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小鹏-大众”!?为什么大众选择的是小鹏?

7月26日晚,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大众汽车品牌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框架协议。双方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中型电动车型,新车将补充基于MEB平台的产品组合,并在2026年推出市场。另外,双方未来将联合开发用于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的全新本土化平台。为巩固双方合作关系,大众汽车集团还将向小鹏增资7亿美元,收购小鹏汽车4.99%股权,并获得小鹏汽车董事会观察员席位。

此外,奥迪也与上汽集团签署战略备忘录,双方通过共同开发,高端电动车产品组合。奥迪之所以选择上汽集团,很重要的原因是,双方互为合作多年的老伙伴,除了更有默契,也不怕会在供给上搞手段。这里我们就不做过多阐述。

很明显,不管是入股小鹏,还是购买上汽平台,都是为了追赶上中国电动车企的步伐,时间不等人,大众已经等不起了。只是,大众选择了小鹏,就显得有点耐人寻味了。

大众没有转型新能源的决心?

这边奥迪和上汽集团签署战略备忘录,那边大众又和小鹏汽车达成技术框架协议。难道大众不看好新能源,只想“借壳卖车”。这种想法,绝对是大错特错。

大众电动化MEB平台研发就成本高达70亿欧元。70亿欧元只是开始,未来至2027年大众集团还将投资1800亿欧元用于新能源战略。光从投入来看,就足以证明大众电动化转型的决心。

大众为什么要找国内车企合作

要搞清楚大众为什么会选择小鹏,首先就要先了解大众为什么要找国内车企合作。

我们不妨看组数据,近半年大众卖得最好的新能源车型ID.4 CROZZ仅为13800辆。哪怕算上TOP 2以及TOP 3的大众ID.3和大众ID.4 X,总量也不过是三万多辆。除了这三款车型外,大众其他新能源车近半年销量更是不过五位数,和大众集团的燃油车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而在这个新能源转型的关键阶段,大众无疑是落后的,需要跟上转型节奏的窗口期,更是迫在眉睫。

从数据不难看出,花巨资打造的MEB并未得到大家认可,尽管不能说,把好钢用在了刀柄,但也大概率不会是刀刃。倘若继续往里砸钱,1800亿欧元很可能会打个水漂后,石沉大海。在这种情况下,在新能源转型成功的中国汽车市场寻找合作伙伴,无疑会是最有性价比的选择。更何况,中国是大众的全球第一大市场,“在中国,为中国”,铁定错不了。

为什么是小鹏?

以大众集团的角度来看,要寻找合作伙伴,无非就是两个条件。首先,不能在传统车企当中选择,避免出现“掐脖子”情况。其次,这位合作伙伴需要有足够强的技术储备,但在市场上又不能过于强势,避免“被将军”。

第一个条件筛选下来,基本就剩下了新势力车企。而在技术方向以及储备上,小鹏和蔚来更适合选作合作伙伴。而小鹏又是两者当中,集技术储备与性价比形象于一身的车企,与大众车型的定位不谋而合。同时,大众在车机系统、智能化的短板,小鹏的加入还能迅速“填坑”,两者的合作用“天衣无缝”来形容也不为过。

当然,大众汽车集团在考量时,会有更缜密的考量条件,但总体的思考方向估计和大事君的推断八九不离十。

双方合作规划有什么考究?

合作初期阶段,双方将聚焦于两款2026年专属中国市场的新车型,迅速MEB之上的中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空白补全,达到快速占领市场的效果。而在未来双方联合开发用于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的全新本土化平台,才是真正的合作爆发点。

大众的造车功力加上小鹏在智能化上的造诣,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产品,也会给消费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这样的合作规划既能顾及大众新能源日渐颓势的近期,更能瞄准未来发展的中期。

写在最后

当下大众新能源的车型智能化,相信大家也有目共睹。大众这次选择小鹏,大事君认为大家不必太过“自嗨”。7亿美元的入股和1800亿美元规划比起来,还是九牛一毛。大众大概率只是摸着石头过河,浅试一下。“小鹏-大众”不管成不成,也许并不重要。相比起,7亿美元,时间反而是大众更需要关注的问题。

大家觉得“小鹏-大众”能成吗?评论区说出你的想法。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