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e汽车】大众入股小鹏 一场务实的双向奔赴

  • 作者: e汽车
  • 2023-07-31 20:42
  • 535

悄无声息地,“电气化”三个字已经从遥不可及的未来时演变成了随时都在发生的进行时。当中国汽车市场的电气化产品已经卷无可卷时,国内外车企也正在火力全开,从战略到产品,从资金到合作伙伴,寻找着自己与中国市场的最佳适切度。

7月26日,一个平凡无奇的周三傍晚,大众集团的一则重磅官宣,或许就成为了改变中国汽车发展河流方向的那颗石头。

根据大众官宣的消息,大众汽车品牌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框架协议。在合作的初期阶段,双方计划面向中国的中型车市场,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这两款专属于中国市场的新车将补充基于MEB平台的产品组合,并计划于2026年投放市场。

同时,作为长期战略合作的一部分,大众汽车集团将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以每ADS(美国存托股票,每股ADS代表两股A类普通股) 15美元的价格收购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大众汽车集团将获得一个小鹏汽车董事会观察员席位。股份发行将取决于惯例交割先决条件的达成,包括适用的监管审批。

与此同时,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奥迪与其中国合资伙伴上汽集团签署战略备忘录,进一步深化现有合作。双方将通过共同开发,快速、高效地拓展高端市场智能网联电动车产品组合。作为规划的第一步,奥迪将通过推出全新的电动车型,进入此前在中国尚未覆盖的细分市场。

相比在坊间早有传闻的大众与上汽的合作,此次官宣更受关注的显然是大众与小鹏的这一次合作。那么,双方的合作基于什么?双方又将获得什么呢?

1

深度“绑定”中国 大众的务实

双方初步合作的核心,是大众要基于小鹏G9的车型平台、智能座舱和智驾软件等技术方面优势,共同开发两款大众品牌的B级纯电车型,计划在2026年启动生产。

小鹏汽车在合作中扮演的是一个技术平台公司的角色,贡献智能平台和软件,自动驾驶底层技术在小鹏,软件以OTA方式交付。大众则负责上车体和车型设计、内外饰部分。换而言之,双方合作的车型,“灵魂”来自小鹏,大众在软件上烧了数百亿无果后,直接选择牵手中国新势力负责新车型智能化部分。

来自资本层面的反应最能反馈此次合作的前景。

二级市场上,7月26日,小鹏汽车在美股一开盘就涨近15%,此后股价一路走高,涨幅一度扩大至40%。显然,资本市场对小鹏的积极反馈,更多来自于对大众的发展前景所表现出的乐观。

事实上,大众汽车集团一直被认为是电气化转型进程最快的全球性车企之一。

早在2013年到2014年,大众就先于其他品牌进行了电气化的试水。那段时间,大众推出的e-UP、e-Golf等车型,虽然续航最高只有150公里,但依然成为了车企中电气化的先行者;当时间到了2017年,大众发布了“Roadmap E”计划,明确指出到2025年推出超过80款电动车,到2030年旗下所有车型均至少有一款电动车。

在当时,其他海外车企依然在燃油车领域打得火热,甚至很多中国车企的新能源脚步也才刚刚起步,而从2018年开始,大众“Electric for All”战略正式发布,专为电动车开发的MEB平台正式发布。时至今日,MEB平台的大众纯电车型早已落地开花,在全球,也在中国。

市场的反馈是对其战略和产品最好的反映。2022年,大众新能源在中国市场拿下18.06万销量,同比增长51.6%;其中,纯电ID.家族交付14.31万辆,相比2021年实现了翻倍增长。今年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的纯电动汽车交付量同比增长48%至32.16万辆;即使在中国市场,大众依然是合资品牌电气化的领军者。上半年,大众在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车型交付量为8.97万辆,同比增长4.8%。

即便如此,大众依然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广阔前景。

根据中汽协消息,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市场占有率达到28.3%。这意味着,中国市场上每售卖四辆新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

显然,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最为迅猛的市场, 大众深谙中国市场“全新赛道”的意义,那是一种完全打破旧规则的新路径,在这条赛道上,中国车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而把自己的资源与精力,放在更擅长的地方,这是非常务实的做法。而这需要的不仅仅是放下身段的勇气,还有对于自身的精准定位以及对于未来的长远规划。

在这个层面,或许更多分析看到的只是中国车企从“市场换技术”到对外的“技术输出”,在满足了虚荣心之后,我们也应该看到海外车企面对新局面时的果敢力。

依然以此次合作为例,大众汽车集团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就将与小鹏的合作落地,确实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

在很多人眼中,大众这种航母级的汽车公司,走的是“早请示,晚汇报”的大公司决策路径,“大象难以转身”成为了这些国际大厂的惯有标签。但在合作这件事上,我们看到的是大众这只“大象”在新汽车时代“转身”时的灵活性;在面对公司重要决策时,大众的判断力、决策的灵活性和务实的工作方式,都值得学习,也值得点赞。

2

牵手大众 小鹏赢了面子和里子

我们再回到协议本身,有句话其实已经将双方的合作表述得非常清晰明了:双方战略合作的目标是利用双方的互补优势,建立长期双赢的战略合作关系。

显而易见,“互补”、“双赢”成为了此次合作的关键词。那么对小鹏来说,与大众的合作,能带来怎样的双赢结果呢?

最为明确的,就是得到了大额资金支持。

众所周知,当下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尤其是小鹏所处的“新势力”领域,残酷程度空前,行业拼命内卷。而小鹏的财报一直以来都不太乐观,尤其是账面上现存的资金储备,虽说还没到捉襟见肘的地步,但面对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也绝对不算高枕无忧。

而大众带来的7亿美元,显然解决了小鹏的资金问题。换言之,小鹏拥有了更多的研发底气,这样一来,核心竞争力势必增加。对小鹏来说,这是增加了内在含金量,也就是赢了里子。

同时,在与大众的合作中,小鹏可以获得更广泛的市场认可和更高的品牌价值,同时也可以借助大众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这意味着,有了大众的背书,小鹏能够更强有力地敲开欧洲市场的大门。

从市场体量来看,欧洲新能源车市场虽不像中国市场基础庞大,但随着更严苛法规的出台,各家车企也纷纷制定了电气化规划;作为老牌欧洲车企,大众的纯电车型在欧洲有着非常好的市场基础,而有了大众合作伙伴的身份,小鹏可以轻松进入欧洲市场,这将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开新的机遇和想象空间。

这样一来,与大众的合作,可以说是小鹏海外拓展的加速器,品牌影响力势必也会进一步提升,不仅赢了“里子”,更赢得了中国车企的“面子”。

3

写在最后:

何小鹏说:“大众汽车集团和小鹏汽车高度互补的优势是双方长期战略合作的基础。我们将互相分享智能电动汽车的技术和世界一流的设计及工程能力,并相互学习。”

笔者认为,这场合作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中国车企与海外车企,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合作,更是一种探索。在新汽车时代下,全球车企如何通过合作伙伴,将自身优势最大化?

在这一点上,大众和小鹏务实的双向奔赴,是具有开创式意义的。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