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丰田用比亚迪三电系统,奥迪与上汽合作,国产品牌崛起了?

曾几何时,一众自主品牌在宣传推广的时候,都以使用三菱发动机为卖点。对于彼时技术不够成熟的自主品牌来说,物美价廉且质量可靠,还愿意出售的三菱发动机,推动了自主品牌的蓬勃发展。现在大部分独立车企都具备自主研发发动机的能力,曾经依托国外技术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进入了新能源汽车时代之后,自主品牌开始实现了弯道超车,无论是设计水平还是三电技术,以及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控制能力,还是实际的市场销量,都自主品牌能够牢牢掌握了新能源汽车话语权的底气。甚至合资品牌推出的新能源汽车,被戏称为“杂牌”。现如今,合资品牌也陆续开始采用国内三电技术,结合自己的品牌特色和造车理念来推行新车,这种反转带来的反差,在这两年的感受尤为深刻。

合资品牌纷纷与自主合作

近日,海外媒体拍摄了到全新一代奔驰GLA测试照片,新车可能将搭载与吉利共同研发的混动系统,预计全新奔驰GLA将于2024年首发亮相。考虑到吉利与奔驰之间的关系,全新一代奔驰GLA使用与吉利汽车合作研发的混动系统并非不可能,毕竟目前吉利雷神最新的雷神3挡变频电驱DHT Pro已经在银河L7上已经运用,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安全性都可圈可点。

除了奔驰之外,奥迪与上汽就电动化平台合作的消息,也是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不久前举行的上汽技术分享会上,上汽集团向外界确认将和奥迪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奥迪方面希望能够获得三电系统、下车体、智驾系统等相关技术,但外观、内饰等造型设计仍由奥迪自主把控,以此在较短时间内,补齐在电动化、智能化上的短板。同时中国本土研发成本以及供应链的优势,能够帮助奥迪做出具备成本竞争力的电动车。

这些新能源汽车的合作已经是路上,实际上自主与合资合作落地的产品却屡见不鲜。例如在4月份上市的一汽丰田bZ3,搭载来自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和前置单电机。与丰田bZ4X相比,丰田bZ3在动力性能和续航里程上都有不小的优势,可见来自比亚迪的支持的确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争议也比丰田bZ4X少了很多。

再往前,去年3月,广汽三菱的首款纯电SUV产品阿图柯上市。尽管广汽三菱对于新车的卖力宣传,却掩盖不了一个事实,阿图柯本质上是一款套着广汽埃安V壳子的新能源车,二者在在轴距、前后轮距等多项参数上均保持一致。有点令人唏嘘的是,靠着自主研发的广汽埃安,2023年上半年累计销量超过20万台,曾经提供给自主品牌发动机的三菱却陷入经营困境,已于6月正式进入临时停产阶段。

与自主品牌寻求合作不光仅限于国内,自主品牌如今已经开始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前段时间,为了促进沙特国内电动汽车制造业发展,沙特投资部与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运通签署合作项目,计划投资56亿美元建立合资公司,将从事汽车研发、制造和销售。虽然高合在众多消费者心目中似乎名不见经传,但是其新能源整车的研发与生产、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云计算等诸多领域的技术具备较高价值,并且高端化的定位与沙特非富即贵的环境相契合。

可以预见的是,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吸引了世界各地车企的关注,这种合作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频繁,自主品牌掌握了新能源汽车时代的话语权。

寻求与自主合作背后的原因

1.新能源汽车转型削弱合资地位。透过2023年上半年的销售数据,我们便能发现目前汽车市场发展的端倪,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74.7万辆,同比增长44.1%;自主品牌凭借着新能源汽车的强势表现,批发销量累计份额突破50%,进一步抢占了合资品牌的市场,包括日系、德系、美系等合资品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而豪华品牌中包括奥迪、雷克萨斯林肯同样表现不佳。

虽然市场地位没有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危机已悄然到来。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合资品牌不仅面临销量下滑的尴尬,更会面临价格崩盘、品牌影响力的下降等基本盘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转型,为消费者贡献强有力的产品,那么几十年构建的市场或将付之东流,所以寻求与自主品牌的合作就成为了一种迫在眉睫的无奈之举。

2.合资品牌转型困难,合作是寻求突破的一种快捷方式。越是一艘大的船只,减速和掉头往往愈发困难,因为牵一发动全身,固有利益群体是个绊脚石。索尼前CEO出井伸之在出版的新书《人生的经营》中,尖锐地指出日本企业落后中国企业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企业自己造成的,依赖官僚已经成为整个日本挥之不去的梦魇。很多日本大企业实行的终身雇佣制,也使得更具创新意识的年轻职员难以被提拔到重要岗位上,间接导致了日本企业的思维固化。这些阻碍不单单在日企,其实很多国外大型企业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对于市场的反应不够及时,“延续性创新”的道路如今已经走不通了。

3.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在新能源市场,自主品牌不仅在中、低端市场大杀四方,在高端市场也威胁到了传统豪华车企,同时也积累了很多核心的技术为自家产品赋能,其中像三电技术、生产架构、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以及沙发彩电大冰箱都遥遥领先,同时大规模生产对于成本的控制也是相得益彰,而供应链的完善又能缩短研发生产周期,各种优势均十分明显。

大咖总结

当前,我们正处在新能源逐渐替代传统燃油车的百年难遇之大变革下,对于自主品牌而言,合资品牌寻求合作是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一种认可,但是他们的底蕴也摆在那里,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仍然要精益求精,否则哪天被后来居上又会错失先发优势。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