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10年了,谁来破“20万以内造不好智能电动汽车”的局?

2021年,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第十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表示,15万以内造不好智能电动汽车。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即便把价格提升到20万级别,也没有一款能打的智能电动汽车。


当时市面上能够找到的兼顾智能和电动的20万级智能电动汽车主要是小鹏P7特斯拉Model 3和Y,而且主销车型价格基本都超过了25万。其他如蔚来866,以及理想ONE极氪001,智己L7等车型价格均超过30万。


2014年第一批造车新势力涌现之初,大家都在说科技普惠的概念,但是一直到今天,市面上能够找到的高质低价智能纯电车型并不多。


近10年过去了,市场依旧沉寂,但近期要上市的睿蓝7打破了僵局,15万级605续航,后置后驱、五连杆、One-box线控制动;20万内要上车激光雷达,再配合4D毫米波雷达、龍鹰一号座舱芯片、AR-HUD等各种配置。操控和智能都拉满。不久前的成都车展上,睿蓝7进行了全球预售,喊出了“真诚”、“中国汽车和用户在一起”的口号。



在整个市场依然需要高价格高智能来衬托高端属性的车型面前,睿蓝7的“搅局”显得格外惹眼。但在破局背后,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的是,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智能电动汽车的科技普惠。


智能纯电为何难普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尽管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渗透率已经突破30%,但高品质智能电动汽车依然难入寻常百姓家。


市面上同时满足至少600km续航且具备高速领航智驾功能的车型,价格基本都在25万以上,但大部分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10-20万区间,这导致市场与需求严重脱节。


成本是制约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仅电池这一项就足以让车企们绞尽脑汁,它牵扯到车辆的安全,续航,充电,方方面面,这些问题最终都会流向成本。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上,矛盾无处不在,续航与成本之间的矛盾,充电速度与安全之间的矛盾……    


为了解决续航问题,目前整个行业的办法依然是在电池上做加法,但这并不是一个标准答案。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曾直言,通过增加电池来扩大续航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增加的电池成本最终还是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充电问题同样棘手,中汽中心最新的用户调查中显示,影响用户购买电动车决策因素中,充电问题位列榜首,占比高达56%。



这两天,宁德时代发布了4C神行电池,称有望让20万级别车型享受快充便利,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该技术方案高度依赖车企的超充桩,以及电站的配电供给,跟800V一样,名头虽响,效果却难料。具体到当下,用户眼前的充电困局依然难破。


与电气化相比,智能化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


当整个行业卷向城市NOA,甚至端到端的智能辅助驾驶。高精度传感器,大模型,大算力芯片基本都是标配,这样车辆成本直线飙升。以激光雷达为例,单颗售价基本在5000元(不同车企与供应商之间签订的协议不同,批量采购会更便宜)左右,目前业内主流的高阶智驾系统都至少标配一个Orin芯片,价格在400美元左右,配合4D毫米波,AR-HUD等设备,车企想要呈现一个好的智能化状态,成本压力非常大。


这还是理论的硬件层面,在看不见的软件层面,算法开发,实车测试,验证……都需要车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去完成,最终反映在车价上。


这些因素都在制约着智能电动汽车企业的发展。

     

降本没有捷径,需要硬实力支撑

     

成本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拿出好产品的能力,但把问题拆分开来,也并非没有办法。 


车企在这方面有3个常规的思路:通过拉高价格cover成本;做好长线思维,短期内赔本赚吆喝;发挥规模和体系能力,并且参与到整个产品开发体系内部,和供应商一起共创,从各个维度尽可能降低成本。


第一种最简单,也是为什么大部分智能电动车企喜欢高端起手的一种重要原因;第二种也比较常见,先立口碑,通过口碑走量,再通过规模降低成本;第三种最难,需要企业有自身有较强的技术储备。 


依托吉利集团乘用车每年百万级出货量以及自身技术积累。睿蓝汽车希望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既要性价比又要高价值。 


于是很多最新的技术汇集在一款不到20万的智能电动汽车身上:堪比两颗8155的安托拉1000pro计算平台、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自主品牌几十年的发展经验显示,好的产品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堆料”,好的智能电动汽车更是如此。 


睿蓝汽车花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打造了GBRC水晶架构,它与SEA浩瀚架构同宗同源,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和可拓展性,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用户需求。  


在整体架构的基础上去强化车辆的单点能力更容易,比如睿蓝7优秀的操控性能就得益于此,在好的架构下去调校一个优秀的底盘,进而去赋能车辆的驾驶,操控性能。


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游戏规则变了,产业链结构由原来的链条式变成了现在的圆桌式。要保证核心的产品竞争力以及降低成本,主机厂不仅需要有自己的know-how,还需要渗透到产业链内部,与供应商一起合作开发。


