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新“丝绸之路”?国产新能源席“卷”慕尼黑



北京时间9月5日,基本上慕尼黑车展IAA的重磅信息已经轰炸完了。

我原以为这将会是一场欧洲车企坐镇主场,依靠制造业硬实力在全世界范围清洗中国新能源车发展制造业“繁荣假象”,为自身正名的盛会,或者至少也会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舌战群儒”,然而事实却是这样的……

C:\Users\赵德柱\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d1c955a64ea66d63de047561c7fa729.jpg

第二届在慕尼黑举办的IAA虽然是欧洲最大车展,但相较于之前在法兰克福的1000+展商,今年仅有675家了。

往年的知名乘用车厂商中,比如今年来过上海车展的欧洲老大哥Stellantis集团旗下的阿尔法罗密欧、Jeep、菲亚特、标致和雪铁龙等等一概缺席,仅派了一个欧宝意思意思。

其他欧洲品牌比如沃尔沃(它还算吗)、捷豹路虎、迈凯伦等等也都是同一种态度:只要不让我真去,我一定全力捧场。

自家人都避而不见,丰田、马自达、现代、日产和起亚等日韩车企自然更加作鸟兽散——它们并不是没钱或者没产品,上海车展日产声势浩大带来概念车、成都车展丰田选择双台齐展、现代在2022财年的利润榜上排名数一数二、马自达更是安排了十几个mm在成都车展展馆游行……

大家会发现,全球似乎现在更聚焦于把精力放在中国举办的车展之上,甚至有些回避欧洲本土的大型展会了。既然欧洲车展没那么多欧洲品牌可看,作为盛世之地的中国车企在欧洲车展上有看头吗?

有!

C:\Users\赵德柱\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0adcb23a55397a9c329f79565fa6fc9.jpg

本届IAA参展的中国企业有史以来数量最多的一年,有近50家中国企业参展,是上届的2倍,约占总参展企业(675家)的7.4%,其中乘用车展商有9家,约为乘用车参展商总数的三分之一。

这几位运动员的名字分别是:比亚迪、阿维塔、零跑、赛力斯、名爵、小鹏、东风柳汽、路特斯和极星,请记住这几个名字啊,一会儿要考。

可以说,相比起以往刷脸蹭热度,国外发台车能在国内吹一年的那种参展方式不同,不论是小鹏、阿维塔这类在市中心放展台搞首秀,向欧洲“宣战”式地高调进军,还是宁德时代、地平线、亿咖通这种借助新能源车型配套软硬件设施同步在展馆内展现核心竞争力的静态肌肉展示,都足以证明世界整车制造产业的话语权正在逐步转向我们这里。

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忽视掉到场的重量级东道主。

  1. 欧洲的市场让我China卖

是的,虽然那么多车企没来,但BBA+大众总归是为捍卫主场荣耀准备了大棒的:

宝马的新世代车型的概念车Vision Neue Klasse亮相,800V的NCAR架构+第六代BMW eDrive电驱技术,可惜还是没赶上中国市场井喷式800V架构的末班车:2025年才能量产。

奔驰基于MMA平台打造的CLA级概念车搭载了最新的操作系统,公布的最大亮点是750KM的WLTP续航——中国破千的都好多了(都WLTP了管他是不是吹的)。

大众发了ID.4、ID.5、奥迪亮相了Q6 e-tron,保时捷发布了直接从空气中提取二氧化碳,用于制造生产eFuels合成燃料的直接空气捕捉技术,宾利的纯电车型也要到2025年……

都是一些不痛不痒的产品和还没有实装上车的技术,总结完的第一感觉是它们也混乱的像每一次世界杯预选赛后的中国队——

它们总是最快备战20xx年的队伍。

那既然此时此刻欧洲的新世代产品都有好几年的空白期,那么国产品牌带去的成熟产品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尝试占领根据地了:

比亚迪带着比奔驰还要大的展台,在德国上市了一台折合人民币40万元的海豹,并将引以为傲的腾势D9和海豹U也都带到了现场。

除此以外,阿维塔12的全球首秀也是一记重锤,不是说这台车型本身的定位或者性能如何,华为的高阶智驾,华为的电机配合宁德时代的高压快充电池组,这些来自中国的世界顶尖新能源车型技术就是在向欧洲宣布着皇帝驾到:

同样的路我们走的更快更新更强,这么好的东西你们不眼馋吗?BBA要2025年量产对吧,那我阿维塔、小鹏等等就决定在2024年就进军欧洲上市,绝不耽误你们享受到中国力量。

大家如此如此强硬的定价和底气展示,让我仿佛看到当年出口瓷器茶叶时的中国进出口贸易年代。

这么正向的评价不是我在玩小粉红的那套断章取义啊,不如来看看国外媒体是怎么评价这次IAA的。

  1. 欧洲的媒体给我China吹

(篇幅原因借友商公众号截图一用,侵权必删)

·图源auto car weekly微信公众号

纵览全局之后我想到了一个哲学理论: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完善的“发展的螺旋式”,也即狭义范围内在在零和博弈的环境里,一方的“螺旋式上升”发展对应的必然是对方的“螺旋式下降”。

如果说汽车工业100年历史的前99年都是欧美日等国家的汽车制造业在“螺旋式上升”,那么从上海车展产生的苗头、IAA加速的论证可以看出,2023年起,它们则进入了“螺旋式下降”的阶段,倒退理论可以得知:

中国的汽车制造业正在飞速的“螺旋式上升”。

如果让我去探索其中的原因,我是这么理解的:

欧洲等地区对于新能源车型的需求是自上而下的政策压力,迫于所谓的“气候问题”而要砍掉自己成熟且利润巨高的燃油车项目,相当于自断双臂从头再来,心里肯定是不情愿的。而欧洲似乎真的相信了“环保”是第一要义,习惯性地把车内的真皮一再减少、工厂资源一再整合,弄来弄去,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获的配置和内容少了——普通百姓为企业转型买单,谁高兴。

而中国地区对于新能源车型的需求是上下齐心的,国家需要弯道超车,车企终于有空白的角落能够适时抢占高利润区域,大家要做的是“你好我也好”,便宜的人工、原材料和流水线建设费用就能带来平价“堆料”的优势。大牌的音响、精致的Nappa真皮、8155的芯片、各家自研的高阶智驾,对于世界范围内的消费者来说这或许就是一种新能源时代的“豪华”。

//i.ce.cn/auto/auto/gundong/202309/05/W020230905459557840967.jpg

像我刚才说的,正在螺旋式上升的中国汽车制造业,正在成为21世纪的瓷器、茶叶、银器等等,走在新的丝绸之路上,用它把过去失去的东西“卷”回来也未必不可能。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