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大众、小鹏展开技术合作,你怎么看?

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达成了技术框架协议,并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以每ADS15美元的架构收购了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大众汽车集团将获得一个小鹏汽车董事会的观察员席位。

根据双方的战略合作协议,小鹏汽车和大众汽车集团将基于各自核心竞争力和小鹏汽车的G9车型平台、智能座舱以及高阶辅助驾驶系统软件,共同开发两款B级电动汽车车型,以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销售。相关车型预计将于 2026 年开始投产。

关于小鹏汽车和大众汽车的合作,各位汽车编辑有什么看法?

发言人:周周

我们再一次见证了历史!在燃油车时代,和外资品牌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是无数中国品牌的梦想。谁能想到在新能源时代,外资品牌不想被淘汰的出路之一居然是和本土车企合作?汽车历史的齿轮开始转动了。但是这种中外车企合作新模式的可持续性,以及能否受到消费者认可,仍要看市场的表现。

主理人点评:就目前来看,大众最缺的就是智能座舱方面的技术,而这正是小鹏的优势。如果真的有一台车既拥有大众一如既往的行驶品质,又拥有小鹏的智能化表现,相信市场表现不会差的。

发言人:廖昕

从智己和奥迪,大众和小鹏这样的节奏来看,合作还没开始,小鹏、智己这些中国品牌已经被非常明确地进行了区分。如果说奥迪比大众定位更高,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它的合作伙伴智己比小鹏更厉害?这把双刃剑缓和了小鹏的资金压力,但品牌调性被直接拉低,以后品牌再想拔高可能有点困难。再看双方申明,未来合作生产的汽车挂大众logo,小鹏或许只是拿技术换钱,不过既然是这样,为什么大众集团不通过集团运作“共享”合作方技术降低成本?反而要智己和奥迪,大众和小鹏,甚至是捷达和零跑,全面与中国品牌们合作?

主理人点评:仅大众集团一家,近期就已经选择了三家中国品牌展开技术合作,难道是在憋大招?现阶段确实看不出端倪,还是看看后续产品及合作进展再说吧!

发言人:向阳

大众和小鹏进行合作,我认为主要是为了提升大众智能化领域的表现,毕竟包括大众在内的海外品牌在这方面是肉眼可见的落后,而且差距还有越拉越大的趋势。因此,它们计划共同开发的中型车,大概率以大众占据主导地位,小鹏则提供智能化领域乃至电动化平台的支持。

只不过还不确定它们两者合作造的车型会怎样进行利益分配问题,如果不解决掉这个难题或许会步入腾势的后尘,比亚迪奔驰在前期都不愿意过多投入,直到奔驰降低股份后,腾势才迎来了D9这辆爆款。另外,随着大众与小鹏的合作敲定,后续可能会有更多欧洲、美国、日本车企跟进,这个市场或许会迎来更多意想不到的组合。

主理人点评:利益分配确实是一个不小的问题。除了你提到的比亚迪和奔驰之外,其实合资公司在这方面多少都有一定的困扰。就拿大众来说,它和一汽、上汽都有合资公司,我们当年的初衷是“市场换技术”,但一汽、上汽又从大众这儿获得了多少技术呢?如今大众和小鹏的合作,核心目的就是想要技术,或许也没那么容易吧!

发言人:毛毛

真的会是双向奔赴的强强联合?

未必吧。大众+小鹏的组合拳,显然开启了另一条先河,看似相互弥补彼此的短板,但是二者共同研发的B级电动车,将仅以在中国销售,并非面向全球市场。简单来说就是,外资品牌借助中国车企核心的技术,生产外资品牌的车型,还能双赢吗?其二,如果错位价格竞争,会不会对小鹏的产品形成竞争?用小鹏的智驾技术造大众的新车,大众确实能够抢占国内市场份额,那小鹏自己本身还有胜算吗?

主理人点评:新车和小鹏产生竞争是无可避免的,但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情我认为不存在。在这方面,你永远可以相信聪明的中国人,一定会给自己留后路的。

结语

大众和小鹏、奥迪和智己、捷达和零跑、一汽丰田和比亚迪、沃尔沃/路特斯和吉利/领克/极氪,海外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纷纷选择和中国品牌进行技术合作,再次证明了中国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突出实力,也意味着新一轮的淘汰赛正式开始。

对于消费者而言,谁是更值得购买的新能源品牌也一目了然。像小鹏、智己等能够被传统车企巨头认可的品牌,技术实力肯定有着一定的过人之处,完全可以放心选购。而大众、奥迪这样能够正视自身缺点,并努力迎头赶上的品牌,未来同样会给我们惊喜。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