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比亚迪海豹做了双面B柱碰撞,电池包还能继续用?!

最近比亚迪的针对e 3.0平台的海豹,做了同一台车,双面B柱碰撞的测试。碰撞结束后,电池包卸下来没有任何的物理损伤,并且在另外一台车上面可以立马上电复用,这件事情还真的挺令人佩服的。

  


但是为什么要做双B柱碰撞测试呢?其实在物理结构层面上来说,无论是传统燃油车,亦或是新能源车,B柱的抗压能力,可以说是整台车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但同时,又是和驾乘人员安全最密切相关的核心保护区域。B柱的强弱,直接决定了驾驶舱在被侧面碰撞时,被外来物侵入的多少;也直接影响关系到生命安全。所以,无论是CNCAP、EUROCAP、IIHS都会对车辆做严格的B柱碰撞测试。



进入新能源车年代,BEV车型对于电池安全的保护,以及人员安全的保护,都有着非常严苛的标准。因为布局上的物理特性,意味着车架一定要比传统燃油车要高,以防止车身形变。同时还要保证驾乘人员足够的空间,保证舒适性和空间利用率。



传统油改电车型为了符合要求,和迁就电池包的体积,往往都需要牺牲驾乘人员的空间,平衡性也会被打破。所以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就成为了攻坚这一难点的最优解决方案。     

 


而这次的双侧B柱碰撞测试,使用同一台车,在一次标准侧柱碰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侧面柱碰。第一次碰撞试验,比亚迪海豹整车以32km/h的速度和75°的角度,撞击254mm钢性柱,随后同一台车进行叠加第二次碰撞试验,以副驾驶后排撞击点进行侧柱碰试验。



试验结果显示,比亚迪海豹整车结构最大变形量183mm左右,相比传统燃油车平均300mm左右的变形量,搭载CTB技术的海豹最大变形量减小了120mm左右。可见,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下,整车的结构强度在碰撞上,对驾乘人员有足够的安全空间。

    

而这次有意思的事,将参与了两次侧柱碰的电池包重新装入另一台新车,车辆仍可以正常启动、安全行驶,证明碰撞后的电池包功能性一切正常。也能很好体现这一技术的保护优越性。也确保了再碰撞过后,电池不会出现热失控的现象,从而杜绝了二次伤害的产生。


 

可能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碰撞测试只是谈资。但是对于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达到了30%的当下车市,这个成绩的好坏,也直接体现了新能源企业的良心,以及技术水平。



我不敢说比亚迪的技术就是独步天下,甚至无人能及,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确是高品质出行的不二之选。同时,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在安全上,的确想多了很多、走远了很多。这离不开技术的积累,更离不开产品研发人员的“远见”。


中国新能源车走到这一步不容易,只希望后续,能有更多的中国新能源车企,拿出更多更优秀的产品。不仅利于中国消费者,更利于中国汽车工业的正向发展。


标签: 海豹 比亚迪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