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奥迪Q5 e-tron 新款上市

下滑的奥迪,靠上汽“挣扎”?

“全球每卖出100辆汽车,便有40辆来自中国市场。”作为曾经燃油车时代的豪华巨头之一,奥迪似乎正被新的竞争格局所颠覆。

7月20日,据多家媒体报道,上汽就此前奥迪购买上汽电动平台的传闻表示,上汽集团和奥迪已达成共识,双方将通过合作加快电动车开发。“大家一致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巨大转型,因此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开启合作新篇章,为实现双赢提供保障。”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院长祖似杰透露。

下滑的奥迪,靠上汽“挣扎”?

截至目前,奥迪中国、上汽奥迪和智己汽车三方并未针对此事作出明确回应。但可以看到的是,奥迪正竭力打破电动化落后的被动局面,不断变更姿态寻求市场变局。

自2017年全球销量达到187.8万辆的巅峰后,奥迪年销量出现下滑,与奔驰宝马的差距逐年拉大。过去三年,奥迪全球销量已下滑至170万辆以下,而奔驰和宝马仍处于200万辆以上。

具体到中国市场,其份额缩减更甚。2021年奥迪在华销量(含进口)为70.1万辆,同比下滑3.6%;2022年进一步降低至63.6万辆,同比下滑9.2%。

下滑的奥迪,靠上汽“挣扎”?

尽管目前奥迪官方尚未公布今年上半年销量情况,但乘联会数据显示,奥迪品牌上半年在华销量为29.6万辆,同比下降6.6%,而同处BBA行列的梅赛德斯奔驰、宝马集团则分别达到37.72万辆、39.2万辆的销量成绩,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6%、3.7%。

可以看到,奥迪是BBA中唯一负增长的品牌,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下滑现象不仅是过去两年的延续,更展现出奥迪在全新市场竞争格局下的不适应性。“奥迪没有捍卫它相对于主要竞争对手的领先地位,甚至落后于自身的能力水平。”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博穆曾公开表示。

下滑的奥迪,靠上汽“挣扎”?

“与奔驰和宝马相比,奥迪产品线老化明显,目前奥迪所有车型平均上市时间高达5.5年。”有汽车行业分析师表示,在过往专注的公务车市场未能提供足够的销量支撑后,奥迪未能及时面向大众消费者作出转变,自身品牌定位并不清晰。“正因如此,奥迪在产品定价到终端销售,同级车型市场差价一般在3—5万,以此来争夺市场。”

下滑的奥迪,靠上汽“挣扎”?

不过,这样的被动式“跟跑”,使奥迪注定身处逆境。受价格战影响,包括BBA在内,国内合资企业均在今年上半年对终端售价进行了大幅度下调,这导致长期依赖降价方式形成错位竞争的奥迪遭遇传统豪华品牌、新势力的多向挤压。

“本来奥迪的销量就靠卖的比宝马奔驰便宜,现在宝马奔驰降价多,和奥迪卖差不多的价格了,谁还买奥迪啊。”有奥迪经销商门店刚刚离职的销售人员向车讯网透露,奥迪不仅在品牌形象上与奔驰、宝马形成差距,其销售网络也存在着不小的混乱。

下滑的奥迪,靠上汽“挣扎”?

2021年4月,上汽奥迪品牌正式成立。或许在奥迪的设想中,上汽奥迪将成为一汽奥迪的“补位”,产品侧重小众细分市场和中国特供车型。然而,上汽奥迪在产品定位上出现失误,车型路线与一汽奥迪重合,尤其在上汽奥迪采取以降换量的策略后,双方产品价格区间的重合度进一步上升,形成直接内部竞争。

“在经销商利益平衡上,奥迪有不少问题。”上述销售人员表示,此前为避免双方竞争,南北奥迪曾进行过数年博弈,最终上汽奥迪在渠道上采用代理制,展厅布局在城市商超。“上汽奥迪展厅门店的经销团队来自上汽集团,而售后服务则交给了一汽奥迪,双方权责管理划分并不明晰,门店铺设进度也十分缓慢。”

下滑的奥迪,靠上汽“挣扎”?

除燃油市场的困境外,奥迪品牌的电动化脚步也十分艰难。

今年上半年,奥迪纯电车型销量仅3.46万辆。虽有所增长,但相比奔驰、宝马纯电动车型5.16万辆和6.46万辆的销量成绩,奥迪有着明显缺位。

下滑的奥迪,靠上汽“挣扎”?

此外,从平台来看,奥迪的SSP平台和Trinity项目已然是一拖再拖的局面,短期内,奥迪能够使用的只有MLB evo平台、PPE平台、J1平台和MEB平台四款。

MLB evo平台和MEB平台相对低端,前者为“油改电”平台,后者主要为奥迪生产入门电动产品,两款平台对于主打B级至D级轿车/SUV矩阵的奥迪而言,很难提供助力。

J1平台和PPE平台由保时捷与奥迪联合开发而来,J1平台为电动跑车平台,适应性并不广泛。而PPE平台虽能够为奥迪生产“高端电动车型”,但奥迪更需要的是其在自动驾驶、软件和走量车型生产的下一个大飞跃。“与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不同,奥迪在过去两年中没有对其车型系列进行任何重大补充。”有业内人士认为,奥迪电动化转型的核心问题,是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软件如何适应中国市场。“与其说奥迪是买电动汽车平台授权,还不如说是要购买一整套软件。”

下滑的奥迪,靠上汽“挣扎”?

在这一需求下,通过与上汽集团的合作,不仅能够加快产品迭代节奏、提高软件的本土化效率,还能够解决此前上汽奥迪与一汽奥迪在产品差异性上的问题,为扩大中国市场降本增效。

不过,采用上汽集团电动化平台的奥迪产品能否打开市场,仍存在不小疑问。

丰田比亚迪的合作中可以发现,尽管在销量上,双方共同研发的纯电轿车bZ3较丰田自主研发的bZ4X有明显提升,但月销仅3000辆的成绩仍难以支撑起跨国车企转型需求。而回到此次合作来看,上汽集团在新能源市场地位、技术水平等方面均与比亚迪有一定差距,能够为奥迪提供的“声量”自然也小了很多。

另一方面,两品牌定位、形象方面几乎截然不同。正如奥迪股东所担心的那样,与上汽的共同研发有可能对奥迪的品牌力造成冲击,甚至落入为上汽智己“做嫁衣”的局面。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