在睿蓝7,睿蓝汽车做了很多突破性尝试。 


睿蓝自研了一款超级热泵,它在零下43度还能工作。特别是冬天的时候,即便在开暖风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持极低的消耗,让用户在冬天依然能够实现暖风自由。


这是业内首创,睿蓝汽车还申请了专利,由于掌握了核心技术,能够控制成本,睿蓝在睿蓝7上全系标配了相关功能。  


在智驾芯片上,睿蓝汽车联手海康威视,AutoBrain,德州仪器业内首创了单域单芯片设计,把算力充分利用起来。目前业内所谓的大算力芯片基本都是多芯片集成方案,各个芯片彼此之间的交流其实也浪费了很多算力,并且还增加了功耗,对芯片的散热和耐用性提出了要求。单域单芯片能够最大化发挥芯片的价值。 


泊车一般基于毫米波来做,但是传统的毫米波雷达无法探测物体高度,在一些弯道上会有视觉盲区,为了更好的泊车体验,睿蓝7加入了4D毫米波雷达,这让它能够实现跨楼层泊车功能。增加的硬件成本需要在每一个开发细节里去不断抠出来。



睿蓝汽车做了很多这样的创新,虽然过程很痛苦,但总要有人先跨出第一步。

     

越级才能突围

     

特斯拉Model Y小鹏G6双双爆火证明了智能纯电轿跑SUV是一块绝对有用户需求的市场,睿蓝汽车在调研了一圈后发现,尝试的企业并不多。因为它对车辆的操控、智能、空间、配置都要求太高,产品必须是绝对的六边形战士,在20万级成本控制下,可谓是螺丝壳里做道场。


这里面能够参考的案例并不多,但一个基本可以确定的逻辑是,只有提供越级的产品力才能突围。 


针对睿蓝7,睿蓝汽车成了用户洞察专项小组,在20万级别,逐个挖掘用户痛点并提出针对性解决办法。 


在电池安全和充电体验上,睿蓝汽车和国轩高科一起专门开发了胶囊电池,从预、防、堵、梳四个层面保证系统不起火。系统还采用3个两并四串模组,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71瓦每公斤。电芯层级可以实现常温下大于2400循环,OH大于80%,实现全寿命1.4C快充。    


在溜背造型限制下,出于成本和车内空间考虑,20万级智能纯电轿跑为了保证车内空间都不配备遮阳帘,但睿蓝汽车认为,这是用户刚需,尤其看到更高价位的友商品牌在这方面“笨拙”的处理办法被大量用户吐槽之后,睿蓝汽车意识到,不管多大的阻力都要上,这也让睿蓝7成了首款全系标配遮阳帘的车型。



需要强调的是,溜背造型不止为了美观,还有提升续航的考虑。很多人觉得风阻对续航的影响很微小,可以忽略不计,但实际上,风阻对续航的影响非常大。   

 

《张朝阳的物理课》对于风阻和续航的关系有这样一段描述:“汽车在行驶中主要受到的阻力为风阻和滚阻(滚动阻力),风阻正比于风阻系数*迎风面积*速度的平方,而滚阻在120 km/h以下时一般可以视为随速度线性增加。据文献调查0.3的风阻系数的车辆中风阻会占50%的耗能,而0.2的风阻系数的车辆风阻会占据40%耗能,每降低0.01的风阻系数可以增加5-8 km的续航。睿蓝7有着0.238的超低风阻,为里程焦虑划上了一个句号。”这也是为什么同样度数的电池,有的车型可以做到很高的续航,有的车型却做不到。 


4音区锁定是一个不容易被发现的隐性需求,一般都出现在20万以上级别车型,而且大部分只是噱头,体验上做到并不好,但睿蓝汽车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用户痛点,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重点突破。



20万级别,市面上主流的辅助驾驶方案基本都是6V5R(6摄像头5毫米波雷达),功能主要集中在横向感知,但睿蓝汽车在用户调研后发现,真实的驾驶场景中,纵向的变道,超车才是高频场景,于是睿蓝7增加了侧面4个,做到了10V5R,以保证车辆的纵向能力,尽管这样会增加额外的成本,但在用户体验上,这种东西没有办法妥协。


通过越级竞争的方式,睿蓝7在高质低价上做到了很好的平衡。以用户群体区分,开创了智能纯电轿跑三剑客的新格局。特斯拉Model Y主打30万价格区间,小鹏G6主打25万价格区间,睿蓝主打20万以下价格区间。    


智能电动汽车高质低价之路道阻且长,但行业需要一个引导者率先跨出第一步,可以预见睿蓝7的火爆,这一枪才刚刚打响。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