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沃尔沃高层内部夺权博弈,吉利派与瑞典派的权力角逐

沃尔沃近期发生的高层人事调整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猜测。从感性上来看,这次突发性的人事变动似乎是典型的过河拆桥,但从理性角度来看,却是沃尔沃内部利益博弈的必然结果。

在这则重大人事变动的公告中,沃尔沃宣布沃尔沃汽车大中华区销售公司总裁钦培吉离职,并由现任沃尔沃汽车日本总经理裴马丁接任。这一变动在成都国际车展开幕前夕发生,且已为钦培吉安排了一系列媒体沟通活动,因此,这种突然的换将行为着实让人意外。从新闻稿的措辞和内部管理结构来看,我们很容易察觉到其中的一些端倪。

首先,公告对钦培吉在沃尔沃的贡献没有一字提及,而对他寻求外部发展和立即生效的冷淡措辞给人一种对人不对事的感觉。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裴马丁的介绍中,沃尔沃大加赞扬,不仅提到他的工作经验,还通过长篇累牍来强调对他价值观的高度认同。这无疑在暗示着某些人和沃尔沃价值观之间的不兼容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沃尔沃中华区的会报层级关系也发生了一定的调整。裴马丁将直接向沃尔沃首席商务官兼副CEO安伯扬汇报,而不再向大中华区总裁袁小林汇报。这种行为直接打破了区域市场内部的汇报关系,这或许暗示着沃尔沃内部夺权的可能性。

同时,袁小林的工作内容也发生了改变,他的业务将侧重于与吉利控股集团的合作以及其他事务,而在新闻稿中,与袁小林有关的信息被放到了最后。这种调整使得袁小林的工作被边缘化,给人一种被削权被架空的感觉。这也引发了媒体对于吉利与沃尔沃权力斗争的猜测,认为袁小林可能成为吉利与沃尔沃争权的牺牲品。

对于沃尔沃这次人事调整,吉利控股虽然没有做出相应声明,但通过行动默默地挽回了一些尊严。吉利控股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在社媒平台透露,钦培吉将出任吉利汽车集团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并对他给予了极高评价。这可以看作是吉利对钦培吉的支持和认可,也意味着吉利在这场权力斗争中的存在和影响力。

然而,沃尔沃这次的内部博弈只是一个短暂的阶段,可以肯定的是,在双方未分出胜负之前,沃尔沃瑞典派和吉利派之间的争权斗争将持续下去。这种争斗可能对沃尔沃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回顾沃尔沃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前,沃尔沃经历了一段困境,而吉利的介入为沃尔沃带来了资金和中国市场的机遇。然而,吉利在收购沃尔沃时签订了不平等合同,使得沃尔沃保持独立运营,并且没有吉利方人员进入沃尔沃董事会。这使得沃尔沃在管理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而吉利则只能在一旁干瞪眼。因此,沃尔沃瑞典派在沃尔沃内部拥有较大的话语权,而吉利则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

然而,在中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纯粹的瑞典派管理模式是否能够继续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变得饱和和竞争激烈,各个品牌都在全力以赴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在这种情况下,沃尔沃作为一个相对较小的品牌,如果仅仅依靠自身的瑞典派管理模式,可能难以在中国市场取得更大的突破。

尽管沃尔沃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俗,但与其他品牌相比,沃尔沃的产品力和电气化转型进展似乎还有些不足。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自主品牌和新造车势力凭借全产品链和新能源技术的优势已经领先于海外市场。沃尔沃的"油改电"车型虽然在市场上仍然有一定的销量,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它面临着来自其他品牌的强大竞争。因此,纯粹的沃尔沃瑞典派管理模式可能不符合中国消费者的期望和需求。

沃尔沃的内部权力斗争引发了广泛关注。这次人事调整只是权力斗争中的一个阶段,而沃尔沃的未来发展将取决于如何平衡吉利派和瑞典派之间的利益,并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进行相应调整。只有找到适合中国市场的发展模式,沃尔沃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