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汽车芯片国产化:不再只是空谈

国产芯片厂商在汽车行业的崛起已经成为热门话题,这个话题已经被讨论了很多次了。以前几年,国内的芯片主要还在产品研发阶段,大规模量产的车辆并不多,所以国产芯片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阶段。但是最近两年,国内的芯片开始快速将产品量产上车,汽车芯片领域也出现了国内企业的身影。亿欧智库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芯驰科技、地平线等国内汽车芯片公司的产品不仅成功进入到汽车产业链中,还在智舱、智驾等核心智能化领域实现了大规模量产。比如芯驰的X9系列座舱芯片已经在上汽奇瑞长安广汽北汽东风日产等车企的车型中量产上车。而地平线的征程3、征程5系列已经进入市场,并且已经被理想汽车的多款车型采用。随着国产芯片不断发力,汽车芯片的国产化率势必会越来越高,国内汽车产业链也将变得更加完善。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优秀的国内汽车芯片企业崛起,为整个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大变革的背景下,软件定义汽车已经成为共识,并且芯片是软件定义汽车生态发展的基石。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的汽车芯片基本上都是依赖海外的产品,国内的芯片产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低端应用领域。然而,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转型的进行,对汽车芯片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的汽车芯片产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一些新兴的本土芯片企业推出了面向高性能车载计算和控制的芯片产品,逐渐成为市场的关注焦点。除了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车规MCU芯片也有很多进入市场,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已经有20多家芯片推出了车规级MCU产品。

例如2022年4月发布的芯驰E3系列,是现有量产车规MCU产品中最顶级的产品。芯驰E3系列在性能和可靠性方面都能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并且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核心的计算类芯片和域控芯片领域,国内的芯片中,地平线和芯驰的量产速度最快。地平线工业芯片和汽车芯片的累计出货量已经超过了300万片,而芯驰的全系列产品出货量也超过了200万片。这两家企业的成功发展展示了国内汽车芯片产业迅速崛起的情况。与此同时,国内芯片还开始向海外“输出”,一方面随着中国智能电动车走向全球,另一方面也积极与欧洲车企展开交流。通过这些布局,国内的汽车芯片产业正迎来蓬勃的发展,有望在未来占据市场的一席之地。

虽然目前国内汽车芯片产业的发展方向非常明确,但是目前的现状还是要认识到。中国虽然占据了全球汽车市场的三分之一,但是在汽车芯片领域,中国的占比还不到5%。这个事实虽然有些残酷,但也是确实存在的。然而,另一方面,中国的汽车芯片市场规模也在快速扩大。根据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的预测,到2030年,国内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美元,每辆汽车所需要的芯片数量将会达到1000~1200亿颗。从前后对比可以看出,虽然目前国内汽车芯片的占比仍然较低,但市场正在迅速增长。对芯片公司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只要抓住这个机会,国内汽车芯片产业将有可能重新塑造汽车芯片产业供应链的格局。


在这样广阔的市场环境下,国内芯片正在加速与海外的竞争,并且在这个竞争过程中,国内芯片产业的优势开始显现。从性能和可靠性来看,一些国产芯片已经超越了海外。比如,虽然高通的8155芯片是目前旗舰车型的主流配置,但国产座舱芯片在性能上并不逊色。此外,海外大厂的产品普遍面临着成本较高的问题,无论是高通的座舱芯片还是英伟达的智能驾驶芯片,成本都不便宜。然而,根据中国汽车行业的现状,只有售价在30万以上的产品才需要更多的附加值功能,才有可能承担得起昂贵芯片的成本。而国内汽车销量最大的贡献者是20万以下的A级车和部分A0级车,这些市场对成本非常敏感。对于这些市场来说,消费者需要的不是非常多样化的功能,而是好用的基础功能,所以性价比非常重要。国内芯片在成本控制方面非常优秀,能够在有限的成本内提供最多的功能。此外,与海外相比,国内芯片在研发和生产方面都更集中在国内,这代表了更灵活的合作机制。当前的汽车产业链正在快速重建,车企和供应商之间的分界正在消失,融合发展的趋势逐渐出现。因此,主机厂与供应链的联系非常重要。而国内芯片更了解国内车企的需求,目前主机厂的产品分类非常多,所需产品也有所不同,国内芯片可以提供更多不同的选择,与车企的互动也更深入和多样化。今年8月,芯驰与上汽大众上海成立了联合创新中心,双方展开了多层面的战略合作,包括芯片应用和域控制器开发等方面。


这样的合作已经不是孤例,在当前的汽车产业链中非常重要。此外,国内芯片产业的供应链也正在快速建设,一些芯片企业正在组建自己的生态链,以更好地为车企服务,实现软硬件的合作,降低芯片上车的时间和投入。与车企人员进行交流时,他们普遍认为,汽车芯片领域必须改变过于依赖海外进口的情况,至少要加入一家国内供应商,实现关键产品的自主可控。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国内芯片的产品在性能和制程工艺方面可能与海外存在差距,但他们的产品同样非常优秀。此外,这些企业还能够提供海外供应商无法提供的服务能力,在推动国产芯片上车的过程中也会更加方便。总的来说,国内汽车芯片产业的前景非常光明,国内芯片的未来正在到来。随着更多的参与者和产品进入市场,国内的汽车零部件领域有望与海外大厂平分市场。

结语:在中国汽车产业中,车载芯片因其技术要求较高,长期以来都是一个空白。要实现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芯片自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尽管面临很大的困难,但仍然有机会可以挖掘,车载芯片对于国内厂家来说增长空间非常大。从去年开始,国内芯片的出货量已经开始增加,并且越来越多的车企宣布采用国内芯片的产品,这为国内的芯片产业在车载芯片领域开辟了一道口子。然而,国内的主要厂家仍在不断进行汽车芯片的研发,并且在制程、软硬件开发和合作生态搭建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布局。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品进入市场,汽车芯片领域的格局将会重塑。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