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下一个世界级汽车品牌,该姓“中”了

266天!比亚迪3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和500万辆下线,只相隔不到9个月,时间很短。

从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到今年整整20年,比亚迪才终于“熬”出头,时间也很长。

比亚迪的第500万辆新能源车是一辆腾势N7,车主是《时间的朋友》主讲人罗振宇,比亚迪也用20年,讲了一个与时间为朋、与技术作伴的故事,告诉大家什么是中国汽车的韧性和力量。

当今新能源车的牌桌上,比亚迪是当之无愧的“大哥”,但今天的成就,也是用漫长的技术厚积,才换来今天的市场薄发。相比起自夸,和中国品牌做大新能源市场,成为国际名片,比亚迪的这波呼吁,可以说格局拉满了。

中国的新能源车,也应该是世界的新能源车。中国汽车工业,期待着新能源车的世界级品牌。

 

0到500万:厚积与薄发

合资车企在中国的年销量天花板,是200万辆左右,只有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以及上汽通用五菱勉强触达过,那是属于燃油车时代最高的荣誉。

这个荣誉,以前从来不属于自主品牌。

去年,比亚迪宣布“砍掉”燃油车,全年录得186万辆销量,今年比亚迪把200万辆天花板彻底捅穿,没有任何悬念,就看能不能达到外界预期的300万大关。

“穷小子”逆袭的套路,如同爽文一般,但中间的千辛万苦和跌宕起伏,甚至被“歧视”,稍微熟悉汽车发展史的朋友,都略知一二。这也是王传福8月9日现有在公开场合如此动情的原因,“2019年是比亚迪最艰难的一年,背后的心酸和不易,只有我们自己更清楚。”

王传福昨晚最动情哽咽的一刻,是说起2019年时,当年利润只有16亿元,但研发投入却咬牙投入了84亿,外人甚至取笑比亚迪在“烧钱”。但正正因为有了大量的技术积累,才有了今天的“薄发”。

和合资企业通常背靠两大股东,仅仅把外资总部的技术落地不同,自主品牌的“烧钱”,换不来销量的提升,也就一切白搭。汽车行业是一个极度依赖规模进行迭代的行业,销量才是通关、升级的前提。

可是比亚迪的销量,多年来几乎都在四五十万辆徘徊,长期处于市场的第二甚至第三梯队(仅以销量而论),说白了,主观上,是产品得不到足够认可,客观上,是新能源车尚未爆发。

好在,王传福从创业之初就有的“技术立命”观点,比亚迪在电动化的诸多创新探索,最终还是经过时间的洗礼和验证。

从第一代DM技术到第三代DM技术,比亚迪走了超过十年,截至2019年底,比亚迪推出过20个系列176款新能源车型,如果唯结果论,那些年比亚迪的销量、利润,都说不上多好。

真正的拐点,出现在2020年,DM-i超级混动、刀片电池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陆续搭载在比亚迪的多款车型上,汉的向上突破、秦宋系列的销量神话,再到2022年正式“砍掉”燃油车,海洋系列爆款频出,腾势冒起,还手握方程豹和仰望两张大牌,这才有了如今的比亚迪。

和燃油车时代不同,中国品牌真正实现技术、市场主导,只能在新能源上。王传福给的几个数字足够说服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全球第一;全球超过 60%的新能源汽车由中国生产销售;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量占全球的 70%;全球有超 63%的动力电池由中国供应。

技术主导外加市场认可,拐点到来,顺理成章。

 

数解500万:混动出奇迹、大方搞研发

再来看看500万蕴藏的一些数据亮点。

从2008年的F3DM开始,比亚迪投放新能源车的时间长达15年,从0到100万足足用了13年,从100万到200万,这个时间缩短为1年,而266天,则是300万到500万的时间。

今年7月,我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车在广州下线,8月初,比亚迪达成了自己的500万辆成就,也就是说,每卖出4辆新能源车,就有1辆来自于比亚迪。

今年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452.6万辆,比亚迪贡献了151.78万辆,占比约1/3,可喜的是,比亚迪不止在国内强势,1-7月出口量也达到了10万辆,堂堂正正赚外国人的钱。

比亚迪的500万辆销量中,插电混动车型扮演了重要角色,秦DM于2013年登场,它的子孙辈秦DM-i车型,至今热销。宋PLUS DM-i和宋Pro DM-i组成的矩阵,已经长期霸榜中国车市全品类SUV销冠,刚过去的7月,宋家族销量再破5万大关,几乎属于“闭眼入”的车型。汉、唐以及未来的方程豹、仰望等车型,以及DM-o等技术,依然将书写比亚迪的神话。

纯电领域,比亚迪也很强,汉EV是自主品牌力战合资中高级轿车的排头兵,元、海鸥海豚等车型,月销两三万辆已经是常态。

在最困难的2019年,比亚迪依然咬牙投入巨额研发,财务状况改善后,我们看到研发投入更猛的比亚迪了。去年,比亚迪投入研发186亿元(依然比当年的166亿元归母净利润要高),今年仅一季度,比亚迪研发超62亿元,同比暴增164%!

今年,比亚迪吸纳了3万多应届毕业生,目前技术团队人数超过9万,拥有11大研究院,平均每个工作日,比亚迪会提交19个专利申请,获得15项专项授权。

 

格局: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除了王传福“哽咽”的出圈,昨天比亚迪做的另一件事,点赞率也“爆表”,那就是比亚迪把另外八家车企极具代表性的车型,一口气展示在自己的总部大楼前。

选择这12家车企,也有比亚迪的“小心思”,红旗、岚图、深蓝分别代表一汽、东风以及长安三大央企背景车企,飞凡、埃安以及奇瑞,则是地方国企车企的代表,吉利、长城以及比亚迪自己,则是自主品牌民营车企的代表,“蔚小理”代表的则是新兴势力。

在自己的发布会上这么干,好感度真的拉满了。

王传福的发言中,有一部分特别令人在情感上认同,那就是14亿中国人需要在情感上需要自己的世界级品牌。是的,国内的汽车市场很热闹,但无论在销量还是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力上,中国还缺少一个世界级品牌,而世界级品牌恰恰又是汽车强国的重要标志。

正如大众奥迪奔驰宝马之于德国,通用福特特斯拉之于美国,丰田本田之于日本,以及现代起亚之于韩国,他们的销量足够大,且在全球分布相对均衡,又能带动一方产业链,中国有能力、也应该诞生这样的几个超级巨头。

汽车存量时代,竞争的残酷是不可能避免的,此消彼长的关系谁都懂,中国品牌在中国的崛起是必然的,但所有参与者都也应有着同一目标——剑指全球。

靠的是什么?王传福给大家总结到位了,中国有创造世界级汽车品牌的基础和实力,市场够大,掌握新能源车核心技术,具备完整的产业链。

过去几年,自主品牌间,因为个别事件引发的“口水仗”,我们见过不少,不可否认自主品牌之间也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但助人者天助,做大新能源车市场、一致和全球范围的高手过招,才是中国品牌应该做的事情。

新能源汽车在国内渗透率已三分天下其一(上半年渗透率超32%),“奔四”“奔五”势不可挡,自主品牌的总体市占率也已经反超合资。没错,在一起,才是真正的中国汽车。

2022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中国是绝对的主角,贡献了超过六成产销,但新能源车目前仍只占全球汽车销量1/8,新能源车是趋势,空间极其广阔。

留待比亚迪和其他中国品牌征服的星辰大海,很大很大。


标签: 汽车品牌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