6个国家、13个城市建立起11000人的研发团队,拥有超过7300项的专利。


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在波谲云诡的投机倒把之间,确立正确的方向。比如早年中国汽车产业盛行逆向工程,市场好、来钱快;但是蔚来选择自研,做底层的正向开发。


它的电机甚至选择自产;它的车身也攻克了非常多工艺和设计的挑战。李斌回忆,蔚来甚至还没成立的时候,公司花的第一笔钱,就是研究能不能在中国采用全铝去制造车辆。可行性调研结束之后,直接把调研的哥们儿招了进来。


这成为今天蔚来车辆工程原子能力的基础,也是在智能电动汽车赛道持久的竞争力。那些赛道初期逆向起家的,现在不是垮台,就是转而自强不息。这就是长期主义落听所指的方向。


图片


更近一些的例子,是辅助驾驶。蔚来从2021年发布首款NT 2.0车型开始就是搭载四颗Orin芯片,提供市面最富裕的算力,其中两颗主控、一颗冗余、一颗训练,但是在业界看来,就是奢侈、没用、加上用途不明的浪费。


而在昨天,蔚来公布自己城区NOP+的开城标准,以经过用户群体验证的城区道路里程为计,旨在保证每一条路都经过验证、每一条路都可以去迭代,也就需要针对每一条路做相应运营。


常规的实验车验证完全不行,即便百辆规模的车队,相比用户里程所需数据要低上两、三个量级,再扩大10倍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所以蔚来采用群体验证,通过智能系统把用户车发动起来,分布式验证开通道路。这要求单车具备大量算力去做数据处理,落在车端硬件和云端算力上,就是四芯片架构中的一块留作群体智能。因为这是一块单独的芯片,正常功能的使用完全不会受到影响。


方案优劣按下不表,但是朝着这个技术方向,四芯片先验布局有充分的道理。



图片


长期主义,是暗含挑战现实的意味的,它不是坚持去做当下看上去正确的事,当然也不是无因的反叛。


而是把时间拉长之后,从一个不确定性的世界里,看到一个相对确定的规律——可能是技术发展的方向、是商业竞争的本质、是行业周期的变化。


这个确定性或许会被某些“偶然性”的成功压制,但是终究不会被超越。


今天长期到底是有多长?


过去汽车行业的周期,是五年。因为五年一代产品、一代竞争,周期由竞争格局为定。但是现在节奏快得多、也离谱得多。


短期竞争来讲,李斌判断,将来两年还是至关重要的,不是每个人都能过得了。蔚来也在为确保自己能过这两年做准备,他们很早就预测2024-2025年是决赛圈开始,前面都是资格赛、淘汰比赛;而在决赛圈后还要经过10年才能尘埃落定。


也就是说,起码要看到2032-2035年完成转换,真正显现出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至于谁能够留在牌桌上,李斌也很难看清,汽车行业不是赢者通吃,他说最近对这个事情有了更深的认知。


图片


与此同时,大环境也让周期的不确定因素增强。汽车原本就是一个高度政治敏感的产业,现在加上能源变革、全球数字保护等等因素,形势超级复杂。


在这样的背景下,长期主义能把握的或许不是外部局势,而是只能返回自身。“你的竞争对手是你自己。”李斌说,“你把你的产品做好,你的产品做对,你的体验做好,你的服务做好,你就会有支持你的用户,这个行业真正的竞争对手是自己。”


图片


当然,在行业变革时期,到底用多长时间维度去看待“什么都要做对”的投资回报,非常重要。


在同行眼中,李斌坦言,何小鹏也和他说过好几次,不要做这么多投入,省点花钱。李斌特别可以理解,不过强度是不能减的,效率确实可以提一提。


蔚来内部也在反思,从去年四季度到现在做了很多的总结,包括研发,也包括销售、服务、和用户体系。


比如NOP+,方案虽然挺美好的,进度远远落后于友商。


图片


在李斌看来,蔚来效率最佳的时候,是在2020年的二、三季度,公司在反应速度、团队自上而下全部的行动一致性、到组织能力、系统能力都是非常强悍的。然而出于内部和外部的种种原因,从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蔚来确实变得不够敏捷,于是最近做出很多调整,来进一步提高执行效率。


有些东西是大家肉眼可见的,易于认可的。比如在上篇《蔚来的强人血脉,终于要觉醒了》中,我们提到的销能扩展,包括增强销售培训、提高试驾体验,蔚来开始思考每一个阶段的细致目标怎么做到使命必达。


总的来说,李斌说心里还是有底的,经历过2019年我们就非常的清楚公司的边界可以守好,我们有信心各个方面都有上扬的轨道,挑战虽然巨大,但信心我们从来不会低。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