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新势力两极分化加剧?零跑、哪吒是时候思考自我了

编辑丨短腿马

在今年8月,国内汽车市场一反往年“淡季”的常态.

根据相关统计,8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零售量接近70万辆,同比增幅和环比增幅分别达到了32%和9%。

毫无疑问,在8月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俨然一派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景象。

其实,当我们仔细地打开每一个品牌的销量数据,也不难发现,有的品牌住在高楼、有的品牌屈居深沟,在两极分化现象愈发严重的同时,也慢慢地展现出了一些隐忧。

8月新能源市场,格局如何?

8月份的新能源市场销量,基本上没有太出乎意料。

比亚迪依然是“稳王”,高居第一的ta凭借着二十多万台的单月销量,几乎无可指摘,国产新能源的半壁江山,也非比亚迪莫属。

如果把特斯拉这个美国品牌剔除出去的话,那么排在销量榜第二位的则是埃安品牌。

不过需要一提的是,埃安虽然排在第二位,但是它的单月销量却仅为比亚迪的1/4左右,具体数值为5.2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势力品牌中,理想8月份的表现继续展现出较高的走势,其单月销量约为3.4万辆,位居新势力品牌的第一位。

至于在后方,各大品牌基本上都没有拉开太大的差距。

蔚来单月销量约为1.9万辆、深蓝单月销量约为1.4万辆……零跑、小鹏、极氪、哪吒等品牌的单月销量基本上也都是1.0万辆到1.3万辆区间,差距不算大。

回过头来看,我们也发现了一个现象:有很多新能源品牌特别是新势力品牌,在往日经常宣传自己销量“屡创新高”,但回过头一看,单月一万多的全品牌销量数据,甚至连一款热门单车的销量数据也比不上……而在这背后,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零跑和哪吒会讲故事,但消费者并不买账

坦率来说,在目前的新势力阵营里,蔚小理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而随后的零跑、哪吒等品牌,无论是自身的实力还是市场认可度,都不是那么地高。所以,这些品牌开始变得很喜欢“讲故事”。

就拿零跑来说,这个新势力品牌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全栈自研”。

在零跑的“自述”中,零跑通过全栈自研,将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从而把价格打了下来,性价比远超“蔚小理”。

但事实上呢?

零跑在目前的确有不错的研发能力,其电子电器架构、CTC车身结构、驱动电机都是自己研发的。不过,零跑却仍需要从供应链厂商手中采购关键的芯片、电芯等零部件。

零跑的确是在自研,但不是“全栈”或者“全域”。

零跑自己开发出的零部件,可以说一个汽车品牌的“基本功”。它的自研成果,拿到蔚来、小鹏等品牌那里,也都可以实现自研。至于区别嘛,是其他品牌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是“全栈自研”。

另外,当我们从其他维度去审视零跑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零跑汽车累计研发投入为16.3亿元。在2021年,零跑的研发费用为7.4亿元,研发费用占总营收的23.6%。

从这个维度来看,零跑的研发投入是真的不多……毕竟比亚迪在同期的研发费用已经达到了106亿元。

不得不说,大型企业和中小型车企之间的差距还真不小……当零跑的研发费用仅为比亚迪零头的时候,这个品牌似乎也只能讲讲故事了。

但是,零跑的故事从来没有讲好,消费者也没有过多地去信任TA。

笔者打开车质网,零跑三大主力车型C11、C01和T03,关于它们的投诉可谓是“五花八门”。诸如异响、方向盘无法对正、卡顿等问题都是家常便饭,而零跑售后也“琢磨不透”。

在新势力第二梯队的另一家品牌,也就是哪吒汽车,其实同样也没有完全实现自己的承诺。

如果在搜索网站去搜索哪吒汽车,我们便会得到铺天盖地的“科技平权”的文章和视频。

而哪吒汽车“科技平权”的底层逻辑,是在更低的车价中、更低端的车型上,搭载丰富的科技配置,诸如智能座舱系统和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基于哪吒汽车这样的“初心”,其实也收获过不错的市场表现。

在2022年,哪吒汽车全年交付量位居新势力品牌第一,可以说经历了高光时刻。但是进入到2023年之后,哪吒汽车的销量出现了下滑的趋势。

同时,哪吒的“初心”也已不再。

10万价位的哪吒V,在曾经为哪吒汽车贡献了绝大多数的销量。但是在今天,哪吒汽车却试图走中高端路线,并先后推出了20万档位的哪吒GT和30万档位的哪吒S

但是,在这两款车推出之后,哪吒直接丧失了自己的价格优势,甚至还把自己在10万级价位的优势区间拱手让给了五菱……毫无疑问,哪吒的中高端战略,走出了错误的一步。二三十万价位的红海市场,让哪吒难以发力。在未来,哪吒只有在10万级市场不断推新,打造出更高的性价比,才能重拾“科技平权”的初心。

老牌车企的“新势力”,为何难掩颓势?

在8月份各大新能源品牌的销量排名中,我们看到一些另类的“新势力”表现其实同样不甚理想。

比如来自长安的深蓝品牌和来自吉利的极氪品牌,它们的单月销量总和,都无法与母品牌的某款单一车型相提并论。

其实,这些品牌所遭遇的尴尬境地,也是必然的。

首先,这些品牌很难突破母品牌所建立的“围城”。

从第一个角度来看,无论是深蓝还是极氪,它们都坐拥母品牌深厚的背景。无论是资金力量还是技术实力,不可谓不雄厚。这也是很多真正新势力所羡慕的一点。

但问题在于,这些来自主流车企的新能源品牌,很难实现全面的创新。

例如深蓝品牌,它在初期,想进入高端市场,但长安的“高性价比”刻板印象对其有着太多的舒服。即便是长安后来与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打造的阿维塔,也很难在高端市场突飞猛进。

拥有沃尔沃、领克进行铺垫的极氪品牌,倒是在高端领域发展得要顺利一些。

但是极氪品牌似乎并没有与领克拉开太大的区隔,反而与领克、沃尔沃等现有品牌绑定在了一起。这样的绑定,也让极氪品牌失去了很多自由发展的机会,其产品路线、技术路线,难以像新势力那样自由发挥,而是需要由母品牌统筹。

综合来说,主流品牌去发展一个全新的新能源品牌,在资金、技术和规模化方面是很有优势的。

但从目前来看,无论是深蓝也好、极氪也罢,它们其实都没有吃透自身的优势,反而具有较大的限制。在未来,这些品牌其实会很有前景,但前提是长安、吉利这样的车企,需要学会“放手”。

结语:

综合来看,在8月份,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基本上收获了成功。但是这样的成功得来不易,单靠比亚迪支撑起来的新能源市场也不够健全。在下一步,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势必会越来越卷,而这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从销量和发展状况来看,零跑、哪吒等新势力品牌的前景蒙上了一层未知的阴影,而主流车企“造新车”的警钟,也被敲响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