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国产三大“核心技术” ,外企虎视眈眈,能助力中国弯道超车

从全球的竞争环境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是有先发优势的。最近这些年,自主品牌越来越重视正向研发,最近大众入股小鹏、与上汽合作造车的消息,更是让不少人对国内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刮目相看。


因此,越来越多的国人都说,中国汽车工业在新能源赛道实现了“弯道超车”。那问题来了,国产品牌到底有哪些核心技术,让国外汽车巨头们都虎视眈眈?这些核心技术,是否真的能助力中国新能源实现“弯道超车”?今天,咱们一起来聊一聊。

1.三电系统

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三电”技术已经在全球领先。

其中,竞争优势最大的是电池,目前全球动力电池销售前十的企业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中国。而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市占率超过六成,排在第一。


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累计产量293.6GWh,同比增长36.8%;累计销量达256.5GWh,同比增长17.5%,累计装车量152.1GWh, 同比增长38.1%。目前中国动力电池出口的规模,半年也超过了50GWh,中国已成为全球动力电池产业的领跑者,市场规模连续六年领先全球。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具备成本和规模的优势。


在竞争格局方面,中国的动力电池市场由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LG新能源、蜂巢能源、孚能科技和瑞浦兰钧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在电机方面,国内汽车产业链同样具备优势。在去年新能源车电机的市场份额里,排名第一的就是比亚迪,而排名第三的方正电机同样是国产品牌供应商。早有媒体报导过,过去1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机和电驱专利申请总量就达到了世界第一。


2.智能座舱

作为智能化的重要一环,智能座舱逐渐成为移动的“第三空间”,是如今车企差异化竞争的阵地,以及年轻消费者购车的关键要素。


对于国产品牌,智能座舱基本是新车上的一个标配。语音识别率高,显示屏清晰度和流畅度也越来越高,相应的用户体验也越来越好。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小鹏的XmartOS和问界的鸿蒙OS,体验让人印象深刻。


别以为这就是简单“车机版”平板,但强如大众在ID.系列第一款车上市时,就因为车机BUG太多,推迟了好几次交付时间。


背后的原因,其实是跟互联网产业密切相关。中国互联网发达,云集了全世界众多的汽车软件开发人才,也有很多完善的应用生态(高德地图、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FM、抖音等)。


而像德国、日本等传统汽车强国,却都没有拿得出手的互联网公司,想要组织出一个全球顶级的车机软件开发团队,显然是不现实的。

3.自动驾驶

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中国在全球同样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在国内汽车市场, L1、L2 级别的辅助驾驶渗透率持续提升,L2级别的主动安全和行车功能逐渐成国产车的标配。


L3-L5 的智能驾驶处于商业化早期,以造车新势力、科技企业为代表的自研派进展较快,目前包括头部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头部科技公司华为,可以实现高速 的 NOA,城市道路的 NOA也逐步被攻破,像华为和小鹏就能在指定城市下使用。


当然,在自动驾驶这一块,特斯拉的FSD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是业界比较公认具备领先水平的。该系统不再依赖于传统的高精地图和导航数据,而是完全依靠车载摄像头和神经网络来识别道路和交通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其技术含金量主要在算法和集成芯片上。


而国内的厂商,基本都采用了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大多配备了激光雷达。这样的方案,对算法要求低一些,但对数据融合的考验比较大,激光雷达也可以起到安全冗余的作用。

小结

综上可以看出,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技术上确实有一定的领先优势,而且在零部件产业链上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供应商体系,具备“核心”竞争力。但是,国内新能源产业尚未真正成熟,传统车企也纷纷转型,加大研发投入也积极投身到新能源的大浪潮中。

革命尚未成功,中国品牌需要在技术方面、品牌方面不断沉淀,通过对市场的敏锐反应和不断的更新迭代来保持竞争力。对此,你又怎么看呢?欢迎关注“车域无疆”,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