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欧洲车企炒冷饭,德国下狠手,投1100亿欧元追击中国电车

9月5日,2023慕尼黑车展正式开幕。

作为全球汽车领域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展览会之一,本届慕尼黑车展似乎换了一个主题。“老欧洲”们的兴趣似乎并不在新车出镜和科技展示上,而是开始拼命“酸”中国车企。

先是Fokus《焦点》杂志直接用了名为Chinas Gier (中国的贪婪)的封面标题,强调中国主导的汽车工业对于欧洲的威胁;后是德国朔尔茨宣布了一项价值1100亿欧元的激励计划,并强调“来自中国的竞争应该激励我们,而不是吓到我们”,这话看起来大度,实际上也是把中国车企当成了假想敌。

为什么好好的一个车展,直接变成了“中国威胁论”现场直播?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1)天团出征,欧洲人的惊慌

慕尼黑车展是全球五大车展之一,在2022年之前,这里的主角一直是欧美车企。中国车企虽然也会参加,但往往是抱着“朝圣”、“取经”的态度。

但从2023年开始,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阿维塔12在慕尼黑完成了全球首秀,新车用上了摄像头后视镜,同时内部用上了巨幅 4K 宽屏和F1赛车方向盘。当然了,新车最大的卖点还是全新的鸿蒙OS 4.0系统,让老欧洲们羡慕不已。

比亚迪带着海豹、宋PLUS EV冠军版两款新车亮相,同时还带来了与奔驰合资推出的腾势D9。此前比亚迪在欧洲的重点车型一直是海豚和ATTO 3(元PLUS),此番算是进行了一波升级,开始向高端市场渗透。

零跑发布了全新车型C10,同时还给欧洲车企们来了点“甜头”,宣布会以技术合作商的形式为欧洲车企服务;小鹏带着国际版 P7i和G9 两款车型亮相,这两款科技旗舰主打的是智能驾驶和快充;上汽带来了“新能源三剑客”,最新的敞篷电跑MG Cyberster赚足了眼球,上汽将欧洲视为首个“20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

除了主机厂之外,国内的顶尖零部件厂商也亮相了慕尼黑车展。宁德时代、地平线、亿纬锂能、亿咖通这些国内知名的供应链企业,也狠狠展现了一波科技。

其中宁德时代展出了全新的“神行超充电池”,可以实现惊人的“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更令人惊喜的是该电池基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打造,成本较同级的超充电池低了近30%,并且可以实现大规模量产,这也让宁德时代现场就得到了相当多欧洲本土车企的关注。

虽然数量和规模不算夸张,但中国车展在慕尼黑完全是一副“猛龙过江”的态势,这大概是欧洲人“惶恐”的原因。

(2)都在炒冷饭,欧洲车企怎么了?

与之对比,欧洲车企们的一些动作就比较耐人寻味了。虽然它们也在竭力展示一些新科技,但能明显感觉到与国内车企并不在一个维度上。

宝马亮相了一款所谓的次世代概念车Vision Neue Klasse,说起来用上了一大堆的新科技,比如3D 打印、电子墨水以及可以覆盖整个挡风玻璃的HUD。但最核心的电驱动系统和智能系统,却又显得乏善可陈。所谓的全新BMW iDrive 交互系统,落后新势力们的智能座舱起码三年。

奔驰推出了CLA 概念车,号称是新一代电车的天花板。但所大力宣传的250kW以及15分钟补能400km的参数似乎并不惊艳,毕竟小鹏G6的充电速度就能达到这个水平了,这还只是一款20万级的电车。25-30 万的智己LS6,采用了全新的875V系统,快充功率可以做到390kW+。

至于奥迪Q6 e-tron,卖点是副驾驶用上了10.9英寸的屏幕,然后新车配备了HUD以及有22个扬声器的BO音响。显然就是一堆冷饭重新翻炒了一下,实在是上不得台面。

这已经是欧洲最头部的几家车企了,其余二三线车企的展出更加惨淡。

雷诺展出了一款轿跑SUV Rafale,看起来很像是408X的垫高版本,最大的卖点是1.2T三缸发动机与电机组成的混动系统;大众展出的是ID.7,依然还是基于MQB平台打造的车型,PPE架构的应用还得再缓缓。

由意大利和法国两大汽车集团合并而来的斯泰兰蒂斯集团,则干脆选择了缺席慕尼黑。足以表明这些老欧洲们的态度,与其来这种顶尖展会受辱,不如直接在家假装不知道外界的变化。在它们的想象中,这大概是不战而屈人兵的最高境界。

(3)与其提升自己,不如诋毁别人?

更令人寒心的还有老欧洲的一些动作,对于中国在汽车领域的突破,它们完全不是抱着欣赏态度,而是全方位的诋毁。

10e20d127c7c738f15caacfb6fdad95

以《焦点》杂志为例,它的封面就极具挑衅意味,红色的背景、黑色的筷子,正夹着一辆大众的小车,还配上了中文,汽车行业祝您胃口好。内容也表里如一,大肆宣扬了中国汽车产业对于德国汽车的威胁。仿佛中国再多卖一辆车,它们就活不下去了。

事实上德国汽车在德国本土的占比达到八成以上,在整个欧洲都拥有着绝对的份额优势。而在海外市场,德国汽车也是极其强势,在中国市场更是长期占比达到三成以上。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德国汽车在国内都是大赚特赚的,被奉为“神车”。

结果现在好不容易开始反击,国内市场份额有所提升,在欧洲市场也有所突破,它们就开始各种酸,还将中国的汽车产业贬为贪婪。到底谁更加贪婪呢?

4b6b78100df23db9267b03637632dac

还有德国所谓的1100亿欧元补贴计划,更是令人啼笑皆非。此前德国一直对中国补贴新能源汽车行业颇有微辞,积极反对所谓的“市场保护”。结果现在补得比谁都狠,力度是空前的。

还有此前欧盟一直攻击中国的排放法规升级太慢,远远落后于欧洲。结果中国电动车崛起后,它们的欧七迟迟不肯推出,以往宣扬最激烈的“禁燃”时间表,一再被推迟。

处于优势地位时对别人横加指责,然后如今落后了,又马上换了一副嘴脸。

(4)功夫拍案

功夫汽车关注了一下当地媒体的反应,对中国汽车产业的评价千篇一律,基本集中在“威胁”“阴影”“危险”“阴霾”这些关键词上。各国的补贴方案更是被大书特书,认为是夺回领先必须采用的手段。

看了它们的这些言论,最大的感受就是心寒。曾几何时,我们国人对这些国外大牌汽车是何等的追捧,包括现在依然有很多人持有这样的观点。就最近。身边还有人花20多万买了一辆全新的1.4T Q3,除去对品牌的极度认可,实在难以理解这样的选择。但当攻守之势异也,中国车企开始崛起时,我们得到更多的却是诋毁与防备。

目前来看,欧洲市场的进入难度可能会越来越大,是时候再发一波力了,让它们彻底失去反抗的实力。

标签: 电车 零跑B11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