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设计师下岗也要打脸李想,理想纯电MPV必须长这样?

互联网到底有没有记忆?至少李想在理想汽车全新MPV车型(理想MEGA)身上的“跳楼”梗,大家是都记住了。最近有博主制作了相关车型的个人渲染图,李想亲自下场给出了“肯定”评价。而就在4个月之前,面对网上风格类似的DIY设计图,李想给出的则是大相径庭的评价。甚至不惜拿出“跳楼”一词,来形容否定的强度。于是网友们纷纷打趣,在评论区调侃这位风头正盛的新势力掌门人,到底什么时候“跳楼”。玩笑背后,我们也不得不问一句,到底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才导致这一连CEO都直呼不可能的设计风格,最终非用不可?

“子弹头”造型上世纪就有了

这个半年内让李想自食其言的车辆设计,其实稍有阅历的车友都能说出另一个直观的表述,这便是“子弹头”前脸。比较著名一点,且国内车友相对可能熟悉一些的案例,有上世纪90年代诞生的丰田普瑞维亚。其实同期通用旗下也诞生了诸多“子弹头”造型的经典产品,只是一方面初期通用并没有明确的细分方向,另外这些产品的影响力也不如丰田普瑞维亚。但是这依旧为别克GL8这一长期坐断国内市场的经典车型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无独有偶,腾势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也在微博上晒出了20年前比亚迪一款采用类似设计的概念车。总之,在那个年代,“子弹头”设计红极一时。除了在主观上极具科技和未来感,从而更为贴合那个世纪之交的年代与用户心态外。这一设计绝大多数情况都应用在了产品身上,这也为它在近30年之后重出江湖,埋下了伏笔。

三点优势,纯电MPV很需要

相比“子弹头”设计的浪漫与科幻,它与的结合,从初期就充满了“精打细算”。简而言之,这种设计能够为汽车带来三大核心优势。即:低风阻带来低能耗、理论空间利用率高、控制风噪能力更优。

既然优势这么多,那么“子弹头”设计为什么没能延续下来呢?我们一个个来看。首先,能耗方面,其实“子弹头”设计理念诞生的背景,就是在上世纪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之下。从这方面来看,汽车设计师们并非不接地气的存在。只不过,相比上世纪90年代后,燃油车在涡轮增压、高压直喷,以及多挡位自动变速箱等三大件领域技术方面的突飞猛进。使得汽车设计方面零敲碎打省下的油钱变得不够看了。

而在空间利用率方面,我也加上了一个前提,即理论利用率高。这个理论便是,“子弹头”前脸设计下,动力系统能够顺利塞得下。由于空间是的生存核心,所以基本都是采用发动机横置结构。再加上“子弹头”局促的发动机舱空间,整套动力系统未必能够顺利安置。如果表面上看起来车头短且平滑,但内在实际还侵占了车内座舱空间以布局动力系统,那么所谓的空间利用率高也就不存在了。至于最后一点对风噪的控制方面,整车的NVH是一个系统工程。参考动力系统的进化,车辆NVH的控制力水平也是水涨船高。更何况,燃油车背景下,车辆的风噪“并不孤单”,特别是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

但是把这三点套在纯电动身上,则演变为“寸土必争”的戏码。比如说对于驱动效率动辄超过90%的电机,以及续航焦虑仍然客观存在的车而言,在风阻上下功夫,几乎是必选项。更不用说对于这种既高大、又壮硕的车身尺寸而言,减少风力的影响,效果更为明显。而且类似的“子弹头”造型还可以有效减小空气流紊乱的噪音,参考高铁火车头的设计理念。毕竟对于“消除”内燃机的车而言,风噪在高速场景下的影响,变得尤为突出。至于发动机舱较为局促的问题,愈发高集成化的电驱、电控系统,已经把进气、喷射、燃烧、涡轮、排气等一系列复杂环节替代。

安全隐患,只有新能源能规避

但你以为这就是全部的答案?前面其实有一个逻辑空白,既然“子弹头”造型的优势在燃油车时代只是聊胜于无,那么保留与废弃又有什么大区别呢?或者说,为什么众多车企都步调一致的放弃了“子弹头”设计?答案就是安全性没办法保证。

其实我们只要简单翻看一下各路权威安全碰撞测试之中,有关的测试结果。即便是那些耳熟能详的优秀产品,也不乏“翻车”案例。比如在2018年的中保研测试中,别克GL8直接在正面25%偏置碰撞中得到“P”的“差评”。经过针对性加强后,3年后别克GL8在中保研测试中,同样的25%偏置碰撞,也不过是差强人意的拿到了“A”良好评价。总之,与我们印象中的“五星批发”画风不同。车型在碰撞测试中,总是容易制造新闻。其中尤以正面碰撞测试成绩,即便是“打补丁”,上限还是偏低。

而我们只通过图片,就能很直观地发现,包括别克GL8、丰田赛那Sienna这种热门车型,即便在车头部分进行了“乘用化”的优化。但的特性,与对空间的追求,使得这类车型的前溃缩区设计相比同价位的轿车与SUV产品,难度要高出不少。所以,要说车型不适合参与正面小角度重叠偏置碰撞,也不算冤枉。而且这还不算一般不在评价标准之中的追尾场景,毕竟的第三排座椅,一般距离车尾的距离要更为紧凑。总之,车型的被动安全问题,是“天生的”。除非在原有架构下大尺度地“打补丁”,否则只有转换底层技术逻辑,才有可能规避。而这个根本性的转变,在新能源产品上,被带来了。

以理想汽车为例,不仅首款纯电车型理想MEGA逐渐揭晓,其纯电产品线的技术核心也基本被曝光。其中与安全框架密切相关的,主要有无模组电池的应用,以及一体式压铸技术等等。前者除了优化电池容量、续航表现之外,根据同类技术应用的经验,以及潜在的升级为底盘电池一体化技术的可能,都会强化车辆侧面的被动安全防护能力。而一体压铸技术则更为直观,相比于传统的焊接,压铸工艺在强度上的优势几乎是碾压式的。特别是车头和车尾部分的大尺寸一体压铸件,既是车最有可能出现的压铸部位,也能为最为薄弱的被动安全环节提供帮助。

再展开一点来聊,一体压铸技术的应用,也为铝合金材质绕开曾经大面积焊接的技术难题,为车的轻量化作出贡献。而更好地控制车重,也有利于大尺寸、大重量,且需要多负载的车型,减小惯性影响,提升刹车性能。总说时尚是一个圈,其实对于汽车而言,在看似轮回的设计语言背后,其实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扬长避短罢了。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