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20亿美元收购计划破产,威马汽车已自救无望

威马最后的翻盘希望似乎已经破灭了。

9月8日,Apollo出行在香港交易所公告称,相关各方已同意终止收购协议,因此收购事项及配售事项将不会进行。公告提及终止收购的原因包括,金融市场氛围持续不确定以及疫情后短期经济复苏等商业因素。

今年年初,威马汽车宣布与港股上市公司Apollo出行达成了收购协议,Apollo出行计划以20.23亿美元收购威马汽车。由于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及CEO沈晖就是APOLLO出行的非执行董事及主要股东,因此此举被认为是威马希望通过反向收购的方式“借壳”登陆港交所。之后,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在社交平台分享视频片段,暗示“活下去,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这也是正处于水深火热当中的威马汽车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如今随着这一收购计划的流产,威马汽车似乎已经真的到了无路可走的境地。

其实Apollo出行收购威马的结局并不意外。作为收购一方,Apollo出行自身的财务状况本就不乐观。数据显示,Apollo出行从2014-2021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累计亏损额超过28亿元,直到2022年才实现了小幅盈利,净利润3421万元。

而威马汽车从2019年到2021年三年间的累计亏损就已经超过了174亿元。截止到2022年3月末,威马汽车的流动资产净额仅为3亿元。而且,威马账上还有66.7亿元的长期借款和22.8亿元的短期借款。

显然,Apollo出行与威马汽车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以Apollo出行的资金实力很难有能力支持威马汽车,真正有价值的只是一个港股上市公司的“壳”。

另一方面,在收购计划之前,威马汽车已经多次闯关港交所无果。在Apollo出行发布收购公告后,理论上只需要2-3个月的尽职尽调即可完成借壳上市的流程,也就是说一切顺利的话,威马在今年二季度的时候就应该可以挂牌上市。但是直到8月份,其上市计划依然没有新的进展,再结合威马一直不断的各种负面消息,外界对此早已有所猜测。

事实上,自从年初宣布Apollo收购协议后,威马汽车也确实积极展开过一段时间的自救。2月,沈晖还发布微博称,“过去一年因为疫情和市场环境的客观影响,威马确实遇到一些困难。我们正在通过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措施进行调整,全力保障复工复产,保障终端用户的体验。”3月,威马汽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近期,全国将有超过100家经销商门店陆续恢复常态化服务,为用户解决各类购车、用车问题。

但随着威马汽车年初的新一轮20.1亿元融资迟迟不到账,这种向好的自救势头很快就偃旗息鼓了,取而代之的是新一轮的工厂停工、销售停滞、欠发工资和员工优化等等。威马汽车温州和黄冈两地工厂的门口,部分员工悬挂横幅维权的照片一度在网络上大肆流传。

6月,有媒体报道称沈晖被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高消费。但是随后,威马汽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沈晖的限高令已撤销。

8月,威马汽车又被曝出 60 亿元股权遭到法院冻结,股权被执行企业是湖北星晖新能源智能汽车有限公司,即威马汽车黄冈工厂的主体,主要生产威马W6车型。随后,湖北星晖新能源智能汽车限公司又被申请破产重整。随后,8月份有FF背景的法法汽车在黄冈注册成立,又引发了业内猜测威马汽车的黄冈工厂是否会由FF来接盘。

天眼查信息显示,目前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存在多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5.98382315亿元,同时还面临官司缠身,目前该公司开庭日期为2023年8月28日至10月12日的开庭公告共计13条。

沈晖说“像牲口一样活下去”,努力是努力了,但现在的情形恐怕是连做牲口的机会也不多了。

唯二的利好消息来自于海外市场和商用车领域。3月份,威马在海外拿到了万辆汽车订单;6月份,威马进军欧洲之路提速,向西班牙德国发送了样车进行经销商巡展和样车测试;7月底,威马向以色列交付了首批汽车;8月初,威马正式落地中东迪拜;9月初,威马汽车又宣布与泰国FD co Thailand及中闵集团签约合作,进军泰国市场,而且还将在泰国投资建厂。

另有消息称威马汽车已与集兆嘉智慧重工集团达成资本层面深度战略合作,双方通过重组威马汽车开曼境外公司“威马汽车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威马商用车)”,作为威马汽车的新能源商用车服务生态新业务版块对标美国RIVIAN及特斯拉“Cybertruck”。 重组后的威马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据称已经获取了从集兆嘉智慧重工集团注入的20万台物流车及售货车订单,规模第一。这或许是威马汽车试图通过转战商用车市场来实现继续留在新能源牌桌上的目的。

但是,且不论订单数量的真假,即便是威马汽车获得万辆以上的海外订单以及20万台商用车订单,以目前威马汽车国内的工厂运营状况,以及其在供应链体系内的信誉,后续如何能够确保订单的正常交付将会是一大疑问。

在此之前,威马汽车已经有太多次的官宣利好,结果都被打脸了。所以对上述的两则利好,吃瓜群众们也不要抱太大的期望。归根结底还是钱的问题,现在如果没有新的资金进入来推动威马汽车走回正轨,那么所有的计划和协议都只会是纸上谈兵。

写在最后:

如果威马汽车最后的真的倒下了,可能是最为可惜的一家造车新势力。

毕竟,在威马汽车之前破产或者爆雷的新势力,要么是纯粹的造车骗局,要么是PPT造车,直到破差时都还没有正式量产。而威马汽车好歹也是推出了多款车型,并且在销量上还一度跻身新势力第一阵营。之后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还是出在产品本身质量以及创新能力不足。在资金链出现问题后,虽然频频被曝欠薪停工等等丑闻,但也一直做出自救的动作直到现在。

但是市场和资本都是残酷的,在港股上市彻底无望之后,威马可走的路已经所剩无几了。(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