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汽车出海被日韩“卡脖子”?比亚迪:爷自己造船

知嘹汽车/陈壹

你敢信吗,这两年国内车企居然开始琢磨造船买船了。

去年初,上汽订造了两艘滚装船,容量7600车位(也就是能装载7600辆乘用车);年底,比亚迪花费近50亿元订造8艘滚装船,容量7700车位;今年以来,奇瑞、蔚来等也频频被传出“买船计划”......

车企造船买船是什么路数?其实无非是为了更好卖车。

先说几个数据: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是201.5万台,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出口国;2022年,这个数字变成了311.1万台,中国也因此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有专家预测,今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量或将在500万台以上,届时将超过日本成为“一哥”。

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美好,但这也带来了甜蜜的痛苦:运力不足。

谁也没料到,中国车企海外出口的增速会这么快,运输公司忙不过来也很正常。一时之间,中国汽车出海“一舱难求”成了世纪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连带让运费跟着蹭蹭上涨。根据Clarksons的数据,此前国际市场上一年期汽车运输船的租金大概是 1.7万美元/天,如今这个费用已经涨到了近 11万美元/天,差不多翻了6倍。

如果单是运力不足、运费上涨也就罢了,反正大家一起遭殃,但坏就坏在,国际汽车海运市场长期被日本和韩国垄断,据统计日本和韩国企业占据了这一市场80%以上的份额,这也导致了日本和韩国车企往往能在海运时得到优待,比如运输订单能被优先安排,而“插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怎么办?

中国车企的想法是:既然你不带我玩,那我就自力更生。于是乎,“造船买船”的现象在中国车企间愈演愈烈。正如我们所说的,这都是为了更好卖车。

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国车企的出海形式往往是整车出口,海外建厂的并不多,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在海运这块被人卡脖子,那么对车企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回过头去看,在一众“造船买船”的中国车企里,比亚迪是妥妥的C位担当,50亿订造8艘滚装船,这个量级很难找到对手。

50亿是什么概念呢?2022年,比亚迪的净利润超过166 亿,敢于把近1/3的净利润拿来造船,可见比亚迪是有很大决心和勇气的。而这份决心和勇气背后的支撑,自然是比亚迪出色的销量成绩。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共卖出新车125.56万台,相当于2022年全年销量成绩的2/3;在海外市场,比亚迪的成绩也可圈可点,上半年的销量达到7.43万台,已超过2022年全年成绩。

截至目前,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已经成功进入泰国、日本、德国、巴西等地区,且售价相当不错,比如ATTO 3,这款车在国内的售价是16万左右,但在日本却卖到了22万,在德国的预售价甚至达到了26万。可以说,比亚迪凭一己之力刷新了外国人对中国汽车的认知,“廉价”、“劣质”不再是中国汽车的代名词。

写在最后:

中国车企正处在弯道超车的关键时期,“造船买船”看起来好像是不务正业的一种体现,但实际上却有深刻意义。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海运”会成为中国车企的又一项副业。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