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CTB大显身手-比亚迪海豹无压力通过双面侧柱碰试验

中国新车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30%,除了价格和续航性能,用户关注的焦点无疑是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动车)的安全性能。

而谈到新能源车的安全性,大多数人应该会首先想到“比亚迪”。近日,国内汽车安全测试节目“Top Safety”就找来了比亚迪首款采用CTB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的纯电车型-海豹,用同一台车接连进行了一场双面侧柱碰撞试验,以及两次侧柱碰后的电池包复用试验。

侧柱碰撞试验由于碰撞面积极小,冲击力相当集中,会对车辆产生强大的“切割力”;加上车身侧面缺少像车头这样的缓冲吸能空间,侧柱碰时产生的冲击力会直接传递到车身,对车身设计、车身材质和气囊/气帘等被动安全设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纯电动车动力电池包几乎均安装于车身下方,侧柱碰撞的冲击力几乎可以肯定会传到到动力电池包本体,并可能严重损害对挤压、穿刺等相当敏感的动力电池包,可认为是对纯电动汽车安全性能的一项终极考验。

海豹能在双侧柱碰撞试验中“幸存”下来吗?

在第一次标准侧柱碰撞试验中,比亚迪海豹整车以32km/h的速度和75°的角度,驾驶席一侧B柱位置精准撞击254mm钢性柱,B柱附近车门发生一定程度的凹陷形变,但对驾驶舱的入侵量并不大,对比过一般燃油车的侧碰试验,海豹这个入侵量视觉上首先已相当理想的水平;从车内摄像机视角,侧气囊和侧气帘迅速张开,及时保护了假人;另外,相信从视频中车辆碰撞后的回弹动态我们已能初步感受到海豹的车身刚性之高。

经历完第一次侧碰后,这辆海豹迎来了第二次侧柱碰试验,以更真实地模拟交通事故中的二次/连环碰撞。第二次侧柱碰撞以车辆副驾侧的后排位置,以相同的条件撞击钢性柱。由于后排位置缺乏B柱的保护,加上车辆已经经受了第一次侧碰带来的损害,理论上车身和动力电池包需要面临相比第一次侧柱碰更严峻得多的考验。第二次试验后我们从视频中能看到海豚仅后门、右侧裙脚和右后翼子板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形变,整个车身仍是相对完好的状态,这台比亚迪海豹可谓“安然”挺过了两次连环的侧柱碰撞测试。

最终,海豹的双面侧柱碰试验成绩单揭晓,第一次侧柱碰车门变形量182.479mm,电池包变形量仅3.046mm!第二次侧柱碰车门形变量与第一次相当接近,为183.538mm;第二次侧柱碰由于缺少B柱的保护,电池包变形量为15.751mm。

两次侧柱碰试验中,比亚迪海豹整车结构最大约183mm变形量,相比传统燃油车平均300mm左右的变形量变形量减小了120mm左右;而在录得假人数据的项目中,海豹均获得了“优秀”评定。

试验结果发布表格中,海豹车身结构、功能表现、电安全电现和乘员保护各项均取得“优秀”评定,可见CTB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对海豹车身刚性及被动安全性的贡献之大。

双侧柱碰的功臣——刀片电池及CTB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

海豹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亮眼的双侧柱碰成绩,刀片电池融合于CTB车身电池一体化的设计功不可没。

比亚迪基于刀片电池独有的长方体结构和超级强度,通过将刀片电池包与车身刚性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刀片电池既是能量体,也是结构件,成为车身传力和吸能结构的一部分;在上述的侧柱碰撞工况下,横向排列的长方体刀片电池作为结构件有效的抵御对车身的横向冲击力。

而CTB(Cell To Body)技术在CTP(Cell to Pack)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取消了传统的车身地板设计,将地板(电芯上盖)-电芯-托盘三者与车身集成,形成高强度的“整车三明治”结构。

CTB技术利用电池车身一体化结构的车身纵梁缩小了前机舱与乘员舱之间的高度差,相比传统车身结构,可以更有效地发挥材料本身的强度优势,并为力的传递提供更顺畅的路径,在正向碰撞中且具备充足的吸能空间及更顺畅的能量传递路径,大幅减小乘员舱形变。而为确保侧撞安全性,海豹还在传统底盘位置(电池盖板上方)设计了3条粗壮的辊轧横梁,与刀片电池包一同形成一道抵御侧撞的“铜墙铁壁”。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海豹在对纯电动车如此不友好的侧柱碰撞试验中依然“坚不可摧”并很好地保护了车内乘员的结果。

同时,CTB技术也令海豹的车身抗扭刚度提升至36000N·m/°的超高水平,大幅提升车辆动态响应,带来媲美百万级豪华车的敏捷操控体验,加上独家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技术的加持,主动安全性能也同步提升。

大家可能更关心的电池安全部分,海豹于两次侧柱碰后电池包仅边框发生轻微变形,核心带电部分并无损伤,电池包主体结构基本没有发生变形,电池包没有出现漏液、冒烟、明火或爆燃,动力电池整体结构稳定。另外,在碰撞瞬间海豹的BMS电池管理系统迅速执行高压断电保护,高压系统电压在碰撞后820毫秒内迅速降至安全电压区间,在结构安全之余也提供了可靠的电安全。

电池包复用

为了进一步测试电池包的安全性与稳定性,TOP Safety还对这台接连参与两次侧柱碰撞试验后的比亚迪海豹进行了一项更“地狱式”的试验——将它的电池包重新装入另一台海豹新车上,以验证其结构和功能在两次人为“车祸”的完整程度,也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电池包复用试验。

电安全

在技术人员的一轮拆装后,到了见证奇迹的时刻,按下无匙点火开关,这辆装上“旧电池”的“新海豹”成功上电!随后工作人员更是把这它开出了车间进行正常驾驶,说明经历双侧碰后,CTB刀片电池包功能性完好,并未受到两次剧烈撞击影响。

Overall

通过最终的实验结果和数据,我们看到刀片电池和CTB车身电池一体技术事实大幅提升了比亚迪纯电车型的被动安全性能。

结合源于Ocean-X概念车的高颜值、CTB技术超高车身抗扭刚度带来卓越驾控体验,众多新技术加持之下的比亚迪海豹可谓新能源车时代高品质出行的不二之选,终端市场的实际销量表现也很好地佐证了它的实力。自2022年7月29日正式上市,单月销量曾连续突破1.5万辆,随着海豹冠军版进一步拉低入门价格,和即将到来的DM-i版的加入,将有效扩展海豹的产品线阵容和提升竞争力。

标签: 海豹 比亚迪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