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外国研究发动机如何更高效。中国没本事,只会研究排气管?

外国工程师都在研究如何让发动机性能更强、效率更高。可咱中国工程师,因为没本事,所以只能研究排气管?——我想这番话,大家应该都听过很多次了。至于真相如何,那今天我们就聊聊,到底是不是只有中国工程师在研究排气管!


谁先研究排气管?

当然是西方人啊!


首先我不理解的是:影响汽车尾气环保的装置和系统有很多,要说中国工程师只懂研究排气管,那为啥排气管上的那么多“瓶瓶罐罐”的名字都是英文字母?什么EGR、DOC、GPF、DPF、POC、SCR……你说为啥都是英文咧?


其实真相是这样的:这些词汇本身就来源于西方!所以你要是认为西方工程师不研究排气管,那就大错特错了!别说排气管了,就是汽车尾气排放等级,也都是源自于西方。比如我们熟知的“国一排放”就是参考“欧一”而来的;国二源自于欧二,国三四五以此类推。


所以研究排气管这事儿,西方工程师研究的怕是比我们更明白、更透彻!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想到更深层次的问题了呢?——为啥现在就连西方工程师也不好好研究发动机效率、性能,转而研究起排气管了呢?相信读完今天的文章,你就恍然大悟了!原来是我们错怪工程师了!


尾气中的有毒有害成分

都有啥?什么情况下产生?


首先,来了解一下,发动机尾气中的有毒、有害成分都有些啥:

碳氢化合物(HC)——也就是没有彻底烧透的燃油蒸汽,比如汽油、柴油没有来得及被烧掉,“幸存”下来小部分。也就是燃烧时“缺氧”的产物之一。

一氧化碳(CO)——燃油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依然是燃烧时“缺氧”的产物之一。

颗粒物(PM)——同样是燃油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同样是燃烧时“缺氧”的产物之一。

氮氧化物(NOx)——燃烧温度过高的产物,燃烧过程中氧气越多,越容易产生。


看见没?想要解决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颗粒物……就得保证燃烧足够充分!燃烧时氧气供应充足!——但是,这时候你会发现,氮氧化物却因为“燃烧太好,氧气太充足,燃烧温度太高”而大量产生!这东西是有毒的!


EGR:对付氮氧化物的神物

缺点:带来更多其他问题


哎?这不是前后矛盾么?没错!就是前后矛盾!现实世界就是这么不讲道理!那怎么办?——工程师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无奈的损招”:先解决头疼的氮氧化物吧!怎么解决?——他们祭出了一个神物:EGR。


EGR是废气再循环的意思,就是从排气管里,取出一部分废气,然后重新喷入发动机进气管路。这样一来,发动机工作时,气缸里除了有新鲜空气之外,还有一部分废气。——如此一来,缸内氧含量就被控制住了,而且二氧化碳是吸热的,这样燃烧温度就被控制住了,所以氮氧化物的量就少了!


DOC:对付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

GPF/DPF:颗粒物交给我吧!


可是这样“瞎搞”,燃烧效果就受影响了呀!燃油燃烧时的氧浓度不高,这不就导致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颗粒物的排放增多了?这可怎么办呀?——简单!工程师们祭出第二件神物:DOC。


DOC是三元催化器的意思,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这些有害气体,到了DOC里,就会在高温作用下分解成为氮气、水蒸气……也就是无毒无害了。——到这里,三元催化的作用算是讲的很清楚了。


那有毒有害气体成分解决掉了,最后尾气里不是还含有颗粒物么?怎么破解?——简单!工程师再次祭出神物:GPF(如果是柴油机就叫做DPF),这货就是我们所说的“颗粒物捕集器”了。


排气管越来越复杂?

没办法啊,不然能怎么办?


到这里我来梳理一下:工程师为了环保,先用EGR解决氮氧化物的头疼问题,然后反而留下了一大堆其他问题: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颗粒物。然后再用DOC和GPF去解决这些问题。最后一看,哦,尾气干净了……只是排气管上乱七八糟的多了很多“瓶瓶罐罐”……


上面就是我们俗称的“研究排气管”。原理不复杂吧?只是为了环保,把排气管搞得复杂不堪,而且GPF一旦堵住……头疼的问题又会让车主欲哭无泪。但没办法,目前想要让尾气达标,不这么做,确实很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