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是吸血还是输血?大众合作小鹏,盛世背后有隐忧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尤其适用于商界。

当本土汽车品牌借着新能源的东风实现换道超车、春风得意之时,转型滞后的合资品牌们大多稍显落寞。

市场不等人,机会转瞬即逝。

这也是为何在中国新能源市场迟迟分不到蛋糕的奥迪,会选择与上汽集团合作的原因。同样的,这也是促成大众与小鹏合作的主要因素。

7月26日,大众汽车集团官宣要与小鹏汽车进行合作。合作的表征,包括大众将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0亿元。

除了资金输血,大众还以每股15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同时,交易完成后大众将列席于小鹏汽车董事会观察员之列。

这意味着,交易完成后,大众汽车将成为小鹏汽车第三大股东,仅次于何小鹏和阿里巴巴。

资金,是大众为小鹏汽车提供的;但股权,却不是小鹏汽车唯一回馈给大众的。

根据大众发布的对外声明,品牌旗下的大众汽车品牌和小鹏汽车达成技术框架协议,在合作初期,两品牌计划面向中国的中型车市场,基于小鹏G9平台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从而补充大众汽车品牌基于MEB平台的产品组合。共同开发的车型,按照计划,将在2026年投入市场。

划重点:合作开发的车型,是属于大众汽车品牌的。

另外,有消息称,大众与小鹏汽车的合作聚焦于智能化技术领域。

大众与小鹏之间的携手,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一方面,目前大众在国内投放的新能源产品尤其是ID.系列产品,声量小,无法与品牌燃油车的声量相提并论。又因为此前大范围的车机故障,ID.系列的口碑已跌落谷底。加上大众集团在软件领域的惰性与拖延症,与其闭门造车,不如打开大门迎接“鹏”友。

与以智能化为标签的新造车小鹏汽车合作,大众省时、省力还省心。

另一方面,小鹏同样需要大众这样的伙伴。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的累计销量为41435辆,同比大跌39.9%。在理想的红火和蔚来的坚挺的映衬之下,小鹏的市场表现,只能黯然神伤。

如果说BBA已经要没有“A”了的话,那蔚小理已经快要没有“小”了。

为了活下去,亏本造车的小鹏汽车,需要大众及时且有效地资金输血。

原本,这应该是一次合作共赢。小鹏提供大众需要的技术,缩短大众在中国新能源市场上的转型进程;大众提供小鹏需要的资金,拉小鹏一把,让小鹏汽车能够在证明智能驾驶的可行性和自身在智能驾驶领域的优势之前获得喘息之机。

然而,吊诡的是,理应是相互“输血”的合作,大有大众“吸血”小鹏的意味。

首先,正如前文提到的,大众和小鹏基于小鹏G9合作开发的两款产品,落地之后挂的是大众的车标。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的小鹏汽车与投资人之间的沟通纪要,小鹏提供的技术支持乃是包含电子电气架构、智能软硬件在内的打包方案,而大众则在开发设计、产业链等关键环节掌握话语权。

比起来“合作”,小鹏汽车和大众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技术出售方与技术买入方之间的关系。

这一关系模式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小鹏汽车技术给了,力气出了,回报有了,但为大众做了嫁衣裳。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大众汽车集团CEO奥博穆在外媒采访中明确表示:“在我们与小鹏汽车的框架协议中,也有可能走出中国。但首先,我们希望在中国开展业务。”

短期内,双方的合作业务仅限于中国。

可以想象,当大众的体系优势和小鹏的技术优势相结合诞生出的大众品牌的纯电车,面对新造车小鹏的同级别产品时,品牌影响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更优秀的前者,会分食后者几成的市场?

不光为他人做了嫁衣裳,小鹏汽车还培养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其次,大众与小鹏,二者的基点和目标不一致,能否长久地合作,仍是一个问号。

就目前的境遇来说,大众在中国市场仍有燃油基盘,仍有不可忽视的品牌号召力,颓靡之处,无非在于新能源市场。

简言之,大众谋求合作与进步,是想在中国市场变得更强。

反观小鹏汽车,其诉求,是在中国市场活下去,续命要紧。小鹏汽车境况之窘迫危险,通过小鹏G6和小鹏G9彰显得淋漓尽致。

数据显示,今年6月29日上市的小鹏G6,截止7月23日,销量仅有1502台,与此前宣传的“3.5万订单量”相去甚远。

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要指责小鹏汽车销量造假,而是要指出,新势力们莫要玩弄文字游戏、夸下海口。当小鹏宣传前期累计订单量时,小鹏也应该正视产能不足造成的交付问题。

至于小鹏G9,“力作”的实力不足,6月份仅卖出了1025台,上半年除了1月份,其余五个月月销量均未突破2000台。

作为品牌售价与定位最高的产品,品质却难以服众。车质网投诉平台上,小鹏G9除了在电动机异响、装饰脱落、部件开裂等问题上遭到投诉,还因为NGP驾驶辅助遭到车主投诉。智能驾驶是品牌基因,但很显然,小鹏汽车并没有将智能驾驶做到顶尖水平和放心水平。

大众集团CEO奥博穆直言:“奥迪将于2024年开始在中国市场生产PPE汽车。SSP平台将于2026年底首次使用……”

显而易见,大众并不会放弃自身的平台。与小鹏汽车合作,是缓兵之计。

那么,当大众自身追平在智能化和电动化技术上的差距后,还需要小鹏汽车么?

若是想要更强的大众实现愿望的速度,快于想要活下去的小鹏实现愿望的速度,小鹏汽车会否变成大众在中国市场长远发展的垫脚石?

比起接受资金输血,小鹏汽车,必须思考如何尽快找到自力更生的道路。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