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卧薪尝胆比亚迪:实力和格局,一个也不能少

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这是其高光时刻、是中国汽车的高光时刻。又或者说,这是中国汽车由大到强的标志性事件。


用二十年时间,比亚迪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可以、新能源可以、中国汽车可以。所以,在收获喜悦与回味曾经付出的双重交织中,王传福分享到动情之处时曾几度泪洒发布会现场,不仅为比亚迪,更影射了中国汽车近年来的发展历程。13辆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则清楚的揭示了中国汽车有实力创造新格局,这也是比亚迪的格局。



二十年坚守 终有回报


2003年,比亚迪决定进入汽车领域,五年后率先布局新能源汽车,彼时自主品牌本就相当孱弱,加上合资燃油车正在快速发展,一头扎进新能源汽车领域所面对的不确定性有多大可想而知。加之后来推出的新能源车型一直未取得销量端的突破,不被理解、看不起、质疑声也就从来没有断过。


尽管很难,比亚迪仍坚持投入、潜心研发,剩下的交给时间去验证。事实上,这是比亚迪在坚持用技术创新做一道证明题,试图证明比亚迪可以、新能源可以、甚至证明中国汽车可以,即便过程跌跌撞撞,但这种坚守的正确性得到了验证,其从新能源汽车技术、产品到服务得到全面破局。



2021年5月,比亚迪实现了第100万辆新能源车型下线,此时距其推出首款新能源车型已过去13年;而其第300万辆新能源车型下线时,距达成第一个百万辆下线仅过去一年半,再到这次第500万辆新能源车型下线,时间才过去9个月。市场端,比亚迪新能源产销明显进入了快车道,其中有汽车消费偏好大环境变化所致,更重要的是来自消费者层面对比亚迪新能源技术的认可。



诸如刀片电池、DM混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等无一不具备颠覆性,因此搭载了相关技术的车型在市场端表现相当火爆,包括云辇、易四方等技术也相当独特,这些都是比亚迪新能源技术护城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比亚迪公布的数据显示,其目前拥有的研究院达11个,研发人员超9万,研发总投入超千亿,现在平均每个工作日递交19项专利申请,其中15项获得专利授权。从量到质,比亚迪技术创新、迭代的力度非常大,这亦是其有信心破解这道“证明题”的底气所在。



与此同时,产品、品牌端也被梳理得越来越顺,不同售价梯度划分明确,从十万级以下到百万级以上,对应着包括比亚迪(王朝系列、海洋系列)、腾势仰望等不同的产品系列或品牌。就在8月16日,比亚迪在深圳又发布了其专业个性化品牌方程豹及其核心专属技术DMO超级混动越野平台,且首款车型豹5也正式发布,其与豹8概念车“SUPER 8”以及豹3构成的“583”硬派家族更将市场期待值拉满,得到普遍好评。至此比亚迪汽车完成全品牌布局,整体向上态势再明显不过。



二十年,时间不仅证明了比亚迪造车长期主义的正确性、取得丰厚回报,也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最早参与者成长为行业巨人。


从做大到做强 再创辉煌


从国内到全球主流市场,由传统燃油车转向新能源是不可逆的,不同点在于转变速度的快与慢。毫无疑问,不论是国内车市新能源的整体渗透率还是自主阵营里某品牌的渗透率,均在快速提升,以乘联会统计的7月份数据为例,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零售渗透率为36.1%,其中自主品牌的渗透率已达59.7%,而合资对推进新能源汽车则迟钝很多。



这当中,比亚迪仍是最大的推动者,值得一提的是,其在2022年3月已经宣布停产燃油车,成为更纯粹的新能源车企,也是在这一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一举超越特斯拉、拿下全球第一。有统计数据显示,比亚迪在今年第一季度的销量占据了全球新能源市场份额的21.1%,夯实了第一的位置。


而在国内市场,其市场份额占比则更高,今年上半年就占据了1/3左右,随着其目前终端销量还在不断创造新高,市占率保持高位运行则是必然,从中国到全球,比亚迪均渐入佳境。


在比亚迪的带动下,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正形成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包括技术、市场以及供应链等多个维度,甚至毫不客气的讲,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完成了由大到强的转变,这点从王传福分享的几组数据看得更直观。



其一是全球超60%的新能源汽车由中国生产,且出口量全球第一;其二是全球超63%的动力电池由中国供应;其三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量占全球70%。也就是说,中国不仅掌握了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也具备完整的产业链,加上本就是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中国完全具备新能源汽车强国的实力,当然也要争取更大辉煌。


为证明中国汽车可以,新能源车型功不可没,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推动者,比亚迪更不可或缺,从这个角度讲,比亚迪已然具备世界级品牌的基础与实力,在《财富》世界500强排名大幅提升则是很直观的见证。


格局打开 助推中国汽车向上


所谓新能源汽车强国,比亚迪深知一家强不算强,中国汽车在一起才算强,因此就有了13辆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分列两排聚在一起的画面,“在一起 才是中国汽车”也得到了诸多自主品牌的积极响应,从传统车企到造车新势力均入框。可见在转向新能源的道路上,比亚迪希望中国汽车共同向前,尽管相互之间难免竞争,但格局还是有了。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自主新能源汽车“一超多强”的局面基本形成,“多强”包括理想、长安深蓝等多个新能源品牌,目前这“多强”的上升态势亦相当明显,并且市场空间巨大。根据王传福分享的数据,他预测2024年底,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60%,而到2025年底,自主品牌在新能源的市占率将从50%上升到70%,也就是说本土市场还有20%、也就是400万的市场增量属于自主品牌,中国汽车大有可为,此与合资形成鲜明对比。助推中国新能源汽车继续向上,比亚迪愿意且有这个实力,也会让中国汽车弯道超车更顺畅、丝滑。



立足国内,放眼全球是向上的另一个维度,各大主流品牌已经在海外市场崭露头角,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的成绩单则是最闪亮的,同样以刚过去的7月份为例,其新能源乘用车出口超1.8万辆,今年累计出口约9.2万辆,已经超越去年全年出口量。


在其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当天,发布会还呈现了全球万人交车大场面,以彰显其出海的累累硕果。相对于销量,更大的看点在市场分布,不仅包含挪威、瑞典等北欧发达国家,更有日本、德国等汽车工业强国,能进入这些市场并站稳脚跟,这使得比亚迪推动中国汽车继续向上得到更好的聚焦。



二十年卧薪尝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奋斗史可以看作是中国汽车励志向上的缩影,其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既呈现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保驾护航的实力,“在一起 才是中国汽车”又彰显了大格局,堪称中国汽车新标兵。


标签: 比亚迪 豹5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