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杂牌”电车大结局,降价成唯一出路!

现如今,国产新能源车企关于月度销量创新高的海报,笔者早已见怪不怪了,常规操作罢了。

但是,今年8月的新能源销量榜一出,合资电车销量的集体爆发,着实令小编震惊了好一会儿。

具体来看,8月别克E5一款车交付了3961辆,在中大型纯电SUV市场中排行第一,同级别的对手有小鹏G9大众ID.6 X/CROZZ等,而且这个销量即便是放在同价格区间的纯电的中,也是属于名列前茅的。

另外还有8月份再次破万的电动小钢炮大众ID.3,以及上半年热销超4.5万辆,BBA中风光一时的宝马新能源,它们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超过了不少新势力品牌。

那问题就来了,不是都说新能源时代的合资车都是“杂牌”吗?更何况它们还是纯电,为什么销量还意外的可以呢?

对于这个问题,只要把它们几款车的共同点找出来,大家就都明白了:

  • 大众ID.3 : 12.58 — 14.98万(限时优惠价格)
  • 别克E5 : 20.89 — 27.79万
  • 宝马i3 : 23.50 — 29.30万(经销商价格)

相信这几组数据放在这里,大家就知道笔者想要表达什么了吧?

对,就是“便宜”,可以说,这几款车的性价比,已经与同价位的自主品牌相差无几了,以别克E5为例,作为一台合资中大型纯电,与其同级的大众ID.6 X价格是25.99万起,而同为别克旗下的中大型昂科旗为29.99万起,所以别克E5 20.89万起的售价,竞争力还是非常强的,另外两款车也是一样的道理。

那聪明的读者又要问了:就算它们的性价比要高于同级合资车,那为什么不选择性价比更高、产品力更强的国产电车呢?

关于这点,笔者是这样认为的,现阶段能够接受自主品牌的消费者大多是年轻消费者,他们更注重产品本身的品质与性能,对“品牌附加值”十分不感冒;而那些上了年纪的,或者对自主品牌仍有偏见的消费者,则依旧倾向于合资品牌,因为相较于产品,他们更在意这辆车的“品牌附加值”。

总而言之,尽管在新能源赛道上,自主品牌已经完全占据了上风,但合资车企多年以来所积累的用户基础,一旦它能够掏出足够有诚意的新能源产品,那么仍有许多用户愿意为其买单,至于这个“诚意”指的是价格降到位,还是产品力给到位,这其实都没有太大关系,毕竟它还有“品牌附加值”这一杀手锏。

所以,对于暂时无法掏出“划时代”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合资车企而言,降价,给足诚意降价,或许是现阶段最适合它们的竞争策略了,这虽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起码还能帮助品牌在中国市场保持一定的存在感,以免在真正成熟的新产品来临前就被消费者遗忘,大家觉得呢?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