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比亚迪第500万辆车下线的背后,车不仅只是「造」

上周比亚迪第500万辆车终于和大家见面,这是属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性时刻。

descript

和之前第 300 万辆车下线不同,这次比亚迪特意以「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的口号,将中国汽车的代表品牌、车型都汇聚在一起。并且,在线上也得到了理想、小鹏、深蓝、岚图、红旗奇瑞、广汽昊铂等车企的响应。

这种「非合作胜似合作」的情景,过去在中国汽车发展史上从未出现过——直到这一天。

descript

为了表达中国汽车「在一起」的情怀情感,比亚迪专门制作了一段回顾中国汽车发展历程的短片,这条短片做得非常精良。我的朋友圈也有好几位广告专业人士转了,都是赞美比亚迪格局大、制作精美之词,如果大家没看过,我建议可以去找原片看看。

descript

但这场活动除了比亚迪第500万辆车下线,还有一件事被登上了热搜。王传福在活动演讲上的几度哽咽,也让人看到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不易。尽管在过去十年,中国汽车工业上升速度飞快,但在要靠合资、技术引入、模仿的发展初期,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道路可谓坎坷。

descript

汽车,这是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汽车工业的发展,所带动的并不只是一辆车本身,还有上游的技术研发、供应链、生产线;下游的市场策略、销售网络、售后维护,而这些配套能为大量的专业人才提供就业岗位,实现人才储备,并辐射到其他同类行业,带动其他行业发展,这些都是环环相扣的关系,战略价值早已大于汽车本身。

2023年7月,比亚迪公布今年共有3万名应届毕业生加入比亚迪,其中硕博人才比例达 61.3%,研发类岗位占招聘总数的 80.8%。

descript

常有人会将比亚迪的销量归功于价格,这其实只是比较浅表的理解。比亚迪在今天的成就该归功于企业格局和对信念的坚持,这跟王传福本人有很大关系。

新能源乘用车技术全球早在 90 年代初期已经有雏形,奥迪在 1990 年的瑞士车展展出了旗下第一款新能源概念车「Duo」。彼时中国乘用车生产刚进入正轨,但仍然以合资、进口为主,90 年代捷达、桑塔纳的广告仍时不时在我脑里浮现。

此时的王传福结束了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工作,启程南下到深圳创办比亚迪科技公司,做电池研发生产,这给之后比亚迪全面转入新能源汽车赛道锚定了三电的基础。

descript

1996年奥迪 A4 Duo III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在2003年之前,比亚迪还是一家以电池生产为主的公司,此时的比亚迪风头正盛,不仅撑过了金融风暴,并且成为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

然而在 2003 年收购秦川汽车后,比亚迪迎来了转折点,外界普遍不看好比亚迪造车,并且比亚迪早期也的确拿不出好车,公司股价连连下滑,投资人完全没信心,这是比亚迪造车的第一个「至暗时刻」。

现在看来这些话从比亚迪说出来有点奇怪,但换个角度想,比亚迪虽然拥有电池技术,造车的难度相当于今天造手机的从0开始造车,更何况那是几乎没有参考对象的 2003 年,难度绝对要比现在大得多。

descript

全面转进新能源是比亚迪造车的另一个重要战略,这里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前者是国家新能源政策落地,支持企业迈入新能源赛道;后者是王传福对新能源插混技术的坚持和比亚迪自身的技术功底。

但是在全面进入赛道前,比亚迪内部也曾对插混技术质疑过。不过要是了解这个背景,你就能理解王传福为何会在发布会上哽咽。2018年距离比亚迪造车已经15年,距离第一代DM插混技术发布已经10年,在过去15年里,比亚迪在造车和插混技术上有着巨量投入,也进行过无数遍尝试,但市场反馈就是远不如预期。2018年新能源车型已经大量上市,传统车企开始转型,新势力品牌也开始出现,但比亚迪全年仅卖出了27.1万辆插混车——这规模只是比亚迪在2023年7月一个月的销量。

「(当时)真的差点就走不下去了」王传福在发布会上说到。如果当年没有王传福的坚持,或许比亚迪造车在之后一波波的新势力崛起浪潮中戛然而止。

我最近见到比亚迪F0、秦DM、唐DM这些有着七八年车龄的车还在路上跑,特别有感触,我很难跟现在的中国汽车老大哥联想起来,但它们确实是比亚迪早期摸索造车的见证者,也是比亚迪各个阶段造车的成果,这些车在当年都背负着比亚迪对新能源车市场的期望。

比亚迪全面进入新能源赛道是一个战略大框架,技术储备、自研、自生产、自建渠道才是填充这个框架的内涵。

descript

在技术储备方面,比亚迪吸收了大量汽车专业人才,拥有11大研究院、研发人员超过9万,并提出「技术鱼池」概念,将技术以模块化管理,在车型设计时能快速配套落地,这为比亚迪技术和车型的快速迭代提供了高效的体系。

而在车辆技术本身,比亚迪也针对当下新能源汽车的痛点进行升级,刀片电池、e平台3.0、DM混动技术、CTB车身架构,以及更进阶的易四方、云辇车身控制系统都是比亚迪在新能源造车领域的自研成果。特别是DM混动技术,这是王传福当时坚持「走下去」的技术,如今成为了支撑比亚迪庞大月销量的主要技术之一。

descript

技术自研是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只有自研自生产,才能造出更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汽车,让汽车工业发展处于良性上升的状态。比亚迪对技术的坚持,实际上不仅促进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将技术和整车出海,让更多的家庭拥有品质越级的轿车,这格局早已高过「造车」本身。

而这种对信念的坚持,正推动着比亚迪向第1000万辆下线的目标高歌猛进。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